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位讀者好茸塞!作為父母躲庄,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更出色的人。但是什么才叫出色钾虐?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噪窘。通過一個在我們讀書會內的小調研,我們整理家長最看重的優(yōu)秀品質效扫,它們分別是:
1.希望孩子學識豐富某筐,而且懂得思考橄浓,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供璧。
2.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佩伤,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人济丘;
3.具有同情心和道德觀谱秽,成為一個善良友好的人洽蛀;
4.舉止大方、行為得體疟赊,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郊供,收獲良好的人際關系。
2
以上這些愿望既樸素又真實近哟⊥陨螅“會思考、情緒健康吉执、身體健康疯淫、善良友好、人緣棒”的確都是構成幸福的重要內容戳玫。這可是一個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熙掺。而這些美好品質其實都在在于:孩子是否擁有一顆強大的上層大腦。
美國腦科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博士量九,曾經用這樣一張圖來解釋大腦的分工适掰。人的大腦好比是這一棟二層小樓颂碧。一樓荠列,就是下腦,主管情緒和本能载城。孩子生來下腦就很活躍肌似,相當于一樓已經建設好、裝修好诉瓦,可以投入使用川队;而上層大腦,也就是二樓睬澡,負責的是理性和思考固额。根據頭腦發(fā)展的生理現實,而完工的二樓很難立刻發(fā)揮作用煞聪。因此斗躏,孩子總是很容易被下腦主導,被情緒控制住昔脯,被困在一樓活動啄糙。
所以,聰明的家長可能已經發(fā)現云稚。如果我們想要孩子具備優(yōu)秀的品質隧饼,就要盡可能地幫助二樓的建設工程,多讓上腦出來工作静陈。上層大腦就像我們身體上的肌肉燕雁,越鍛煉就越發(fā)達。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給上腦多點機會練習贵白,幫助它盡快成熟起來率拒!
此外,我們還需要幫孩子建立禁荒、加固聯結上下兩大腦的“虛擬階梯”猬膨,讓兩部分大腦能更好地交流,盡快實現成為一個整體來合作呛伴!因為當上腦可以監(jiān)控下腦工作時勃痴,大腦的運轉才能最為良好!我們就可以既感受到豐富的情緒热康,同時也能擁有理智沛申,冷靜做出選擇!
3
具體如何做才能鍛煉上腦呢——盡量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作為父母姐军,我們很容易忍不住為孩子安排一切铁材。一方面是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借用我們的經驗,多成功奕锌、少失斨酢!另一方面惊暴,如果孩子乖乖聽話饼丘,對父母來說就省事得多。但如果看懂的前面的道理辽话,就不難發(fā)現:孩子能說自己的意見肄鸽,正說明他開始運用上腦,這是一件好事油啤!一味強調服從典徘,強調要孩子乖乖聽話,顯然不足以鍛煉孩子的頭腦益咬。
當孩子開始思考類似的問題:我應該怎么做逮诲?是不是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這些思維才是我們需要的。這意味著孩子啟動上腦來工作础废,開始努力激活那些負責搜集信息汛骂、負責分析矛盾和權衡后果的區(qū)域。這種思考本身就是一種鍛煉评腺,幫助上層大腦不斷完善帘瞭。孩子的想法很可能并不完美,甚至有點可笑蒿讥,但沒關系蝶念,我們依然要鼓勵孩子們去表達抛腕!我們要看到:一個強大的大腦就是靠這一步步練習積累而來的。
如果父母只關注眼睛看得見的任務媒殉,那么就很容易對孩子說:我都安排好了担敌,你趕快做完就行。那么一來廷蓉,事情也許能順利展開全封,但孩子上腦的發(fā)展,那關鍵的管理思考的部分桃犬,就被鍛煉得很少刹悴。如果有些父母,非得錯誤地把自我建立在權威之上攒暇,拒不接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土匀,就很容易會說:“你要聽話!聽話才對形用!這類權威型家長還習慣以評斷甚至批評的口吻去指出孩子的問題就轧。這無疑是給上腦的發(fā)展帶來額外的枷鎖。因為孩子被限制田度、被打擊多了妒御,自然也就不愛動腦筋。從長遠來看每币,這簡直是幫倒忙携丁!
不是因為等長大了琢歇、成熟了兰怠,才有資格思考。而是因為去思考李茫,才能學會思考揭保;因為去選擇,才能學會徐恩澤魄宏;因為去溝通秸侣,才會學會溝通!
4
建立了“盡量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信念宠互,我們會發(fā)現:適合的時機其實有很多味榛!
比如,對特別小的孩子予跌,家長就可以問:“你今天想穿藍色的裙子還是粉紅色的裙子搏色?”“你打算去超市還是逛書店?”只要孩子能聽得懂話券册,就可以問频轿。千萬要覺得:這么小的孩子應該不懂吧垂涯,或者覺得這些事情太瑣碎,沒什么值得說航邢。請牢牢記赘浮:我們的任務就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多做選擇膳殷,多鍛煉上腦操骡!只有如此,孩子將來才能擁有一個明亮赚窃、寬敞当娱、舒適的“二樓”。
等孩子稍大一點考榨,比如進了小學跨细,我們就可以讓他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比如河质,家長可以問問孩子冀惭,這周我們的出游計劃和學校的足球比賽都定在周六,你打算怎么安排掀鹅?
即使你已經知道散休,老師通知了一定是要比賽的,也不要著急說:“你老師下了通知要參加比賽乐尊!我們出去玩就換周日好了戚丸。” 把這個思考的過程交給孩子吧扔嵌!如果孩子因此問出——比賽是一定要去嗎——這也說明他已經開始做權衡限府,并開始尋找新信息來幫助決策。這個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無可替代的痢缎。
有的家長誤以為胁勺,有很多事情都是既定的,或者是很多因素促成的独旷,輪不到孩子做主署穗。既然如此,又何必再討論嵌洼,只要“通知”孩子去做就好了案疲。但其實,這里的重點不是做主麻养,而是參與褐啡!換個思路想想,類似這樣的事情回溺,其實給孩子足夠的信息春贸,讓他自己思考混萝,他應該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那這些豈不都是鍛煉思維的好機會萍恕?一切逸嘀,都在于家長有沒有牽掛“鍛煉上腦”這個目標!
5
父母一旦開始帶著這樣的信念重新審視生活允粤,就會發(fā)現:我們能給與孩子的機會崭倘,遠遠要比我們想象的多。只因為改變了信念类垫,孩子就立刻能獲得改變司光!只要我們留心,就能立刻開始悉患!改變教育残家、培養(yǎng)了不起的孩子其實就是從這些細節(jié)開始。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些擔心:萬一孩子的想法與現實或大人的要求有矛盾售躁,又該怎么辦呢坞淮?怎么調和呢?其實陪捷,通過矛盾回窘,也能訓練孩子的上層大腦!在下一講視頻里市袖,我們就來談這問題啡直。
歡迎關注我們。自在讀書苍碟,做自在父母酒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