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研究生都知道,念研究所就是為了要學習「做研究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办斑。但是外恕,什么是「研究的方法」杆逗?畢業(yè)后有用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作答鳞疲。此外罪郊,產業(yè)界、政府機構和學術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尚洽?先進國家和臺灣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悔橄,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相同?這就更少有人能答得上來腺毫。
有些人說研究所學的以后不一定會有用癣疟;有人更干脆的說,研究所本來就是象牙塔潮酒,里面教的跟外面所需要的根本不相干睛挚,畢業(yè)后當然不會有用。
的確澈灼,碩竞川、博士班所學到的知識未來往往用不著,因為你畢業(yè)后的工作內容跟論文的研究主題可能毫無關系叁熔;但是委乌,產業(yè)界、政府機構和學術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程序大同小異荣回,所以你學到的研究方法是可以一輩子受用的遭贸。
不管是學術界或實務界,典型的研究(research)工作有兩種心软,其一是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尋找嚴謹而可靠的答案(answer to a problem)壕吹,其次是為現存或未來的問題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solution to a problem)。而「研究的方法」就是找出這些答案或解決方案的方法删铃。
你可以用這些研究方法來解決職場上所遭遇到的問題耳贬,也可以用它來回答人生中許多重大的問題。譬如研究基金或股票的漲跌猎唁,研判國際財經新聞報道的正確性與完整性咒劲,或者從網絡上的各種醫(yī)療咨詢?yōu)樽约汉图胰藢ふ铱煽康尼t(yī)師和療法。
所以研究所里面學到的方法诫隅,是一種可以終生受用的能力腐魂。
研究的目的是尋找正確的答案
要找到似是而非的答案很容易,你在網絡上問任何問題逐纬,都會有人給你答案蛔屹;只不過這些答案不一定可信,你要如何分辨這些咨詢的可靠性或互補性豁生?也許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人在網絡上給過不同角度的可靠答案兔毒,但是你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它們漫贞,并且辨識它們?如果你的搜尋策略不恰當育叁,它們將會被掩埋在網絡上數不盡的謬誤绕辖、粗劣資訊中,你要如何進行一系列的搜尋和篩選擂红,才能過濾掉沒有用的資訊?當你找到它們之后围小,要如何分析昵骤、對比才能拼湊出問題的完整答案?
要找到正確的答案絕非容易的事肯适,它需要一套嚴謹的訓練過程变秦,才能培養(yǎng)出找到答案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研究所存在的第一個目的框舔。
如果你要為重大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蹦玫,你將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能力:(1)搜尋相關文獻,研判文獻的可靠性與品質刘绣,并迅速過濾品質較差的樱溉;(2)分析優(yōu)質文獻的觀點、證據與推論過程纬凤,以確定它們各自的得失與短長福贞;(3)比對不同文獻的見解與相互的批評,以便找出所有文獻中仍有待進一步厘清的疑點停士;(4)匯整既有文獻中可靠的部分挖帘,拼湊出事實的較完整面貌,并盤點其中尚待厘清的疑點恋技;(5)對尚待厘清的部分進行第一手的調查或研究拇舀,以便獲得問題的完整答案——這就是研究的方法和完整的程序。
請注意蜻底,這五項能力的前四項都跟文獻回顧或批判性思考有關骄崩,只有最后一項跟創(chuàng)新有關。而且文獻回顧并不只是要消極吸收既有的知識朱躺,更要積極對既有知識進行批判刁赖、匯整與評價,甚至還要從過去的文獻尋找創(chuàng)新與突破的線索长搀。所以宇弛,文獻回顧在研究工作中扮演著攸關成敗的角色,它可以提升研究人員的批判能力源请,甚至還可以孕育出創(chuàng)新的策略枪芒,是創(chuàng)新變得比較容易彻况,也可以降低研究過程的風險和成本。
當你在職場或人生中面對任何重大的問題舅踪、困擾或抉擇纽甘,而必須在眾說紛紜中找到正確的答案時,你就會發(fā)現論文研究過程中所學到的方法抽碌,可以幫你找到最值得相信的答案悍赢,以及該采取保留態(tài)度的疑點。譬如货徙,當你最關心的人不幸罹患癌癥或不常見的疾病左权,而你又不確知地方醫(yī)院的診所與處方是否可信,也不知道是否需要勞師動眾轉移到病床嚴重不足的臺大醫(yī)院痴颊,或者該找臺大醫(yī)院的哪一位醫(yī)師時赏迟,你將會發(fā)現,研究所里所學到的方法和能力蠢棱,可以幫你厘清問題锌杀。
最省時省力的創(chuàng)新策略
無論是學術界或企業(yè)界,研究的蹤跡目標都是為了創(chuàng)新:學術界在尋找具有突破性泻仙、革命性的原創(chuàng)(original)答案糕再,企業(yè)界在尋找破壞性創(chuàng)造(creative destruction)的新穎技術或方法,以便設計和生產出殺手級產品饰豺,壟斷市場擴大利潤亿鲜。
然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不可以完全依賴靈感和運氣,因為它們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都太高,而且它們都是學不來的亡鼠。
真正好的研究方法客峭,是先從批判性的文獻回顧,了解前人的失敗經驗和教訓,以避免重蹈前人走過的陷阱和坎坷路,從而降低風險和縮短研究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接著充分吸收前人的智慧圾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便先立于不敗之地捺癞;最后才能分析既有答案的缺點與不足處夷蚊,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聰明和運氣)想出改進的辦法,以便突破既有髓介,推陳出新惕鼓。
創(chuàng)新并非莽張飛式的蠻干,而是先吸收既有的優(yōu)點和教訓唐础,再把創(chuàng)意用在刀口上——用在完成最后一里路箱歧。學術研究更不是「與過去無關」的創(chuàng)新矾飞,而是一邊攀登巨人的肩膀,一邊從俯視全局的高度尋找創(chuàng)新的機會呀邢,規(guī)劃創(chuàng)新的策略與路徑洒沦。
所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批判性的文獻回顧价淌,而不是關起門來閉門造車申眼。如果想要回避掉文獻回顧,完全靠自己的聰明來產生創(chuàng)意蝉衣,往往會以為在從事創(chuàng)新的研究豺型,其實研究的主題、方法买乃、證據與論證過程毫無新穎之處,而且視野還遠比既有的研究更狹隘钓辆,觀點與證據更粗糙剪验,論證過程更薄弱而充滿謬誤推論。這種研究風格被稱為「閉門造車」(re-invent the wheel)前联,意指人類使用并改良輪子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功戚,如果你完全罔顧過去累積的經驗和智慧,而自以為是的打造出一個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輪子似嗤,這種「新穎」的答案遠不如既有的圓形車輪啸臀,而是一種毫無價值的倒退——我們會在下一章看到具體的案例,用以說明「閉門造車」的后果烁落。
也就是說乘粒,「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chuàng)意」:先進行批判性的文獻回顧,再用前人的經驗與智慧伤塌,降低研究的風險和成本灯萍,縮短完成計劃的時間,并且提高研究的成果與品質每聪。
牛頓說:「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旦棉,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之前的兩大巨人就是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和開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药薯,前者的鐘擺實驗和自由落體實驗揭露了地球上的運動定律绑洛,后者的行星軌道觀察和理論總結了天體的運動定律,而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則是統(tǒng)合兩者的理論——如果沒有伽利略和開普勒的理論當前導童本,牛頓恐怕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完成其曠世巨作真屯。加入連牛頓這樣的天才都必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般人更加如此巾陕。
太空競賽的教訓——文獻回顧在應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影響研究成果與品質的關鍵因素有三個:個人才智讨跟,運氣和文獻回顧的能力纪他。愈是具有革命性、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晾匠,愈需要仰賴個人的才智和運氣茶袒,但是研究失敗的機會也愈高。反之凉馆,愈是應用導向的研究薪寓,愈需要控制風險與成本,而且也愈是仰賴文獻回顧的能力澜共。美蘇太空競賽就是很好的案例向叉。
太空競賽的勝負攸關一個國家發(fā)射間諜行星和長程核子導向飛彈的能力,因此美國率先在一九五五年宣布太空計劃嗦董,預定要在兩年內發(fā)射第一枚人造行星母谎。蘇聯馬上跟進,但是卻在兩年后先馳得點京革,完成行星的軌道運行奇唤;而晚兩個月發(fā)射的美國的火箭卻在全國矚目中爆炸,使蘇聯贏得了第一回合的勝利匹摇。隨后咬扇,蘇聯太空人又在一九六一年完成軌道任務后安全返航,創(chuàng)下人類太空旅行的第一個記錄廊勃,再次打敗美國懈贺。
為了抗衡蘇聯太空科技的潛在威力,肯尼迪總統(tǒng)爭取到國會的支持坡垫,宣布要以比蘇聯多一倍的預算加速太空科技的發(fā)展梭灿。雖然許多美國人已經對太空總署的能力嚴重欠缺信心,阿波羅十一號卻出乎意料地在一九六九年登陸月球冰悠,終于讓美國超越蘇聯胎源。
如果只是盲目地增加人員和經費,美國不可能后來居上屿脐。根據后來的研究和評估涕蚤,居功厥偉的是科技人員文獻回顧能力的巨幅提升,而幕后英雄則是圖書館界對學術文獻的索引編撰有了突破性的發(fā)展的诵,使得跨科系万栅、跨領域的知識流通變得很方便。
其實西疤,美國贏得太空競賽所所需要的許多理論和技術烦粒,都早已存在于美國的學術刊物中。但是負責太空計劃的人并不知道這些理論和技術的存在,而擁有這些理論和技術的人則不知道太空計劃里需要該理論和技術扰她。譬如說兽掰,美蘇兩國科學家都想要解出一個最佳化控制的關鍵定理,以便計算出最省燃料的軌道飛行策略徒役。為了達成這個任務孽尽,蘇聯要求一群杰出的數學家去研究最佳化理論。這個小組不負眾望在一九五八年破解了這個問題忧勿,并且在一九六一年將研究結果集結成書杉女。但是,后來的研究卻發(fā)現美國數學家麥克·夏恩(Edward J. McShane 1904-1989)早在一九三九年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鸳吸,并且發(fā)表在一個跟太空計劃無關的純數學領域里熏挎,而知道該定理的數學家從來沒去想過它的實際用途——一九六零年代以前的學術界像是一座又一座的孤島,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鮮少知道其他領域的研究與成果晌砾。此外坎拐,當時圖書館的目錄與索引(index)是以書本(或整本期刊)為單位,而沒有針對已發(fā)表的學術期刊論文編撰目錄养匈、摘要或索引廉白。由于這兩項缺失,學術界的許多智慧都被淹沒在黑暗的角落里乖寒,乏人問津。
為了促進既有知識的流通與應用院溺,美國太空科學學會從一九六一年起開始出版學術期刊索引摘要《國
際太空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楣嘁,它的覆蓋范圍包括全世界跟航空與太空科技有關的期刊、專業(yè)雜志珍逸、學術會議論文逐虚、學術會議論文集(proceedings)、學術文獻的翻譯谆膳,以及學位論文叭爱,讓這些文獻以摘要的形式出現,以便于查索與流通漱病。此外买雾,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一九六三年開始出版期刊《太空科學與技術報告》(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erospace Reports),它實際上是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杨帽,將過去一個月以來被引述過的全球政府研究報告漓穿、專利,以及學位論文整理成摘要注盈,以促進既有知識的流通晃危。這些學術論文的摘要和索引,將大量過去累積的科學與技術文獻攤在陽光下老客,突破知識流通的障礙僚饭,使得美國的太空科技突飛猛進震叮,也使二十世紀后半葉的理工學科進步神速。
因此鳍鸵,太空計劃的最大挑戰(zhàn)并不是如何「拓展人類既有知識的邊界」苇瓣,而是如何讓「既有知識」內那些需要它們的人知道其存在(exists for those who are in need)。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提升應用研究的首要關鍵是促進知識流通权纤,而不是強化基礎研究钓简。
后進國家的優(yōu)勢——文獻回顧與臺灣的發(fā)展策略
就臺灣這樣的后進國家而言,技術升級與社會發(fā)展主要是仰賴批判性的文獻回顧汹想,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外邓,而不是革命性的創(chuàng)見或基礎研究。
臺灣無論待解決的工程問題或社會問題古掏,國外先進國家都有現成的解決辦法损话,而且他們的智慧也已經用學術文獻、專利槽唾、專書丧枪、報告等形式提供大家參考。你要你懂的既有學術與技術文獻的搜尋庞萍、閱讀拧烦、分析、批判钝计、匯整與活用恋博,就可以「用最少量的智慧與創(chuàng)新,在最短時間內產出最佳的解決方案」私恬。
先進國家的技術進步靠的是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债沮,因而必須面度高風險、高成本本鸣,較長的研發(fā)時間疫衩,以及較高的不確定性。反之荣德,后進國家的技術升級靠縮短與先進國家的技術落差闷煤,并且在有專利封鎖的地方尋找替代性方案。因此涮瞻,后進國家的技術升級遠比先進國家容易——這就是后進國家的關鍵性優(yōu)勢曹傀,而發(fā)揮這個優(yōu)勢的關鍵,在于嫻熟的文獻回顧能力和活用的能力饲宛。
譬如剛從劍橋大學回國任教時皆愉,我曾協(xié)助一家企業(yè)研發(fā)比例式油壓閥。我請該公司派人到大陸帶回一整套油壓技術手冊的影印本,該技術手冊匯整了許多蘇聯和德國的油壓技術文獻幕庐,以及油壓課本里找不到的關鍵數據和經驗公式久锥,整套書的總厚度超過一公尺。
我從中挑出需要用的章節(jié)异剥,交給一個碩士生去讀瑟由,另一個碩士生則到這家公司建立實驗設備,以便進行各種必要的數據量測和理論模型驗證冤寿。三年后歹苦,我們匯整出設計與制造比例式油壓閥所需要的完整理論、計算式督怜、關鍵數據殴瘦,并且在這基礎上發(fā)展出非線性的動態(tài)模擬程式,以及一套設計的方法與流程号杠。我們用了一點巧思蚪腋,使設計流程比學術界已知的方式更方便,而我們的動態(tài)模擬程式誤差只有百分之三姨蟋,遠低于當時學術界常見的百分之三十誤差屉凯,因而這個研究成果后來被發(fā)表在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上。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眼溶,先進國家花了四十年的時間才走過的技術發(fā)展歷程悠砚,我們只用了兩個碩士生和三年的時間就完成,并有所超越堂飞。而我們所花的心力灌旧,九成是用來「爬到巨人的肩膀上」,一成的力氣是在活用酝静,最后再加上一點點的巧思。
紅色供應鏈的威脅與臺灣產業(yè)的未來
解決問題最快羡玛、最省錢且風險最小的辦法是抄襲既有别智,而非創(chuàng)新。假如現成的答案就夠好用稼稿,那就可以省去做研究的風險薄榛、投資,以及時程難以預估的不確定性了让歼。所以敞恋,從前臺灣企業(yè)界的做法都是請日本退休師傅來教導過時的技術和產品,后來的高科技產業(yè)則花錢買進口設備谋右、技術和專利授權硬猫。但是,不積極追求技術升級的結果,臺灣擁有的技術啸蜜,大陸也都慢慢學會了坑雅,臺灣買得到的技術,大陸也買得到了衬横,紅色供應鏈開始取代臺灣供應鏈裹粤,造成今天臺灣產業(yè)、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多重困境蜂林。
務實的改善辦法是以嫻熟的文獻回顧能力遥诉,吸收國外的既有知識和技術,再加上最小的創(chuàng)意去突破專利封鎖與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資訊的不足噪叙,以便在最低成本矮锈、最低風險與最短研發(fā)時間的條件下,進行技術升級與創(chuàng)新构眯。
可惜的是愕难,老一輩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普遍欠缺管理創(chuàng)新與研發(fā)的能力,而念過碩惫霸、博士的研發(fā)主管則沒有掌握到后進國家和先進國家的差異猫缭,一味閉門造車或抄襲美國式的研發(fā),而沒有能力發(fā)揮文獻回顧的積極效益和后發(fā)優(yōu)勢壹店。因此企業(yè)界這些年的自主研發(fā)經驗慘痛猜丹,成本高而效益差,使得大家對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很不樂觀硅卢。
不過技術升級與創(chuàng)新是臺灣企業(yè)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射窒。臺灣的企業(yè)必須越來越重視技術升級與創(chuàng)新、研發(fā)将塑,而使得過去形同陌路的學術界與產業(yè)界有越來越多的對話空間脉顿,認真在研究所學會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的人,將會發(fā)現這些能力越來越有實用價值点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