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學·史料價值? ??
一.主次
(一)碑刻受人重視:碑刻除少數(shù)偽造者外,多第一手史料,且不若史書之經(jīng)傳抄刊刻而有脫訛之病,故夙為研治史學者所珍視望抽。
(二)以史書為主,旁采碑刻為輔。然緣此在若干治史者中亦產(chǎn)生偏見,即重碑刻文字過于史書舍败。即以史料而言,完整之史書亦高于零星之碑刻萬萬,治史者自當以史書為主,然后旁采碑刻以為輔,不宜媚俗趨時,顛倒主次。
二.郡望
(一)碑志開端必曰君諱某、官某某、某郡某縣人也。除少數(shù)民族外,名字均可信據(jù)岸蜗。
(二)郡望不盡屬真實。以魏晉南北朝人重視門閥,即寒人亦欲假托高門,下及隋唐,其風尚未盡泯叠蝇。
三.世系
(一)述郡望后,通沉г溃縷陳世系,此亦重門閥之所致。其中所陳遠祖,如李必托始老子,王必托始王子晉,甚至少數(shù)民族之《爨龍顏碑》亦托始楚子文悔捶、漢班固,自全是官樣文章,絕無任何史料價值可言铃慷。若述其父、祖蜕该、曾犁柜、高,則有可信有不可信。引用時均宜有所別擇堂淡。
四.職官馋缅。碑志所述逝者歷任職官頗有可與史書互證,且多有可補史書之所遺逸。
五.地理
(一)碑志所記地理,大別有三類:
1.記逝者任地方官之州郡縣邑名稱;
2.記第宅在長安或洛陽之坊里名稱;
3.記一墓葬在長安某原某谷諸名稱绢淀。
六.發(fā)微
碑志之性質(zhì)價值,大體與史傳相埒,以顯達身后必有行狀,史傳萤悴、碑志多本行狀撰作。然史傳止傳有關系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跡之不見史傳者何可勝計皆的。又史傳所記往往省略,而碑墓志所記乃轉(zhuǎn)見詳實覆履。凡此頗有重要史實為史傳失記而可資發(fā)微者。
七.其他
碑志所含史料之可資研史者自尚不止此费薄,碑志而外石刻文字之可資采擇者亦每每而有硝全。
如推知其時朝野信仰佛教之緣由;所記世系可資治禪宗傳法史之推勘楞抡;佛寺碑刻之記天地四至常住財務者復為研治寺院經(jīng)濟者所珍視伟众;繪畫方面;前代圣地游覽盛事召廷;唐宦官參與政治的情況凳厢;軍事;地方民族和中央的關系等柱恤。
八.擇本
(一)舊拓孤本及舊拓之較新拓多字者宜充分利用数初。孤本自最可貴,多字者自亦勝于新拓,雖原件難遇,然多有影印本為習書法者取資,治史自可取利用找爱。
(二)一般拓本,無抄寫傳刻滋生謬誤之虞,亦宜利用梗顺。
1.若于新出土碑刻止有新拓,未嘗著錄,更宜訪求。
2.設已影印,如《文物》中往往有新出土之照片,亦可編一索引以資檢索车摄。至《千唐志齋藏志》則盡匯張鈁藏石拓片影印成冊,趙萬里《漢魏六朝墓志集釋》則除匯印通行拓本外更收若干孤本舊拓,有此可省訪求原拓之勞寺谤。
(三)錄文
不得拓本時自可利用,且便于檢閱仑鸥。錄文如《金石萃編》《八瓊室金石補正》等皆據(jù)拓本迻錄全文。惟所據(jù)未必盡屬舊拓,又拓本模糊斷泐處錄文多憑推測,亦頗有錯誤变屁。如《金石續(xù)編》所錄《爨龍顏碑》碑陰,以光緒時拓本較之,誤釋闕釋之字乃多至十余眼俊。羅振玉《昭陵碑錄》多據(jù)舊拓,錄文遠勝《萃編》,然以佳拓校之亦有可增補者。知不得但據(jù)此等錄文便不思他求也粟关。
九.通讀
? 欲別擇引用碑刻史料,必通讀全文疮胖。而南北朝隋唐碑刻多行以駢儷,且多用故典。緣此欲通讀須有文學根底,若《昭明文選》之屬尤宜循覽,習于駢體文字氣勢法式,則讀此類碑刻自少扦格闷板。否則,斷句失當,文義不明,尚何別擇史料之得云澎灸。今周紹良先生主持編集唐墓志至三千余通,悉錄文標點,自大有便于初學(1992年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布),然終不得盡事依賴,不復于斷句通讀上用功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