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解題者」解答的第 7 個問題
閱讀本文需要 8 分鐘
前段時間科雳,好友 Y 和我聊起一件讓她困惑的事——
她的下屬 A小姐一直是公司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根蟹,公司花了不少資源在 A 身上,對她寄予厚望糟秘。
不過前不久简逮,A 遇上了一男生,迅速墮入愛河尿赚。
一個多月后散庶,A 向 Y 提出辭職,準備搬到男生老家凌净,當個全職太太督赤。
“所以困擾你的是,你覺得花了很多培訓(xùn)資源在她身上卻留不住她泻蚊?”
“不是躲舌,困擾我的是,我在她提了這個理由后性雄,我 judge 了她没卸。我從內(nèi)心里覺得她這樣做很蠢很不值得∶胄”
Y一直以來堅信的理念是“Don't judge others”(不要判斷別人)约计,她覺得她的想法有悖這個原則。
那么迁筛,Judge一個人煤蚌,這件事錯了嗎?
Problem 7:「Judge 一個人细卧,我做錯了嗎尉桩?」
我們姑且把 judge 翻譯為“判斷”。
基于哲學家 David Hume 的理論贪庙,判斷(judgement)可以分兩種——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蜘犁。
事實判斷回答的是“是什么”。指的是我們對客觀存在的一切過程止邮、關(guān)系这橙、事物奏窑、屬性的判斷。
價值判斷回答的是“應(yīng)該怎樣”屈扎。它與個人偏好更相關(guān)埃唯,更為多元和主觀,其本質(zhì)是在對人鹰晨、事墨叛、物進行估值、評分并村。
比如你說一個人好看時巍实,你其實有一個所有人顏值的平均分,這個人的顏值超過了平均分哩牍,你就會說TA“好看”棚潦。
這就是你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而你判斷各種問題的標準的集合膝昆,就是你的價值觀丸边。
這種分類也常用在不同學科上,比如經(jīng)濟學往往被分為實證經(jīng)濟學(positive economics)與規(guī)范經(jīng)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荚孵。前者研究的是“是什么”妹窖,后者研究的是“應(yīng)該怎樣”。
基于事實判斷收叶,我們才能作出價值判斷骄呼。
比如說,我要作出價值判斷“小明是個好人”判没,前提是我通過事實判斷確認了三件事:
- 事實判斷1:小明無犯罪記錄
- 事實判斷2:過去3天小明每天都有扶老奶奶過馬路
- 事實判斷3:過去1周小明每天都請我吃飯
而這三件事情剛好符合我對“好人”的定義蜓萄。
無論是事實判斷還是價值判斷,我們都沒法回避澄峰。
換句話說嫉沽,我們本來就做不到 “Don't judge”。
先說說事實判斷俏竞,它是我們認知客觀世界的基礎(chǔ)绸硕。
你從小到大從課本里學到的東西(比如“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或者是你每天看新聞看到的消息(比如“中國村民5年收入增3倍”)魂毁,當你選擇相信或不相信這些時玻佩,都是在作出事實判斷。
價值判斷同樣不可避免漱牵,它是維持我們?nèi)粘V刃虻幕A(chǔ)夺蛇。
道德與法律系統(tǒng)的形成便是基于價值判斷。什么是善什么是惡酣胀,什么應(yīng)該寫到法律里刁赦,其實都是價值判斷的過程。
中立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價值判斷闻镶。比如要你評價喬布斯甚脉,你說你中立,你不評判铆农,這其實也是一種價值判斷——你認為他和別人沒有區(qū)別牺氨,也就是說你對他的評分和平均值一致。
我們甚至可以說墩剖,don't judge 本身也是一種 judgement猴凹。
既然 “Don't judge” 是不可能任務(wù),那為什么我們還會經(jīng)常聽到別人在念叨呢岭皂?
從英文來看郊霎,“Judge”多少有點“蓋棺定論”的意味。
我們所說的 Don't judge爷绘,往往指的是“Don't say this is the last judgement”书劝。(不要說這是最后的審判)
畢竟,無論是事實判斷還是價值判斷土至,我們都沒法做到“我確認這是我最后的答案了好了我提交了我不改了”购对。
03A/ 事實判斷:判斷依據(jù)會變化
最早的“Don't judge”出自《圣經(jīng)》馬太福音:“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陶因÷獍”(Judge 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
這里提到的 Don't judge 所隱含的意思是,人不是神楷扬,無法做到全知全能解幽,所以基于不完整的事實下結(jié)論的話,我們往往會犯蠢毅否。
這是無神論者也可以同意的亚铁,無論有沒有神的存在,人就是無法把握事實的全部螟加。而事實徘溢,就是事實判斷的判斷依據(jù)。
我們犯蠢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
比如科學發(fā)展史捆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然爆,從經(jīng)典力學到相對論再到量子物理,科學隨著我們不斷地更新事實判斷依據(jù)(比如觀察黍图、實驗數(shù)據(jù))而發(fā)展曾雕,這本身就是我們一次次推翻原有的事實判斷的過程。
比如薛之謙李雨桐事件助被,一開始大家還會懷疑李雨桐蹭熱度剖张。隨著證據(jù)慢慢地被披露切诀,事實判斷依據(jù)也逐漸豐滿,輿論也慢慢發(fā)生了傾斜搔弄。
這全都是因為我們的認知局限幅虑,我們沒法了解事實的全部。所以我們就算作出了判斷顾犹,之后如果有新的判斷依據(jù)出現(xiàn)倒庵,我們還是有可能會發(fā)現(xiàn)我們傻x了。
03B/ 價值判斷:判斷標準會變化
同樣的炫刷,我們也會一直否定自己的價值判斷擎宝,因為我們的判斷標準——價值觀會一直發(fā)生變化。
價值觀并沒有一個“絕對真理”的存在浑玛。
多數(shù)人的標準也不是唯一的绍申、最終的標準。
一是價值觀存在跨區(qū)域的區(qū)別锄奢。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價值觀是再正常不過的失晴,你很難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其他文化存在的所有現(xiàn)象。
比如直到現(xiàn)在拘央,男尊女卑在印度還是很正常的一個價值判斷涂屁,印度女性就業(yè)率據(jù)我當?shù)氐呐笥颜f只有30%不到。但在現(xiàn)代西方社會灰伟,男女平等則是個大眾認可的價值判斷拆又。
二是價值觀存在跨時間的區(qū)別。
以審美為例栏账,唐朝以肥為美帖族,現(xiàn)代則更崇尚纖瘦結(jié)實的身材。
甚至挡爵,現(xiàn)在每年時裝周流行的元素都不一樣竖般,美的標準都不一樣。
所以茶鹃,如果你相信有一個最好的價值觀(“絕對真理”)存在涣雕,并用這個標準去進行價值判斷,最有可能的結(jié)果是闭翩,你的價值觀會被固定挣郭,得不到任何發(fā)展。
我們鼓勵多元的價值觀疗韵,最大的好處是兑障,可以為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稍微總結(jié)下,無論是事實判斷也好流译,價值判斷也罷逞怨,我們要堅信我們的判斷會不斷地發(fā)生變化。
所以don't say this is the last judgement先蒋,換句話說骇钦,就是辯證法里的“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宛渐。
回過頭來看文章開頭Y的困惑竞漾。
Y同學對A小姐進行 judge 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
只不過窥翩,Y可以進一步地了解A小姐业岁,說不定會發(fā)現(xiàn)其實另有隱情。
Y也可以問問A小姐老家的當?shù)嘏笥芽芪茫赡茉谒麄冄劾镞@是再正常不過的笔时。
| 課后練習 |
今天的問題其實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希望大家可以幫幫我仗岸。
由于學校教育與工作的緣故(麥肯錫一直鼓吹“包容”文化)允耿,我慢慢變成了一個對所有人事物都很包容的人。
過往的價值觀(進行價值判斷的標準)也很簡單:只要一個人做的事情不會傷害到其他人扒怖,我就可以包容较锡。
可是最近幾年我慢慢發(fā)現(xiàn),這個標準別說別人盗痒,就算在自己身上也很難施行蚂蕴。
因為我發(fā)現(xiàn),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俯邓。
本質(zhì)上骡楼,所謂的“傷害”,并不是一方真的刻意地傷害了另一方稽鞭,而是雙方或多方在搶一種稀缺資源鸟整。
舉個例子,我的呼吸會污染空氣朦蕴,我使用水資源會妨礙其他人對水資源的利用篮条,我的成長本身就是對競爭對手的傷害。
可我總不能不呼吸梦重、不喝水兑燥、不成長吧。
那琴拧,我該怎么去確定我包容的底線呢降瞳?
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參考資料/推薦閱讀
[1] 竹內(nèi)薰, 假設(shè)的世界:一切都不能想當然, 2017
[2] Karl Popper,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1959
[3] David Hume,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1739
[4] Henry James,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5] Ronald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