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師從著名團體心理咨詢大師亞隆的美國資深心理學家喬塞爾森女士所寫十饥。本書的一大特點是強調(diào)了人際之間相互的聯(lián)系與共生共存性;另一大特點是專注于女性哩俭,作者用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拳恋,結合堅實的臨床經(jīng)驗凡资、研究背景,帶領我們暢游于女性心理世界谬运。
作者根據(jù)她提出的與他人建立緊密聯(lián)系的八個維度構成的關系模型來寫隙赁,他們分別是:抱持、依戀梆暖、激情體驗伞访、坦誠相見的確認、理想化與認同轰驳、共同性與共鳴厚掷、嵌入、照料级解。這些內(nèi)容在我閱讀時不同程度的啟發(fā)我冒黑。之所以在有限的篇幅與時間內(nèi)選擇“理想化”來寫,說明這個內(nèi)容在不久的過去或現(xiàn)在是我熟悉的勤哗,也可能是最困惑我抡爹,當然也是我最想通過學習、輸出來加深認識的芒划。
一冬竟、什么是理想化?
理性化是一種吸引我們趨向他人以便擁有他們或者他們的品質(zhì)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民逼。所以一旦我們把他人理想化了泵殴,我們就把他們的品性定位在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的范圍內(nèi),我們渴望擁有我們沒有而別人擁有的宏大的東西拼苍,比如胸懷袋狞、才能等。
在關系中,理想化發(fā)展的開端在于發(fā)現(xiàn)那些與我們有相同或不同經(jīng)歷的他人有與我們自己不同的品質(zhì)與能力苟鸯。理想化是普遍現(xiàn)象同蜻,它常常體現(xiàn)在描寫愛情的著作、電影等藝術手段中早处,比如羅密歐為朱麗葉的完美無瑕而神魂顛倒湾蔓。
二、理想化的實質(zhì)
我們?nèi)松加趲в性嫉钠霭稹V泛的權利體驗即有無所不能的嬰兒期默责,他們擁有一種可以掌控世界的錯覺。這種全能的感覺隨著長大而讓位于對自我局限性的認識咸包,即人還被別的東西所控制著桃序。我們懊惱于自己的無能,所以依賴他人的能力給我們安全感烂瘫,并希望自己最終擁有像他們一樣的能力媒熊。
亦即理想化是由一系列我們對他人的品味所構成,正是在這種品味中我們在幻想的世界里對他們予以回顧與再現(xiàn)坟比,設想著自我與他們聯(lián)結起來并達到他們的完美之境芦鳍。在陷入情網(wǎng)的愛情理想化現(xiàn)象中,根據(jù)當代精神分析流派的觀點葛账,被愛的一方是我們兒童時代父母的理想化形象的再現(xiàn)柠衅,它體現(xiàn)了所有那些值得向往和完美的一面。
三籍琳、理性化的作用
對于人的成長而言菲宴,理想化是必須的。只有存在理想化趋急,才會對遠景展望或者對自我與局限因素邊界的超越有一種快樂的感覺裙顽。所以青少年朋友雖然少了對父母的理想化,但仍會搜尋那些擁有父母曾經(jīng)詳細描繪過的理想化品性的人宣谈,因為他們渴望自己能夠擁有別人的榮耀顯赫愈犹,這也就榜樣的力量吧!
書中介紹一個把他人理想化體現(xiàn)正向的例子闻丑。亞瑟是伊芙的大學法語教授漩怎,伊芙被他的思想、涵養(yǎng)嗦嗡、做派勋锤、身軀等深深吸引,他是她在現(xiàn)實中所能看到的最完美的形象,甚至把他看作希臘神話中的男神侥祭。為了極度渴望贏得對方的青睞叁执,伊芙通過努力學習茄厘,最終成為他的杰出學生。伊芙以亞瑟為榜樣谈宛,并在他的熱情支持下獲得了文學的博士學位次哈。
書中沒有介紹這是真實來訪者的故事還是出現(xiàn)在電影等藝術作品中的,在我認為吆录,藝術與現(xiàn)實是很大區(qū)別的窑滞,如果用藝術作品來說明是沒有多大說服力的。我并不想斷章取義恢筝,故事還講述了伊芙想要擁有被她理想化的亞瑟哀卫,最終發(fā)現(xiàn)對方是同性戀者,她因此做出了戲劇性的自殺行為撬槽,應該是未遂此改,因為后面介紹了伊芙認同了亞瑟的做法,即他做他的同性戀侄柔,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崇拜共啃。這里的認同是區(qū)別于擁有被理想化的人另一種方式。
四勋拟、理想化產(chǎn)生的條件
這個內(nèi)容是書上沒有展開來講的勋磕,有也是只言片語妈候,但因我所經(jīng)歷到的敢靡、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苦银,所以對它有較深印象啸胧。理想化產(chǎn)生的條件我現(xiàn)在能想到的有三點,一是有容易被理想化的客體幔虏,二是有容易把他人理想化的主體纺念,三是有產(chǎn)生理想化的環(huán)境,就是距離得遠想括,就是人們常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陷谱,太近了或者直接得到對方了就淡然無味了。下面我主要說說前兩者瑟蜈。
被理想化的客體或者直接說被愛的一方烟逊,這些人就比另一些人更容易被理想化,盡管理想化的結果由于其片面性遠離了事實真相铺根,但不可否認的是被愛的一方確實有他們的特質(zhì)基礎宪躯,比如男性的,很有男子氣概位迂,很有風度访雪,很有才華等详瑞。
理想化的主體如果是處于兒童的精神分析提到的俄狄浦斯時期,他們把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理想化了臣缀,他們希望“擁有”他人坝橡。通過擁有完美他人,他們感到自己被強化了肝陪,與完美無瑕相毗鄰驳庭。
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之后,理想化就成為對我們自己的脆弱和缺乏知識的回應:我需要相信其他某個人擁有我們所沒有的控制力氯窍。書中介紹了一個作者的患者饲常,一位小提琴手,她覺得她的音樂教授們知識的廣博程度超出她的所見所聞狼讨,幾近于奧林匹斯上的眾神贝淤。她想成為他們中的重要他人,所以她勤學苦練小提琴政供。她用理想化作為實現(xiàn)自己技能的途徑播聪,但她太理想化了,以至于她永遠不能感到滿足布隔。為了保持像教授們的理想化形象离陶,她以強烈的嫉妒與缺陷感為代價,就是說除了練琴衅檀,其他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忽略了招刨。在這個例子中,理想化既是她的動力又是她的阻力哀军,是一個機遇與危險并存的關系沉眶,其阻力的根源是她擁有一個脆弱不自信、沒有強有力認知能力的自我杉适。
五谎倔、我所看到的理想化現(xiàn)象及思考
從上面的介紹,我基本理清了什么是理想化猿推,理想化產(chǎn)生的實質(zhì)片习、條件以及理想化有機遇、危險并存的作用蹬叭。下面談談我所了解的理想化現(xiàn)象藕咏。
先說一個名人,就是一直喜歡林徽因的北大哲學教授金岳霖具垫,林徽因到了因為金岳霖而在婚姻面前做抉擇的地步侈离,最后金岳霖因為不想傷害梁思成而主動退出,最后也是大家看到的筝蚕,金岳霖終生未娶卦碾。我很不敬地猜測铺坞,他一直把她理想化了,她就是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的化身洲胖,當然也美济榨,但過于理想化了,又因為不能在一起而保持了這種理想化——通常得不到都是最好的绿映,得到就不覺得完美無缺的擒滑。又很不敬地猜測他也需要保持這種理想化,如果破滅了似乎也否定了當初自己的堅持叉弦,其實這也很難受丐一!
再說一個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普通人的故事。一個男人很喜歡一個女人淹冰,據(jù)說還沒怎么接觸(理想化的條件吧?獬怠)即便女人結婚了甚至定居外國了,這個男人也跑過去悄悄地了解對方的生活樱拴。這個男人也因這個原因柠衍,年紀很大沒有結婚【牵看完珍坊,我感覺讀了一個既感動又凄美的故事,雖然我友好地看待那是真喜歡正罢,但也難以理解阵漏,同時想這個男人到底把對方理想化到什么程度了!
在我年輕的時候腺怯,由于個性的脆弱與極少經(jīng)歷引起的認知缺乏袱饭,一直覺得不能獨自掌控生活川无,需要一個人來依靠呛占,也需要借助他人來認可自己,在這些過程中懦趋,常常把對方理想化了晾虑,學識與人品的理想化,還很徹底仅叫。最終發(fā)現(xiàn)沒有完美的人帜篇,其實自己也可以在慢慢地掌控生活。
在愛情里诫咱,不需要把對方理想化笙隙,這樣就仰視,感覺不到自己的可愛與價值了坎缭;也不需要感覺自己很有優(yōu)越感竟痰,高高在上签钩。只需要了解,包括對方的優(yōu)點與缺點坏快,最后依然能接受就好铅檩,相愛了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