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根盒,農(nóng)歷九月初五物蝙,上海,多云茬末,今天媽媽生日。
人到了一定的年歲丽惭,許多事情就變的習(xí)以為常。對我的父母而言责掏,生日只要一家人開心地吃一頓飯就好。但即使是這樣的一件小心愿换衬,很多時(shí)候,因?yàn)楦鞣N原因瞳浦,我們很多人可能也無法滿足吧。聚在一起吃飯變得尤其珍貴叫潦,何況是剛好在生日這種重大的日子里。而今年媽媽的生日就非常湊巧矗蕊,人員到齊,又有足夠的時(shí)間傻咖,和妹妹花一下午,準(zhǔn)備一桌晚餐卿操,非常滿足~
我們家一直以來聚少離多,因?yàn)榍髮W(xué)和工作的關(guān)系解滓,大多分隔兩地甚至三地。直到近幾年,我們在上海穩(wěn)定下來邻辉,才真正體會(huì)些久違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腮鞍。而正是在這樣零零碎碎的日子里,有幾件溫暖的小事移国,才顯得格外有幸福感。比如迹缀,一桌子愛吃的菜蜜徽;一家都愛看的電視節(jié)目祝懂;在沙發(fā)上葛優(yōu)癱拘鞋,聊著家常砚蓬;屋里回蕩著的BGM(背景音樂)盆色,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這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平淡中湊出一種說法隔躲,而在這二十幾個(gè)光陰流轉(zhuǎn)中,我看到了關(guān)于這種說法的伸縮搖擺宣旱。
我對于“家”的概念,不在于面積大小响鹃,樓層位置,主要是內(nèi)部組成买置。我覺得看一個(gè)家最溫暖的地方是廚房和餐桌。我喜歡廚房里傳出叮當(dāng)響的聲音忿项,喜歡里面飄出的香味,喜歡餐桌上熱氣騰騰的寞酿,大家圍著坐下笑聲鼎沸,豐富多元伐弹,熱熱鬧鬧的樣子。
從一家人吃飯的“小家”到一群親朋好友吃飯的“大家”惨好,吃飯都是開心的事兒煌茴,滋養(yǎng)著感情升溫日川。且不說桌上的美食萬千種,我們在餐桌上討論的話題都千千萬萬龄句,自古以來還有桌前文化,不禁感嘆這樣小小的平臺分歇,承載著多少溫度……
試問,在生長的光陰里卿樱,你記下了幾張陪伴你一日三餐的餐桌?幾頓有特別意義的一餐繁调?以及那些陪你吃飯的人?我說不清吃了幾頓有意義的飯蹄胰,也數(shù)不清那些跟我吃飯的人,但我基本還記得那些陪伴過我的餐桌裕寨,我腦袋里還能想出它的樣子來。
不管生活是否茍且宾袜,不管想著下一頓是云吞面還是蛋炒飯,再忙庆猫,也記得回家吃飯~愿生活里一直有熱湯和美食。
再祝:媽媽月培,生日快樂!年輕健康杉畜!一直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