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選擇的進化理論看起來非常簡單晚缩,但這些理論還是產(chǎn)生了大量的誤解笼才。也許正是由于這種簡潔性漱受,才使得人們在淺嘗之后——比如在讀了一兩篇通俗文章之后——就認為他們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進化理論。其實骡送,即使是進化生物學領域的專業(yè)人員昂羡,有時也會陷入這些誤區(qū)的泥潭。
誤解1:人的行為是遺傳決定的?
遺傳決定論(genetic determinism)認為摔踱,行為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虐先,很少或者根本不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許多人反對用進化理論來解釋人類派敷,主要源于他們錯誤地將進化理論和遺傳決定論等同起來了赴穗。而實際情況則剛好相反,其實進化理論的解釋框架完全是交互作用式的膀息。
如果缺乏這兩種必要的成分:
(1)進化形成的適應器和
(2)促使適應器得以發(fā)展和激活適應器的環(huán)境輸入般眉,人類的行為將不可能發(fā)生。
以繭子為例潜支,如果沒有進化形成的繭子生成機制甸赃,以及環(huán)境因素對皮膚的反復摩擦,那么繭子將不可能出現(xiàn)冗酿。所以埠对,當采用進化理論來解釋繭子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會說“長繭子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裁替,和環(huán)境沒有任何關系”项玛。其實,繭子是環(huán)境輸入(皮膚反復受到摩擦)和適應器(對反復摩擦很敏感弱判、并且包含特定的指令讓皮膚受到反復摩擦后長出額外的新皮膚細胞)交互作用的具體產(chǎn)物襟沮。實際上,適應器能夠得以進化的原因昌腰,正是在于它們?yōu)橛袡C體提供了與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問題作斗爭的工具开伏。
?所以,遺傳決定論——行為完全由基因決定而與環(huán)境沒有任何關系——顯然是錯誤的遭商。進化理論并不意味著遺傳決定論固灵。?
誤解2:如果行為是進化來的,那我們就無法改變它?
第二個常見的誤解就是劫流,進化理論暗示著人類的行為是無法改變的巫玻。再來考慮上面關于繭子的例子。人們能夠創(chuàng)造出某些物理環(huán)境祠汇,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摩擦之苦仍秤。這些沒有巨大摩擦的環(huán)境就是我們?nèi)祟愖约核O計出來的變化,這種變化阻止了潛在的繭子生成機制的激活座哩。理解了這些適應器以及能將它們激活的環(huán)境輸入徒扶,那我們就能夠改變我們的行為,從而減少繭子的產(chǎn)生根穷。?
同樣地姜骡,如果我們理解了我們進化形成的社會心理適應器,以及能將這些適應器激活的社會輸入屿良,那我們就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圈澈,能按照實際所需的目標對我們的社會行為加以改變。
看看下面這個例子尘惧。有證據(jù)表明康栈,男性在推斷性意圖上的閾限通常比女性要低。當一個女性對一個男性微笑時,男性觀察者往往比女性觀察者更傾向于認為該女性對那個男性有興趣(Abbey, 1982)啥么。男性很有可能擁有一種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登舞,這種機制能夠激發(fā)男性去搜尋偶然的性交機會(Buss, 2003)。 然而悬荣,有關這種機制的知識能夠讓人們的行為發(fā)生變化菠秒。比如說,如果男性知道了他們推斷性意圖的閾限比女性更低的話氯迂,那么在原則上践叠,他們就能夠利用這些知識,從而減少錯誤推斷性意圖的次數(shù)嚼蚀,并減少他們不必要的對女性作出性接近的次數(shù)禁灼。
我們的行為并不是不能改變的。只要知道了我們進化形成的心理適應器轿曙,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社會輸入弄捕,我們就能夠在特定的范圍內(nèi)對行為加以改變。不過拳芙,這并非意味著行為的改變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察藐。我們對進化的心理機制了解得越多,那我們改變行為的能力將會越大舟扎。
誤解3:當前的機制是最佳設計?
適應器的概念分飞,即機制總是擁有進化了的功能,這一觀念在20世紀已經(jīng)引發(fā)了許多重大的研究發(fā)現(xiàn)(Dawkins, 1982)睹限。然而譬猫,這并非意味著現(xiàn)代人類所擁有的適應性機制就是“最佳設計”。工程師可能會對我們機制的構成方式感到汗顏羡疗,但有時候染服,機制似乎又是零零碎碎地拼裝起來的。實際上叨恨,有許多因素讓我們認識到現(xiàn)存的適應器的設計遠非是最佳的柳刮。這里我們僅考慮兩點(參見Dawkins, 1982,第三章)痒钝。?
最佳設計所遇到的限制之一在于進化的時間間隔(evolutionary time lags)秉颗。回想一下進化的含義送矩,進化是指隨著時間而發(fā)生的變化蚕甥。環(huán)境的每一次改變都會帶來新的選擇壓力。由于進化過程發(fā)展得非常緩慢栋荸,往往需要選擇壓力在數(shù)千代中不斷地出現(xiàn)菇怀,所以現(xiàn)代人類其實是先前環(huán)境的設計產(chǎn)物凭舶。
換句話說,我們擁有石器時代的大腦爱沟,但卻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帅霜。比如,對脂肪的強烈需求钥顽,在過去那些食物資源稀缺的環(huán)境中是具有適應性的义屏,但在現(xiàn)代社會它卻能夠導致動脈阻塞和心臟病。在塑造我們心理機制的環(huán)境(即狩獵—采集者時代的大量選擇性環(huán)境)和當前的環(huán)境中間存在著巨大的時間間隔蜂大,這就意味著我們擁有的進化形成的心理機制對于當前的環(huán)境而言并不是最佳設計。
最佳設計的第二種障礙蝶怔,與適應器的代價有關奶浦。請考慮一下駕駛汽車所帶來的生命危險。原則上講踢星,如果我們強制要求每個人都駕駛裝甲車澳叉,車內(nèi)填充10英尺厚的保護材料,而且將行駛速度限制在時速10公里以內(nèi)沐悦,那我們就能將駕駛風險降到接近于零(Symons, 1993)成洗。但是,這種解決方案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藏否。同樣地瓶殃,我們可以假設這樣一個例子——選擇已經(jīng)在人類身上塑造出一種對蛇的極度恐懼感,以至于人們根本不敢出門副签。這種情緒反應確實能降低人們被毒蛇咬傷的可能性遥椿,但它帶來的巨大代價也讓人望而卻步。此外淆储,這種反應還會妨礙人們?nèi)ソ鉀Q其他的適應性問題冠场,比如去采集水果、植物等必需的食物資源本砰。簡而言之碴裙,現(xiàn)代人類擁有的怕蛇反應并不是最佳設計——畢竟,每年還是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被毒蛇咬傷点额,其中有些人最終死去了舔株。但是總體上看來,這個機制的運作成效還是非常不錯的咖楣。
所有的適應器都包含一定的代價督笆。相當于其他設計而言,如果一種設計帶來的收益遠大于它所引發(fā)的代價诱贿,那么選擇將會青睞這樣的機制娃肿。所以咕缎,盡管我們擁有的大量進化機制都能夠非常有效地解決相應的適應性問題,但它們遠非是最佳設計料扰,因為每一種適應器都要受到代價的限制凭豪。進化的時間間隔和適應器的代價,是適應器為什么并非最佳設計的兩個主要原因(Williams, 1992)晒杈。
總之嫂伞,有些人反對用進化理論來研究人類自身,主要源于對進化理論的幾種常見誤解拯钻。與這些誤解相反的是帖努,進化理論并不意味著遺傳決定論;我們在大自然面前也并非完全無能為力粪般;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適應器也并非是最佳設計拼余。澄清了這些常見的誤解之后,我們下面將轉而探討現(xiàn)代人類的起源問題亩歹,以及心理學領域中促使進化心理學得以出現(xiàn)的重大事件匙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