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8:小結
連續(xù)打卡28天公益主題分享的小結
公益者需要釋放一種受與教的平衡
我之所以想做這樣的分享,得益于浩洋兄長組建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交流討論組(全國各地公益伙伴381人匯聚于此)”的學習啟發(fā)珠插,“積極努力是我的生活態(tài)度”惧磺,在我們群里曾有39位老師做過語音/圖文分享,那段時間每天接受他們的輸出內容捻撑,確實讓我們聽者受益匪淺磨隘。如果學習是一種主動索取,那你得自覺學會分享顾患》妫基于此,我主動報名加入了“公益分享家執(zhí)行班委”江解。
公益者需要行的載體表露學與思
報名的人員都非常積極设预,我們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微信群里的伙伴前幾天的時候都非忱绾樱活躍鳖枕,但后面一段時間大家好像都銷聲匿跡了。今天我從娜姐“年計劃”社群中再次體會到桨螺,運營一個社群并非易事宾符。也從羅輯思維“羅胖”分答的語音里找到另外一個答案:”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不是毅力,而是互訓“灭翔。簡單地說魏烫,如果叫我每天分享沒有讀者的互動,沒有關注者投票/點贊/分享肝箱,我不可能每天都堅持發(fā)文哄褒,因為人需要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并堅持挖掘狭园。
= 計劃與行動 =
公益者需要善思善學善行以得道
本以為有機會可以和一群公益伙伴共同學習读处、分享,最后我沒有如愿以償唱矛。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之外,我用¥1000+的學費報名加入了多多老師他們的青年理財訓練營绎谦,在那里我認識了一群非公益界卻也做著公益的娜姐/還有信基督的好姐姐管闷,那時起,我再次理解了心中的公益”你所做之事有正價值于公眾窃肠,也是公益“包个,就像娜姐運營的社群,我們學員班里的伙伴都成了她的粉絲冤留,娜姐是個人教練碧囊,邀請了180多位伙伴共同學習,每天堅持著纤怒,他們今年要出一本書叫《用一年時間重生》糯而,社群(不是簡單的一個微信群)里編輯組/設計組/運營組/服務組一應俱全,擔任組長的伙伴都身懷一技之長泊窘,用娜姐的話說”每個人都有他獨一無二的潛能“熄驼,幫助別人實現(xiàn)個人崛起,這便自然與公益同道了烘豹。
公益者需要明白一個關于多與少的道理
行動中總有一些人讓你受益瓜贾,看到小文子撰文的微信數(shù)據(jù)分析,自覺自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微公益項目“携悯,用做社工項目的直接受益人分析祭芦,那這段時間的分享服務了9848人/次,直接服務人數(shù)2000+(除去關心我做這份工作的朋友們憔鬼,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他們并不需要向我學習這類知識龟劲,還是默默的幫我點贊,促使我拿到了”原創(chuàng)作者“逊彭,特別謝謝他們)咸灿。因為原創(chuàng)作者的開通,讓我有了和關注者互動的機會侮叮,他們可以留言避矢,我可以和他們發(fā)生信息互換,這個過程就不會顯得那么艱辛囊榜。對別人期待少一點审胸,對自己要求高一些。這句話應證了管理好公益組織的人必定也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卸勺。而我砂沛,一個尋求”早失敗,快失敗“的公益創(chuàng)業(yè)者曙求,還要繼續(xù)開啟創(chuàng)造的模式碍庵,我需要先學會”管理自己“映企,這個過程辛苦了我們青益供職的伙伴,謝謝你們這樣眷顧我們的組織——青益静浴。
后 ?記
在接受完“家庭教育”堰氓、“學校教育”,行走在與“社會教育”重合接軌的過程中苹享,我必需完成一次接一次的“自我教育”裂變双絮。如果心中孕育著一個“博愛的善行者”,那唯有公益之路可以讓我更靠近“真實的自我”得问。為什么我把尋找自我看得如此的重要囤攀?物質未可得,精神不可缺宫纬。拿最近的來說事吧焚挠,信息化時代“朋友圈信息像狂風一般吹得我滿發(fā)凌亂,我要如何重整衣裝在碎片化的信息隧道里自由穿梭哪怔?”經(jīng)驗和知識任缺其一宣蔚,我的能力都不會好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