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一個人捂著自己紅腫的眼睛艰额,呆呆地在客廳沙發(fā)上坐了一個多小時澄港。我被自己剛滿4歲的女兒用玩具砸到了眼睛,眼皮紅腫了柄沮,但更疼痛的是我的心回梧。
被砸到的那一刻,我并沒有生氣祖搓,小孩子頑皮在所難免狱意,我想看一下自己的女兒因她失誤造成媽媽疼痛后會是什么反應。
我故意做出比較夸張的動作捂住自己的眼睛拯欧,然后偷偷地觀察女兒的反應详囤。顯然她也被嚇到了,愣了一下镐作,但接下來藏姐,她只是一個人靜靜的玩自己的玩具,并沒有到我身邊來關心詢問滑肉。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包各,我的內心越來越無法平靜:我的女兒,為什么在媽媽受傷后靶庙,不能對媽媽表示一點關心呢问畅?
我想到她3歲以后的種種表現(xiàn)
1、 需求沒滿足時六荒,要么大哭大鬧發(fā)脾氣护姆,要么對長輩大喊大叫;
2掏击、 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卵皂,最后一個一定是她的。要么用手護住砚亭,要么從別人手中奪走灯变;
3、 只喜歡聽表揚的話捅膘,若聽到批評添祸,必定嘟嘴表示抗議,并強調不能說她不好寻仗。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刃泌,當我捂著眼睛,看著在我面前安靜玩耍的女兒時,我突然意識到耙替,我們對她的教育出了大問題亚侠。
我開始反思自她出生以來,我是如何扮演母親這個角色的俗扇。
她因為早產硝烂,一出生就住進了保溫箱,第一個星期是沒有吃到母乳的狐援,在醫(yī)院里接受腦部打針钢坦、吸氧、做核磁共振等啥酱,小小年紀受了不少罪爹凹。
潛意識里希望對她彌補吧,自她懂事起提出的要求镶殷,家里基本都會盡量滿足禾酱;在3歲之前,我比較多的精力放在對她的喂養(yǎng)上绘趋,比如輔食颤陶、比如睡眠,比如生病后如何護理……讀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書籍陷遮,也做的不錯滓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但3歲之后帽馋,一方面因為她進入幼兒園搅方,有了老師的教育;另一方面绽族,隨著我工作越來越忙碌姨涡,我?guī)缀鯖]再閱讀任何育兒類的書籍,和他爸爸一直遵循放養(yǎng)的方式吧慢,大部分時間都是交給老人在帶涛漂,偶爾周末有空陪著玩一下。
本來一個大家都夸乖巧的孩子检诗,為何突然變成這樣了呢匈仗?
我突然覺得我必須要采取行動做出改變了,趁現(xiàn)在還來得及逢慌。這也是我為什么會在公司高速發(fā)展時期悠轩,知道自己面臨晉升與加薪的機會時,毅然選擇辭職暫時在家的一個重要原因涕癣。
因為我隱隱約約察覺到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些不好的苗頭哗蜈,我需要努力去把這些不良的習慣與不好的性格扼殺在萌芽中,若過了6歲再想去糾正孩子的習慣和性格坠韩,或許真的就晚了距潘。
前幾天剛看了一篇文章《4少年綁架殺害16歲同學,逃過死刑竟相視一笑》只搁,感觸特別深音比。這幾個少年都沒有成年,最小的才15歲氢惋,為了籌集去網吧的錢洞翩,策劃將班里一個富裕的孩子綁架了,并且在拿到錢后焰望,因為害怕被認出骚亿,將其殘忍殺害。而被殺的孩子熊赖,在死前曾對他們說:“我們都是朋友来屠,有什么話好好說……”,可惜他終究沒逃過他所謂朋友與同學的毒手震鹉。
更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是俱笛,當法院對這幾個殺害同學的少年判刑后,他們都相視一笑传趾,因為他們仗著法律“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判死刑”這條實施殺人后迎膜,果然沒被判死刑。
這幾個少年浆兰,沒有一個是單親家庭磕仅,也沒有離異家庭,都是父母雙全且沒有犯過罪的镊讼。為何他們會走上這條道路呢宽涌?
有一個父親說到
“你們不知道啊,這孩子我不是不管蝶棋,我打過他卸亮,也罵過他,可是我管了他不聽巴嫒埂兼贸!”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說:“很簡單吃溅,問題往前看溶诞,6歲之前”。
6歲之前是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决侈,如果有些問題沒有解決螺垢,后邊家長無論再怎么努力,也很難管了。
第一枉圃,要克制任性功茴,6歲之前說“不”,非常重要孽亲;
第二坎穿,鼓勵孩子主動和你交流,不能讓孩子太壓抑返劲,找不到緩解的方式玲昧;
第三,讓孩子不能只管自己篮绿,也要“管別人”孵延,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防止孩子的自私亲配;
第四隙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加強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弃榨。
李玫瑾教授說菩收,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于人的早期鲸睛。孩子的問題娜饵,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沒有天生的惡魔官辈,只有沒教育好的孩子箱舞。性格培養(yǎng)要從小抓起,不要因為父母的錯誤教育拳亿,讓孩子走向一條不歸路晴股。
時不時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奶奶帶孫子吃牛肉面,因偶爾一次忘給孫子牛肉肺魁,導致孫子把一整碗面都倒掉电湘;一位父親自己含辛茹苦積攢的300萬,原本計劃供18歲女兒加拿大留學鹅经,結果卻被女兒偷偷轉走寂呛,揮霍無度,并拉黑全家瘾晃;兒子因為不滿父母管束贷痪,殘忍將父母殺害……
我們在感到悲哀的同時,不禁會問:這個社會怎么了蹦误?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劫拢?
中國的父母幾乎都是奉獻型的:
節(jié)衣縮食肉津,卻給孩子買最好的學習用品;
遇到孩子喜歡吃的東西舱沧,自己不舍得吃阀圾,全部給孩子一個人享用;
家務活再累都自己干狗唉,從不讓孩子插手……
曾經有張在朋友圈爆紅的照片,看著讓人心酸:
這是愛嗎涡真?是愛分俯,但同時也是害。這樣的愛哆料,只會讓孩子變的越來越自私缸剪,一味向父母索取,一旦需求不滿足东亦,便做出極端反應杏节。
父母們啊,請好好思考一下典阵,你們是不是在全心全意對孩子付出奋渔,但自己的孩子卻長成了一只“白眼狼”?
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去學習的壮啊。養(yǎng)育養(yǎng)育嫉鲸,不僅要“養(yǎng)”,更要“育”歹啼。不論你的孩子多大玄渗,請記住這三條:
愛而不寵;
以身作則狸眼;
陪伴成長藤树。
育兒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曲折的道路,請多用點心去陪伴孩子拓萌,感受孩子一點一滴的變化岁钓。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微王,愿這世界甜紫,不再有孩子是“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