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當中喷楣,難免會出現(xiàn)各執(zhí)一詞的情形。我們無意識當中常常不自覺地要去證明自己是對的讯柔,對方是錯的抡蛙,所謂我對你錯的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阿倫森在《社會心理學》中提到魂迄,人們都有保持良好自我感覺的需要粗截,希望維持合理的高自尊。即認為自己是好的捣炬,有能力的熊昌,高尚的绽榛。人們看待世界有其獨特的方式,其原因可以追溯到這種想維持有利的自我形象的潛在需要婿屹。如果讓人們在扭曲真實世界以滿足維持良好自我感覺的需要和真實地反映世界之間做選擇灭美,人們常選擇前者。
假如這個世界是360度的昂利,我們每一個人能力有限届腐,經(jīng)歷有限,其實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狹隘地看待這個世界蜂奸。有人說犁苏,事情一旦發(fā)生,真相就不存在了扩所,說的就是每一個人只看到了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围详,并且為了維護自尊,堅定地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確的祖屏。
記得有一個電影中助赞,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濃妝艷抹的女子在當街拉客袁勺,幾乎所有人都即刻會對這個人物充滿了厭惡雹食,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她】妫可是接下來鏡頭一轉(zhuǎn)婉徘,還是這個女子漠嵌,洗盡鉛華咐汞,素服布衣,在低矮的房屋內(nèi)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親儒鹿,如果你一開始看到的就是此時的她化撕,還會有剛剛的感受和評判嗎?微信朋友圈有過一篇熱文约炎,叫做《你沒有資格評論我》植阴,表達得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看問題和他人的角度圾浅,角度不同掠手,看法即刻不同。
結(jié)束爭辯的一句特別好用的話就是狸捕,你是對的喷鸽。
東北人說你是對的,叫做慣著他灸拍。
“大師做祝,什么是快樂的秘訣砾省?”“不要和愚者爭論』旎保”“大師编兄,我完全不同意這就是秘訣∩牵”“是的狠鸳,你是對的……”
當我們憤怒地去尋求對與錯的時候,已經(jīng)和目標越走越遠了悯嗓。我在咨詢中常常見到“逆反”的青少年碰煌,面對父母親不厭其煩地嘮叨和講大道理的情形時,用一句“對绅作,你是對的”來讓他們閉嘴芦圾。這些焦慮的父母親說著正確的廢話,全然看不到孩子的感受俄认,只是通過證明自己是對的來自我安慰个少,緩解焦慮,完全忘記了教育孩子的初心眯杏。
人們過去人生體驗會成為經(jīng)驗夜焦,經(jīng)過大腦思考整合,這些經(jīng)驗成了信念岂贩。比如一個小女孩茫经,在家里有了二寶之后,偶然的情況下幫媽媽照顧二寶萎津,被媽媽大加贊揚卸伞,女孩覺得很愉悅,為了保存這份愉悅的感受锉屈,她多次嘗試之后會有一個信念荤傲,那就是,我要付出些代價幫到別人颈渊,才會有人喜歡我遂黍。當她執(zhí)著于這個信念時,就會發(fā)展出討好型人格俊嗽。
堅持自己是對的沒有問題雾家,因為價值觀人生觀來源于體驗,這些體驗都是過去日子里的真實存在绍豁。問題在于那些堅持自己是對的的人還要努力地改造別人芯咧,要讓別人也承認自己是對的。這就是問題了』5常“我能改變他”是人際關(guān)系中最大的幻象鹃共。沒有一個人能夠改變另一個人,除非他自己愿意改變驶拱。無論是愛人還是孩子霜浴,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觀念,也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蓝纲,不是其他人用言語就能夠改變的阴孟。
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最大的客觀就是承認自己有多么的主觀∷懊裕看到了這個真相永丝,我們就能夠無條件接納自己,接納他人箭养;也能看到自己的局限和限制性的信念慕嚷,去拓寬自己的格局,允許更多的可能性毕泌。當我們不再堅持自己是對的的時候喝检,心的眼睛就打開了,生命也就開始綻放了撼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