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
小時候在課堂上狈醉,當你對一道題非常有信心的時候,是不是特別渴望老師在小手林立中點名讓你回答?
當你心目中的男神女神經(jīng)過時匿情,你是不是表現(xiàn)得特“出眾”或者凹造型快發(fā)麻了?
當你匯報時姓赤,正狀態(tài)良好侃侃而談,領導出去接電話,你會不會想放慢速度等他回來舀武?
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表達看見他們做到的聂薪,即是鼓勵,無需更多評價。
很多家長希望發(fā)掘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妇斤,認為多表揚少批評就行剑刑,說你好棒蔑赘,你好厲害,你好聰明……這些表揚和評價是能給孩子很好的感覺施无,但是會有很多弊端。
第一曼振,早已麻木坑填。
因為不走心凹盘瘛!畫畫好棒盒发,吃飯好棒,連上大號都好棒即寡,這個詞孩子習慣了钢拧,覺得我本來就這么厲害還用你說?
第二,缺乏動力。
很多學齡期家長頭疼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梅肤,畏難情緒肺缕,拖延芥映,不自信……這些情緒哪里來呢?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鼓勵和表揚”(來源附后)實驗告訴我們榛做,“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管削,等于是在告訴他們倒脓,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含思∑槠”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甚至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含潘。
第三饲做,潛在打擊。
這些表揚的話只能用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调鬓,當他做不好時艇炎,這話就不適用了,批評又會打擊孩子腾窝。
于是家長們在尋求表揚和批評之間的道路缀踪,只找到了沉默居砖,但對于享受慣表揚的孩子,沉默也是種批評驴娃。
這表揚好比糖果奏候,孩子吃多了,蛀牙了唇敞,仍舊不吃不行蔗草。
怎么辦呢?讓我們有請鼓勵上場疆柔。
正面管教有三種類型的鼓勵咒精,今天介紹其中一類:看見型鼓勵。
代表句型:媽媽看到/注意到你+客觀事實旷档。
舉個栗子:
我家大寶谷哥是個觀察型模叙、思考型的寶寶,去早教機構上課鞋屈,不管是已經(jīng)會的還是不會的范咨,他不一定跟著老師做動作,喜歡看別人厂庇。
兩歲多有一次渠啊,谷哥也是一開始不肯跟著老師單腳踩按摩大球,由于很靠近老師坐著权旷,老師就在他面前很滑稽地演示踩球動作替蛉,這種游戲式溝通終于讓他起來踩球了,還沒三秒鐘拄氯,完成一次動作就又坐了下來灭返,看別人玩。老師也沒招了坤邪。
之前我遇到這個情況,就說你看他們玩的很開心罚缕,踩很久艇纺,你也很厲害的,肯定更久——效果很不好邮弹,孩子可能會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到踩很久就不厲害了黔衡,直接放棄嘗試。
后來我說我們一起來試試吧腌乡,或者媽媽一個人玩很孤單盟劫,你來陪媽媽——效果有時好有時不好。
那天与纽,我出新招了侣签。
我裝作非常驚喜塘装、用非常好奇的語氣問啊谷:“媽媽看到你在球上踩了三秒鐘耶,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影所?”
啊谷聽見蹦肴,愣了一下,即刻站起來去拿球猴娩,一邊踩一邊說:“就是這樣啊阴幌,你看,腳要歪一點點卷中∶”
這次我真的驚喜了,他自己馬上就能總結經(jīng)驗并表達出來蟆豫,我就進一步順著他的話幫他說得更明確:“是這樣啊议忽,球歪這邊,你的腳就跟著歪這邊一點嗎无埃?”
他好像遇到知音一樣激動徙瓶,“對啊,就是這樣嫉称,球歪前面侦镇,腳也歪前面,球歪后面织阅,腳也跟著歪后面壳繁,你看,你看荔棉!”一邊說闹炉,一邊不停地做示范,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润樱,5秒渣触,10秒。球跑了馬上去追回來再踩壹若,動力十足嗅钻!
這就是鼓勵,而非表揚店展。表揚只能表揚優(yōu)點养篓,而鼓勵是關注他具體做到的!雖然非常微不足道也都值得鼓勵赂蕴。
也許其他小朋友能踩5秒柳弄,但是,如果去比較概说,家長就會失望碧注,焦慮嚣伐,批評。
而鼓勵应闯,表達出看到的具體事實纤控,關注孩子做到的,以及怎么做到的碉纺。接著船万,再啟發(fā)他思考,讓孩子自己總結經(jīng)驗骨田,不知不覺地提升能力耿导。內(nèi)在動力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
舉一反三:
如果一個孩子考了98分态贤,歡歡喜喜的回家舱呻,有的家長會問,那兩分去哪里了悠汽?你是不是不認真箱吕?——這是關注孩子做不到的,是批評與打擊柿冲。
有的家長說:98分耶茬高,太厲害了,你好聰明假抄≡踉裕——這是表揚,不走心宿饱,而且重天賦而忽視努力熏瞄,讓孩子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谬以。
或許我們可以這么說:爸爸看到你的努力强饮,你也為自己自豪吧?
再補充一句:我們一起看看得到的分數(shù)是如何拿到的为黎,也許會知道沒拿到的該如何拿了胡陪。
這樣的鼓勵可以培養(yǎng)“勝不驕”。
如果孩子考了59分…怎么辦呢碍舍?男女混合雙打?
之前總是被夸聰明的孩子邑雅,可能要懷疑自己智商了片橡,無法掌控感讓他們對失敗束手無策;而之前被鼓勵努力的孩子淮野,會歸因于自己不夠努力捧书,可以獲得掌控感吹泡,覺得我要再努力一點。
而且你還是能這么說:我們一起看看得到的分數(shù)是如何拿到的经瓷?也許會知道沒拿到的分該如何拿了爆哑。
這樣的鼓勵可以培養(yǎng)“敗不餒”。
附: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舆吮,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揭朝。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色冀,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潭袱。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锋恬。
首先屯换,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与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彤悔,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后索守,研究人員會把分數(shù)告訴他晕窑,并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把孩子們分成兩組蕾盯,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于智商的夸獎幕屹,即表揚,比如级遭,“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望拖,你很聰明〈旄耄”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于努力的夸獎说敏,即鼓勵,比如丢郊,“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盔沫,所以表現(xiàn)得很出色》阖遥”
為什么只給一句夸獎的話呢架诞?對此,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干茉。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夸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谴忧。”
隨后,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沾谓,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委造,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均驶,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昏兆。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妇穴,那些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爬虱,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伟骨,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饮潦。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携狭,不喜歡面對挑戰(zhàn)继蜡。
為什么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逛腿,等于是在告訴他們稀并,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单默〉饩伲”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丑的風險搁廓。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引颈。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境蜕,沒有選擇蝙场。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粱年∈勐耍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台诗。先前得到不同夸獎的孩子們完箩,對失敗產(chǎn)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那些先前被夸獎努力的孩子拉队,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弊知。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粱快,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秩彤《嵯剩’”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呐舔。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慷蠕,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珊拼。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流炕。接下來澎现,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每辟。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剑辫,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shù)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渠欺,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妹蔽,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一直懷疑挠将,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胳岂,但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舔稀。她解釋說:“鼓勵乳丰,即夸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内贮。孩子會認為产园,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夜郁,表揚什燕,即夸獎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拂酣。這樣秋冰,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婶熬〗9矗”
在后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fā)現(xiàn)赵颅,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虽另,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饺谬,所以捂刺,我不用那么用功谣拣。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族展,等于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森缠。
德韋克的實驗重復了很多次。她發(fā)現(xiàn)仪缸,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贵涵,都受不了被夸獎聰明后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恰画,尤其是成績好的女孩宾茂,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拴还,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