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把愛情當作一把雕刻刀御板,想把自己的愛人雕刻成自己想象的模樣,結果總是事與愿違虚吟;不如把對方當成一件藝術品寸认,去靜靜地欣賞她,你總能發(fā)現(xiàn)獨特的魅力串慰》下椋”這是我昨天發(fā)在朋友圈的一段話,對照自己模庐,曾經(jīng)也非常希望另一半能變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烛愧。這樣的想法與其說是愛對方,不過說自己把對方當做自己內(nèi)在的一種投射而已掂碱。
這種投射游戲當中藏著這樣的一個句式“你必須如此怜姿,否則……”,用ABC來解釋疼燥,我做了A沧卢,你就得還以B,否則我就會使出C醉者。C是威脅性信息但狭。這只一種自我的防御機制披诗,有四種類型,可以自我對照一下:
權力的投射性認同立磁,內(nèi)在邏輯是:我對你很好呈队,你必須聽我的,否則你就是不愛我唱歧。
依賴的投射性認同宪摧,內(nèi)在邏輯是:我如此無助,你必須幫助我颅崩,否則你就是不愛我几于。
迎合的投射性認同,內(nèi)在邏輯是:我總順著你沿后,你必須接受我沿彭,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情欲的投射性認同尖滚,內(nèi)在邏輯是:我這么性感膝蜈,你必須滿足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熔掺。
用這一套邏輯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真的非常合適。比如身邊有朋友的家庭情況很典型非剃。我朋友他工作很忙很辛苦置逻,家里有兩個娃,他的妻子全職在家备绽,家里但凡有事券坞,都會打電話給我朋友各種求助。我朋友已經(jīng)不勝其煩肺素,對她說:“我實在受不了你的依賴了恨锚,你能不能獨立點,否則我們真過不下去了倍靡『锪妫”但接下來,他的妻子變得更加依賴塌西,甚至連家里換個桶裝水都要打電話請示他挎,要換什么牌子呢……
這就是嚴重陷入到投射性認同中,我如此無助捡需,你必須幫我办桨,否則你就是不愛我。你要不愛我了站辉,我就要變得更加無助才行呢撞。丈夫說的“你再這樣我就離開你了”损姜,她所接收到的主要信息就是“離開”她了,于是對于原有的方式更加執(zhí)著殊霞。
在我們上一輩的很多原生家庭中摧阅,子女跟父母建立關系的時候就是類似的方式,父母要求子女言聽計從脓鹃,當子女這樣做的時候逸尖,父母就會非常盡心幫助,而當子女不聽話的時候瘸右,就會有懲罰和威脅娇跟。于是一種人生的體驗就形成了,只有做依賴的孩子才有好處太颤,獨立是不受歡迎的苞俘。這樣的經(jīng)驗就默認就被用在更以后與自己親近的人身上。
【下一步行動】
每個成年人原生家庭的外在籠子沒有了龄章,不過內(nèi)在的籠子還在吃谣,我們要去認識它,了解它做裙,覺察它岗憋,從而試著去破解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锚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