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與花椒》這本書是在初中同學的朋友圈里看到的昆雀,讀來相見恨晚辱志。好奇于書中中國地道的烹飪美食詞匯是怎樣用生動的英語表達出來,恨不得馬上找來英文版再讀一遍狞膘。
十幾年前在澳洲某處乘坐小船揩懒,我遇到了來自英國的一對年邁夫婦, 在短短的旅途中我們聊到了美食,我還發(fā)表了一通“愛國的胃”理論挽封。那位英國老太太含笑向我講述了一位留學英國的中國女生的故事已球。那位女生一次次嘗試陌生的英國食物,吃了吐辅愿,吐完接著吃智亮,強迫自己去了解、去適應英國美食点待。她還寫了幾本書來記錄她探索美食的歷程阔蛉。當她寫到第三本書的時候,她的文字水平已有了明顯提高癞埠。無獨有偶状原,《魚翅與花椒》是一位留學四川大學的英國女生記錄她在中國的美食之旅,字里行間洋溢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苗踪、對中國美食的狂熱和對中國人民的友好颠区。這本書讓我們從一個外國友人的文字中去增添對故鄉(xiāng)的了解與愛,大概還有一絲絲對舊時光的留戀和不舍徒探。
兩位女生都通過親身品嘗美食經(jīng)歷了從“文化沖擊”到“文化認同”的過程瓦呼。而我這些年來卻頗以“愛國的胃”沾沾自喜,每每談及西餐测暗,總要時不時得在中外友人面前將此理論再發(fā)揚一下央串。這本書讓我幡然醒悟,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的膚淺與無知碗啄。飲食文化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部分质和,它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因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生活習俗的長期影響而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稚字。那日復一日的飯桌上饲宿,濃縮的是不同國家人們倏忽而過的不同年華。那菜肴里彌漫的酸甜苦辣瘫想,都是他們的生活營養(yǎng)仗阅。兩個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国夜,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習俗越是相差萬里减噪,兩個國家的人們就越是覺得對方飲食怪異车吹。所以嚴格得堅守故國飲食習慣是一種天生的自我防御:保護認可故國文化,排斥抵觸異國文化窄驹,從而避免被同化的危險朝卒。正所謂“一筷子下肚乐埠,你就不可避免地失去自己的文化歸屬、動搖最根本的身份認同丈咐。這是多大的冒險呀豪治〕豆蓿”我敬佩兩位女生的勇氣和執(zhí)著烦衣,為自己的無知汗顏歹河。
這本書寫于2008年,十年后的2018年才翻譯成中文花吟,大概是因為書中對饕餮大餐的質(zhì)疑秸歧,對瀕危動物保護不利的憤怒和失望,對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污染的擔憂衅澈,林林總總都觸及了那個年代的敏感話題键菱。10年過去了,作者的質(zhì)疑今布、憤怒和擔憂似乎并無改觀经备,但書終于被翻譯成了中文,讓更多的中國人能直面問題部默,以一種客觀侵蒙、開放和寬容的心態(tài)來思考,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社會進步傅蹂。
但愿伏霞心存的那點希望之光在10年后的今天依舊閃爍著光芒纷闺。但愿10年后的今天算凿,她依舊熱情洋溢得游走于中國大地,大江南北犁功,懷著好奇與喜愛品嘗中華大地美食氓轰,收獲喜悅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