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奉件,奧地利小說家啄骇、詩人痴鳄、劇作家和傳記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缸夹、《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夏跷,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明未,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槽华。[1]
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趟妥,日后周游世界猫态,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響。創(chuàng)作詩披摄、小說亲雪、戲劇、文論疚膊、傳記义辕,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從事反戰(zhàn)工作寓盗,1934年遭納粹驅(qū)逐灌砖,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傀蚌。[1]
中文名
斯蒂芬·茨威格
外文名
Stefan Zweig
國籍
奧地利
民族
猶太
出生地
奧地利維也納
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呢基显?
快看這些作家,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善炫,非得靠才華
人物經(jīng)歷 聽語音
1881年11月28日撩幽,茨威格出生于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茨威格的家庭是猶太商人箩艺,家境富有窜醉。1898年,17歲的茨威格在雜志上發(fā)表第一首詩艺谆;1899年榨惰,茨威格中學畢業(yè)。
1900年茨威格(站)與兄弟阿爾弗雷德
1900年擂涛,已有200首詩歌問世读串;在維也納大學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聊记,后接觸了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譯過法國波德萊爾和魏爾倫恢暖、比利時凡爾哈倫的詩歌排监。[2]
190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銀弦集》杰捂,收錄50首詩歌舆床;1902年,轉入柏林大學攻讀哲學嫁佳;維也納《新自由報》刊出了第一篇小說《出游》挨队,取材于《圣經(jīng)》;出版了《波德萊爾詩文集》蒿往;編選了《凡爾哈倫詩歌集》盛垦。[3]
1904年,大學畢業(yè)瓤漏,以《泰納的哲學》取得博士學位腾夯;后任《新自由報》編輯,出版第一部小說集《艾利卡笆叱洌·瓦爾德之戀》蝶俱,收錄《雪中》、《出游》饥漫、《艾利卡罢ゴ簦·瓦爾德之戀》和《生命的奇跡》四篇小說;后去西歐庸队、北非积蜻、印度、美洲等地游歷皿哨。[3]
1905年浅侨,發(fā)表了專著《魏蘭》纽谒;1906年证膨,第二部詩集《早年的花環(huán)》問世;1907年鼓黔,第一部詩劇《泰西特斯》發(fā)表央勒,次年上演;1910年澳化,發(fā)表專著《艾米爾·瓦爾哈倫》崔步。[3]
1911年,結識弗洛伊德缎谷,并一直保持友誼井濒;悲劇《濱海之宅》問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說集《初次經(jīng)歷—兒童國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瑞你,收錄《朦朧夜的故事》酪惭、《家庭女教師》、《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者甲;以青春萌發(fā)期的兒童視角去觀察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春感,去探索去描繪為情欲所驅(qū)使的人的精神世界,這成為他此后作品的一個基調(diào)虏缸,他把這部小說集稱為他“鏈條小說”最初的一部鲫懒。[3]
1912年
1912年,獨幕劇《變換不定的喜劇演員》問世刽辙,同年上演窥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宰缤;發(fā)表《致外國友人的信》谦秧。[3]
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薩爾茨堡購買了房屋撵溃;結識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溫德尼茨疚鲤;創(chuàng)作了戲劇《耶利米》,第一部反戰(zhàn)劇在瑞士首演缘挑,取材與《圣經(jīng)·舊約》中的《耶利米書》集歇。
1918年,發(fā)表文章《信奉失敗主義》语淘、小說《桎梏》诲宇;一戰(zhàn)以奧德失敗告終;1919年后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惶翻,埋頭寫作姑蓝。[3]
1920年,與離異并帶有兩個孩子的溫德尼茨結婚吕粗,創(chuàng)作《三位大師》纺荧;1922年,出版“鏈條小說”的第二本小說集《熱帶癲狂癥患者》颅筋,收錄《熱帶癲狂癥患者》《奇妙之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芳心迷離》等宙暇,寫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態(tài)议泵,它們在潛意識的驅(qū)使下犯下了所謂的“激情之罪”占贫。[3]
斯蒂芬·茨威格夫婦
1926年,發(fā)表文章《匆忙的靜中一瞥》先口;1927年型奥,發(fā)表第三本小說集《情感的迷惘》瞳收,收錄《情感的迷惘》《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顆心的淪亡》等六個短篇,寫老年期的情欲厢汹,主人公都是歷經(jīng)滄桑的過來人缎讼,這些人在情欲的驅(qū)逼或意外打擊時心靈的震顫和意識的流動。[3]
1928年應邀赴前蘇聯(lián)坑匠,與高爾基結識血崭,且完成了由三本書組成的作家傳記《世界建筑師》:《三位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厘灼、陀斯妥耶夫斯基)《與魔的搏斗》(荷爾德林夹纫、克萊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薩諾瓦设凹、斯湯達舰讹、托爾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組成的集子《人類群星閃耀時》闪朱;[3]
斯蒂芬·茨威格 老年
1929年月匣,歷史人物傳記《約瑟夫·福煦》;1931年奋姿,出版《通過精神進行治療》锄开;1932年,歷史人物傳記《瑪麗·安東內(nèi)特》称诗;
1933年希特勒上臺萍悴,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國,同年被納粹驅(qū)逐出故居寓免,開始流亡生活癣诱;妻子介紹一位流亡的猶太少女夏洛特·阿爾特曼做秘書;創(chuàng)作出《看不見的收藏》袜香、《日內(nèi)瓦湖畔的插曲》撕予、《舊書商門德爾》、《巧識新藝》等作品蜈首;[3]
1934年發(fā)生維也納事件实抡,奧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奧合并疾就,遭納粹驅(qū)逐澜术,先后流亡英國、巴西猬腰。
1935年,《瑪利亞·斯圖亞特》猜敢,歷史人物傳記《鹿特丹人伊拉斯謨的勝利與悲哀》姑荷;[3]
1936年盒延,發(fā)表以中世紀的宗教改革為背景的傳記《卡斯臺里奧反對加爾文》;長篇小說《心靈的焦躁》鼠冕,1940年被搬上銀幕添寺。
共2張
茨威格與第二任妻子綠蒂
1937年,與妻子分居懈费,次年友好地離婚计露;1939年,二戰(zhàn)爆發(fā)憎乙,奧地利被侵占票罐;失去國籍;與阿爾特曼結婚泞边。1938年该押,奧地利并入德國后,他便加入英國籍阵谚,不久又離英赴美蚕礼。
1940年經(jīng)紐約去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梢什,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xiāng)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奠蹬。
1942年,完成自傳《昨天的世界》嗡午;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麗莎白·綠蒂(33歲)在里約熱內(nèi)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zhèn)的寓所內(nèi)雙雙服毒自殺罩润。[4]
簽名
主要作品 聽語音
中文名 體裁 出版(或發(fā)表)年 備注
《銀弦集》
詩集
1901
《出游》
短篇小說
1902
《艾麗卡·埃瓦爾德之戀》
短篇小說集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