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兩天看完了一本書—《如山瓤的、古樹和我》,素黑的文字總是具有療愈作用吞歼,用小說的方式道出了人生中的悲傷圈膏、痛苦、溫暖與快樂篙骡。小說是夸張的好像也只有用夸張的方式才能點醒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麻木與無意識稽坤。
書中的一段話讓我對廖老師在1879計劃復審時說的一段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創(chuàng)傷是不能被所謂完全治愈的糯俗,醫(yī)學研究早已確定創(chuàng)傷的記憶會長期甚至一生埋在記憶體里尿褪,所謂治療創(chuàng)傷不過是學習待它復現(xiàn)時懂得應對,遠離它得湘。當你能正視和勇敢地確定它的存在杖玲,就可以減輕下次傷心襲擊時的病情。這是情緒治療的真相淘正,只是很多人都誤會了摆马,錯誤追求一勞永逸不復發(fā)臼闻。”
廖老師在1879計劃復審時說“心理咨詢師不是想象中那么浪漫囤采,人生要面對很多痛苦些阅,有的有解有的無解,心理咨詢師要陪伴來訪者很漫長的路走出是人生痛苦斑唬。”
這個陪伴就是要給來訪者面對創(chuàng)傷時更多的勇氣和信心黎泣。真正的成長是不執(zhí)著恕刘,學會放下,才能看到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抒倚。
無問西東褐着,只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