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Cs是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的英文簡稱,它含義是骨髓來源的一群異質(zhì)性細胞跨跨,是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桂敛,DCs)贷痪、巨噬細胞和(或)粒細胞的前體,具有顯著抑制免疫細胞應(yīng)答的能力家厌。
目錄
- 1 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
[編輯](javascript:;)[ 語音](javascript:;)
20多年前在癌癥病人中最先發(fā)現(xiàn)并描述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扔仓。然而這群細胞在免疫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才被認識到褐奥,大量的證據(jù)證明它們在癌癥和其他疾病中具有負向調(diào)控免疫應(yīng)答的功能。MDSCs通過多種途徑和機制發(fā)揮免疫抑制功能翘簇,可通過表達Arg-1及iNOS撬码,并產(chǎn)生ROS等抑制淋巴細胞,還可以誘導(dǎo)Treg產(chǎn)生間接抑制機體免疫應(yīng)答等版保。
MDSCs來源于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細胞(immature myeloid cells呜笑,IMCs)夫否。正常情況下,是樹突狀細胞(DC)叫胁、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的前體凰慈,能迅速地分化為成熟的粒細胞、DCs 和巨噬細胞曹抬,并進入相應(yīng)的器官溉瓶、組織,發(fā)揮正常免疫功能谤民,IMCs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0.5%左右堰酿。在腫瘤、感染张足、炎癥触创、敗血癥、外科損傷等其它病理條件下为牍,受細胞因子的作用哼绑,這些髓系來源的前體細胞成熟受阻,因而停留在各個分化階段碉咆,成為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MDSCs抖韩。它們并在細胞因子的作用下被募集、遷移疫铜、擴增茂浮,使得其在外周血中的數(shù)量和比例增加10倍左右,約占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的10%壳咕,貫穿疾病發(fā)生的整個過程席揽。
小鼠MDSCs的表型為CD11b+Gr-1+,分兩個亞型:粒細胞樣的MDSCs(CD11b+Ly6C-Ly6G+)和單核細胞樣的MDSCs(CD11b+Ly6C+Ly6G-)谓厘。在人類MDSCs定義為Lin-HLA-DR-CD33+或CD11b+CD14-CD33+幌羞。MDSCs主要通過產(chǎn)生Arg-1、iNOS(NOS2)和ROS發(fā)揮免疫抑制功能竟稳。
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属桦,CD11b+Gr-1+細胞在正常小鼠骨髓中占20%~30%,只有少量(2%~4%)存在于脾臟中住练,但不分布在淋巴結(jié)中地啰,也不具備免疫抑制能力。當(dāng)病理狀態(tài)下讲逛,特別是腫瘤發(fā)生時亏吝,大量的非成熟狀態(tài)的細胞聚集于多種器官中,通過細胞與細胞直接接觸或分泌因子等途徑盏混,抑制機體的T 細胞發(fā)揮正常免疫功能蔚鸥。 [1]
MDSCs擴增的機制
誘導(dǎo)MDSCs的因素包括環(huán)氧化酶-2(COX2)惜论,前列腺素類干細胞因子(SCF),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止喷,IL-6馆类,粒單核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MDSCs的信號通路主要由這些因素觸發(fā)弹谁,兩面神激酶(JAK)蛋白家族成員和轉(zhuǎn)錄活化因子(STAT3)聚集乾巧,它們是細胞生存、增殖预愤、分化沟于、凋亡相關(guān)的信號分子。
MDSCs活化的機制
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MDSCs的抑制活性不僅需要促進它們擴增因素植康,還需要誘導(dǎo)它們的活化旷太。這些因子的表達主要由T細胞核腫瘤間質(zhì)細胞的活化,它由不同的細菌或病毒產(chǎn)物或腫瘤細胞的死亡誘導(dǎo)销睁。這些因子包括IFNγ供璧, Toll-受體(TLRs)的配體,IL-13冻记, IL-4 和轉(zhuǎn)錄生長因子-β (TGFβ)睡毒,使MDSCs許多不同的信號通路活化,包括 STAT6冗栗, STAT1吕嘀,核因子-κB (NF-κB)。
MDSCs靶向治療
1贞瞒、應(yīng)用吉西他濱選擇性消除MDSCs;
2趁曼、利用全反式維甲酸(ATRA)军浆、維生素A或1,25-二羥維生素D3誘導(dǎo)MDSC的成熟挡闰;
3乒融、應(yīng)用硝化阿司匹林、COX2抑制劑摄悯、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等抑制Arg-1赞季、i-NOS和ROS阻斷MDSC的功能。
4奢驯、使用VEGF特異性的阻斷抗體抑制MDSCs的擴增申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