大人們總喜歡對小孩子說:“要聽話关划!你太小還不懂∏涛停”這話看起來也沒什么錯贮折,孩子小,見識少资盅,的確很多東西都還不懂调榄。但是踊赠,孩子不懂就意味著總是要聽大人的話么?孩子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就真的那么微不足道么每庆?
一天晚上筐带,我因為身體不太舒服,就讓孩子爸給女兒小寧洗澡缤灵。我人在客廳伦籍,突然聽到小寧在浴室喊:“爸爸,水太涼了腮出!”爸爸卻說:“哪里涼了帖鸦?一點都不涼啊∨叱埃快點坐進浴盆里作儿,快,快慢逾!”女兒卻沒順從爸爸的意思,一直在說:“太涼了灭红,太涼了...”我實在不放心侣滩,馬上就走到浴室,用手試了試浴盆里的溫度变擒,大概30度都不到君珠。我說:“這水的確有點涼,趕緊加點熱水吧娇斑!”爸爸皺著眉頭策添,嘟噥著:“這多麻煩啊,又要重新放水毫缆,趕緊把她洗一下就好了呀唯竹。”我心想:原來這家伙是怕麻煩苦丁,他心里也知道這水溫洗澡確實是涼了一些浸颓。最后我自己又親自上陣,讓女兒泡了個舒服的熱水澡旺拉。
說起這件事产上,倒不是說我這個媽媽比爸爸更疼愛自己的女兒,只是我想多“聽”孩子的話蛾狗,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感受晋涣,而不是反過來讓她要聽話。
平時沉桌,一群老人們聚在一起討論起自己的孫子孫女外孫等谢鹊,有一句話是永遠不會缺席的:“我那孫子真的是很聽話很懂事”算吩,或者是“我那孫子真的是一點都不聽話不懂事∑埠兀”他們總喜歡用聽話與否赌莺、懂事與否來評價孩子們,給他們貼上標簽松嘶。80后艘狭,90后的父母很多也沿襲了這一簡單粗暴的評價方式,讓孩子聽話成為了平時育兒的一條主線翠订。
以前巢音,我也總是覺得孩子聽話是一件好事,知道自己當(dāng)了媽媽才知道尽超,事情沒那么簡單官撼。
下面兩個場景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
1.孩子不想吃飯,你臉上馬上愁云密布似谁,義正言辭地說傲绣,不吃飯怎么行,怎么長高變聰明巩踏?秃诵!孩子或許會迫于父母的威嚴,勉強把一碗飯吃完塞琼,也很有可能繼續(xù)鬧著不肯吃菠净,一般情況下,這場飯局的時間會延長到一個小時以上彪杉。其實毅往,哪個孩子不愛吃飯呢?或許那時候他只是肚子不餓罷了,倒不如順著他的意思派近,不想吃就先不吃吧攀唯。把飯熱著,等他餓了自然會想到要吃渴丸。
2.在游樂場革答,豆豆和一群孩子玩得非常開心,滑滑梯曙强、蕩秋千残拐、搭積木、走獨木橋......突然碟嘴,媽媽走過來溪食,對自己的兒子說:豆豆,別玩了娜扇,我們回家吧错沃!豆豆一臉的不情愿栅组,根本舍不得離開游樂場,表示還想再玩一會兒枢析。媽媽過來拉著豆豆的手玉掸,說怎么那么不聽話呢,媽媽回家還有事情醒叁,趕緊走司浪!或許,豆豆的媽媽是真的有事情要趕緊回家把沼,但是這么不由分說地直接把孩子拖走啊易,孩子心理上肯定是抗拒的,他的聽話也是非常被動的饮睬。我想租谈,如果媽媽可以蹲下來好好和豆豆商量,尊重豆豆捆愁,那么哪怕他真的很想玩割去,也會理解媽媽,愿意跟著媽媽回家昼丑。
這樣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當(dāng)中隨處可見呻逆。
其實,仔細一想矾克,孩子聽話真的是為他好么页慷?我看未必憔足。聽話真正的受益者或許是父母胁附,或者是孩子的老師。因為孩子聽話了滓彰,父母就可以少了很多麻煩控妻,讓他干嘛他都愿意配合,省卻了很多和他溝通的繁瑣揭绑。這樣的聽話弓候,其實是孩子壓抑了自己而成全了父母,是父母的意志而非孩子的本性他匪。
所以菇存,我想對我女兒說:孩子,你可以不用“聽話”邦蜜,就順從你的內(nèi)心依鸥,慢慢成長為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