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分享本文之前婶恼,請您回答:生活是否幸福的衡量標準,在您看來柏副,應該是什么呢勾邦?
先說兩件常發(fā)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
身體上:平時身體有哪里受點小傷或者有個小疼痛,我們的注意力會全部關注到那個地方割择,生活的舒適感因這處傷痛而煙消云散眷篇,全然忘記了其實我們的身體總體上是健康的。(想想確實如此荔泳,比如蕉饼,一個小小的感冒,一次胃疼玛歌,一次牙疼昧港,等等。想起了一句話:我們只在不舒服時才感覺到那個器官的存在支子。因為我們會被那處的不舒服攪得對其他事都沒有情緒创肥。)
精神上:同樣道理,當諸事都按我們的想法發(fā)展時,如果某件小事稍稍不如意叹侄,哪怕微不足道巩搏,也會讓我們總忐忑著寢食不安,完全忽略了那些順利開心的事圈膏。
這些感受說明了什么塔猾?為什么我們的心思總會放在那些小小的不如意上?
請看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是怎么說的吧稽坤,下文括號內為本人所加。
快樂是短暫的糯俗,痛苦卻是真正實在的
在這兩個例子里面, 我們的意欲都受到了傷害尿褪。在第一個例子,意欲客體化在人的機體里; 在第二個例子, 意欲則客體化在人的渴求得湘、愿望當中杖玲。
上述兩種情況說明,意欲的滿足總是否定的淘正。意欲獲得的滿足并不直接被我們感覺得到摆马,它頂多只以反省、回顧的方式進人我們的意識鸿吆。
但是囤采,意欲受到的抑制卻是肯定的。因此, 所有的快樂惩淳,持續(xù)的時間非常短暫蕉毯,其本質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思犁。每一個快感的產生只是源于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代虾、意欲獲得了解放。
伏爾泰的話千真萬確:“快樂只不過是一場幻夢, 但痛苦卻是真正實在的激蹲∶弈ィ”
而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里也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是我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條: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 而是沒有痛苦学辱。
它告誡我們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樂趣上; 而是盡可能注意躲避生活中數不勝數的禍害所坯。
因此,誰要從幸福論的角度衡量自己一生是否過得幸福司顿,他需要一一列出自己得以躲避了的禍害, 而不是曾經享受過的歡娛锰镀、快感。
所謂“幸福的生活”着降,應被理解為“減少了許多不幸的生活”, 即還能勉強忍受的生活差油。
經歷的痛苦越少,越幸福
人到了老年,終于把生活的重擔拋在了身后蓄喇,這確實是一個安慰发侵。一個人生活了一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運數就是沒有承受過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體上的痛苦, 而不是曾經享受過強烈無比的歡娛妆偏。
誰要是根據后者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度過幸福的一生刃鳄,那就是采用了一個錯誤的標準。因為快感是钱骂,并且永遠是叔锐,否定性質的; 相比之下,我們感受到的痛苦卻是肯定的见秽。
所以愉烙,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準。
如果能夠達到一種沒有痛苦, 也沒有無聊的狀態(tài)解取,那就確實得到了塵世間的幸福, 其他的一切都虛幻不實步责。
由此可以推論: 我們不應該以痛苦為代價去購買快樂,甚至只是冒著遭受痛苦的風險去這樣做也不行禀苦,否則蔓肯,我們就會為了那些否定、因而是虛幻的東西振乏,而付出了肯定和實在的東西蔗包。
但如果我們犧牲歡娛以避免痛苦,那我們肯定獲得收益昆码。在這兩種情況下气忠,究竟痛苦是等到快樂過去了才來到,抑或是先快樂而至, 其實并不重要赋咽。
(比如說旧噪,胡吃海塞,熬夜脓匿,為了圖眼前的一時快樂而喪失健康淘钟,這便是以痛苦為代價購買快樂了;而自我約束陪毡,保持飲食起居的科學和規(guī)律米母,或許會失去某些樂趣,卻換來了健康毡琉。)
愚者趨樂铁瞒,智者避禍
如果人們試圖要把人生的痛苦舞臺變成一個歡樂道場,目標定在尋歡作樂而不是盡最大可能去擺脫痛苦桅滋,就像許許多多的人正在做的那樣慧耍,那就是一件本末倒置身辨、至為荒謬的事情。
誰要是帶著一副陰沉的眼光芍碧,把這個世界視為某種意義上的地獄煌珊,并為此處心積慮在這個世界上建造一間隔絕烈火的房間---那這個人的錯誤還不至于那么荒唐、離譜泌豆。
愚人在生活中追尋快樂定庵,到頭來卻發(fā)現自己受騙了; 而智者則千方百計地躲避禍害。如果智者無法達到目的踪危,那只能歸于他的運數蔬浙,但卻跟他的愚蠢無關。
只要得償所愿陨倡,他就肯定不會有上當敛滋、受騙的感覺,因為他所躲過的禍害干真萬確在這生活中存在兴革。就算一個智者為了躲避禍害而做得過了頭,不必要地犧牲了生活中的快感愉悅蜜唾,歸根到底他也沒有真的有所損失杂曲,因為所有的快感愉悅都是虛幻的。
明天分享:《幸福2: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屬于我們袁余,一切都歸命運所有》
歡迎圍觀我的文集《叔本華說》擎勘。祝福天下有情之人天天開心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