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一個特別愛旅行的人心肪。還在上大學(xué)的時候,每年的暑假都會跟著父母四處亂竄:去過布達(dá)拉宮朝圣过蹂,去過西雙版納看熱帶雨林十绑,去過青海玉樹看三江源頭,也去過鼓浪嶼聽鋼琴之聲酷勺,就連畢業(yè)之后本橙,也一直從事著與旅行相關(guān)的行業(yè)。
坦白說鸥印,公司里最初搞旅行跨界這么一個東西的時候勋功,我有點水土不服。旅行+音樂這樣一個混搭內(nèi)容库说,到底應(yīng)該怎么樣呈現(xiàn)。旅行我懂一些片择,可是音樂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潜的?
那時候我每天被這個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再加上對各式各樣的音樂類型和專業(yè)術(shù)語不熟悉字管,甚至一度對音樂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啰挪,連聽到同事電腦里放個背景音樂都想要炸毛。
后來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嘲叔,找到一個玩音樂的朋友亡呵,在微信上向他咨詢了一個很白癡的問題:你為什么喜歡音樂?他先是被我問的一愣硫戈,然后敲給我一句非常高調(diào)的話:“我如果說锰什,是因為熱愛生活所以熱愛音樂,你會不會覺得我太裝B?哈哈哈哈汁胆!”
當(dāng)這一行字引入眼簾的時候梭姓,我隔著手機(jī)屏幕都能感受出他的辛酸。畢竟在如今這個速食年代嫩码,誰還有空跟你談夢想熬雞湯誉尖,熱愛生活這樣不務(wù)實的答案,注定難逃被人嘲笑的命運铸题。所以他才會選擇用這樣一種自嘲的語氣來回復(fù)我铡恕,有一點兒無奈,卻更有一種堅持在里面丢间。
我很認(rèn)真的回復(fù)他:“秒懂没咙,正如我熱愛生活所以熱愛旅行∏”
那一瞬間我突然釋然了祭刚,旅行也好,音樂也好墙牌,盡管大家行業(yè)各異涡驮,規(guī)則也不盡相同,但在本質(zhì)上我們都是同一類人喜滨。
02
“ 旅行真正的快樂不在于目的地捉捅,而在于它的過程∷浞纾”
——三毛《雨季不再來》
三毛棒口,著名作家、旅行家1943年3月26日生辜膝,浙江省定何耷#縣人。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厂抖,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茎毁,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
我對于旅行最早的向往忱辅,都是三毛帶給我的七蜘。初中的時候看到《撒哈拉的故事》,就為她筆下的瑰麗世界所傾倒墙懂。慢慢的讀她的書橡卤,加納利群島,撒哈拉损搬,馬德里碧库,巴黎柜与,柏林,芝加哥谈为,臺北...這些城市與風(fēng)景也一點一點的呈現(xiàn)在我眼前旅挤。
后來長大一點才明白,撒哈拉就是撒哈拉伞鲫,能把一片荒蕪之地寫成瑰麗世界粘茄,三毛的心中一定有太陽。
她的父親曾說秕脓,三毛不在意生命的長短柒瓣,只在意是否痛快的活過。毋庸置疑吠架,她痛快芙贫、瀟灑,雖然僅有短短的四十八年傍药。
03
“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里寫下永久的回憶
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
前塵后世輪回中誰在聲音里徘徊
癡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guān)懷 ”
——羅大佑 ·《追夢人》
三毛去世后磺平,羅大佑為了紀(jì)念她,寫了這首《追夢人》拐辽。
其實早在三毛去世之前拣挪,與這首歌幾乎完全相同的《青春無悔》就已經(jīng)問世了。有趣的是俱诸,《追夢人》只用這多出來的四句歌詞菠劝,就寫盡了三毛的人生,成為了永恒的經(jīng)典睁搭。
歌詞里未有一字泣血赶诊,卻寫盡了三毛生命的惆悵。有人說园骆,多少人講三毛舔痪,說了許許多的話,恐怕都還不及羅大佑這四句歌詞遇伞。
三毛是多少文藝青年的標(biāo)桿辙喂,多少新時代女性的榜樣。關(guān)于她的人生鸠珠,她的文字,她的旅行秋麸,她的愛情渐排,每一個話題都被人津津樂道。那么多人知道她灸蟆,那么多人解讀她驯耻,卻沒想到說的最透徹的,是一個歌者。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羅大佑同三毛一樣可缚,同是對生活抱有熱情與期待的追夢人霎迫。雖然他們倆一個選擇了走遍萬水千山,一個選擇唱盡時代風(fēng)韻帘靡,但并不影響他們彼此了解知给,成為心意相通的摯友。
其實描姚,熱愛生活的人心靈都是相通的涩赢。旅行音樂,文字繪畫轩勘,無論選擇哪種方式筒扒,只要心懷向往,我們都是在生命的旅途之中同往并進(jìn)的追夢人绊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