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对妄,對待幼兒告狀存在以下不正確的處理方式。
1敢朱、不予理睬剪菱。
有的老師只要孩子一告狀,不管因為什么拴签,都會表現(xiàn)出不耐煩孝常,還沒等孩子表達清楚,就以“我知道了”蚓哩、“我一會看”等等來回答构灸,或不問青紅皂白的就責怪孩子。有的老師慣以“哦”岸梨、“我知道了”喜颁、點點頭等方式來應付幼兒,隨后并沒有具體的處理方式盛嘿。
我到小學的第一年洛巢,常常以這種錯誤的方式回應孩子們的告狀行為,而且感覺不勝其煩次兆。特別是每次遇到孩子來檢舉揭發(fā)跟他一點兒關系都沒有的事兒稿茉,我就火不打一處來,而且自己都能感覺到臉上的表情也一定很難看。
有時候還剩幾分鐘下課漓库,要講的還沒講完恃慧,就有人蹬蹬蹬跑到前面,抬起頭渺蒿,仰起臉痢士,可憐巴巴地對我說:“李老師,某某拿我的筆了茂装!”這時怠蹂,我真想手握芭蕉扇,使勁兒給他扇上兩扇少态,最好給我立馬消失才能平我心頭怒火城侧。
現(xiàn)在想想真是汗顏。
跟《不要告狀 除非是大事》里的麥太太相比彼妻,我真算是惡魔了嫌佑。
麥太太遇到的第一個來告狀的是杰西卡,她告皮特揪她的尾巴侨歉,當時麥太太的反應是:“那一定很疼吧屋摇?”
這讓我想到了薩提爾溝通模式中的“正向的好奇”。這是連結他人感受的最便捷的方式幽邓。接著麥太太又問:“你告訴他你的感受了嗎炮温?”
杰西卡點點頭,然后麥太太就叫來了皮特牵舵,要聽聽皮特怎么說茅特。接下來的事當然是在意料之中,兩個小朋友馬上爭辯了起來棋枕。
麥太太最后說:”既然杰西卡的尾巴看上去還好白修,皮特看起來也沒那么危險,那么你們現(xiàn)在都回到座位上去吧重斑!“
這一對話模式兵睛,在回應小學低年級孩子時特別有效,既不至于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其實我覺得我的心靈才是那個一次又一次被傷害的窥浪。)祖很,又能快速處理孩子們的告狀事件。
2漾脂、一味的鼓勵假颇。
有的老師認為,兒童的告狀是一件好事骨稿,是兒童道德感發(fā)展的表現(xiàn)笨鸡,值得鼓勵姜钳。因此,老師只要有孩子來告狀形耗,第一反應就是對他/她表揚一翻哥桥,長此以往就養(yǎng)成了孩子愛告狀的習慣。
我從來沒有這樣回應過學生激涤,但是常常見到或聽到有的老師是這樣回應學生的拟糕,不僅私下表揚,有的還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告狀的孩子倦踢,特別是班長送滞。
在得知我的小兒子當了副班長的時候,我就給他耐心地解釋了當班長怎樣才不會讓同學們覺得你是一個愛告狀辱挥、愛打小報告的班長:
第一個原則就是要先跟違反紀律的同學溝通累澡。經(jīng)過提醒勸告無效后,沒必要再起沖突般贼,直接正大光明地告訴那位同學,“我已經(jīng)提醒過你了奥吩,既然你不聽哼蛆,我也只有告訴老師了∠己眨”?
第二個原則就是盡量不管自己不該管的事腮介。不要把自己當超級警察,節(jié)假日無休類型的端衰,時時刻刻盯著其他同學的一舉一動叠洗。親民是非常重要滴。
第三個原則就是無論親疏旅东,一律一視同仁灭抑。不要對自己的朋友和一般同學采取雙重標準,也不要刻意嚴格要求自己的好朋友抵代,無情地大義滅親腾节。
3、一味斥責荤牍。
有的老師為了不要讓學生養(yǎng)成愛告狀的習慣案腺,就采取另一種極端的處理方式——斥責,不管有沒有理康吵,先責備一頓再說劈榨。
以上這些方式都比較簡單粗暴,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根據(jù)小學低晦嵌、中同辣、高年級的不同特點來區(qū)別對待拷姿、“因材施教”。
小學低年級:
低年級兒童告狀表達的是沒有遮掩的童心邑闺,和對老師的崇敬與依附跌前。
小學中年級:
三四年級的孩子常常通過告狀吸引老師的注意,或是出于希望做錯事的小伙伴受到老師批評的懲罰觀陡舅,亦或是出于通告告發(fā)別人而得到老師表揚的心理抵乓,驅使兒童向老師告狀。
小學高年級:
皮亞杰認為靶衍,兒童10歲以后灾炭,其道德行為的思維判斷大多依據(jù)自己的內在標準,也就是道德自律颅眶。兒童到了小學五六年級(11—12歲)蜈出,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其道德觀念開始傾向于公正涛酗,告狀的動機與目的開始變得復雜起來铡原。兒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規(guī)則去判斷,在依據(jù)規(guī)則判斷時會考慮到同伴的一些具體情況商叹。
高年級的孩子往往告狀就是“報復心”的表露燕刻,特別是被別人告過狀的孩子,也會特意盯著對方剖笙,一旦對方犯錯卵洗,就會通過告狀上的“你來我往”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除此之外弥咪,還有通過告狀尋求老師的保護过蹂、逃避批評,或是因為嫉妒而告狀聚至。
根據(jù)以上所說酷勺,解決兒童告狀問題的幾個原則就是:
不忽視、不鼓勵扳躬、保密鸥印,并培養(yǎng)兒童溝通能力和關注他人優(yōu)點的習慣。
明天將通過幾個實例坦报,來分析一下運用這幾大原則的過程和師生對話方式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