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xué)而》篇學(xué)習(xí)筆記08
有子曰:“信近于義湾笛,言可復(fù)也饮怯;恭近于禮,選恥辱也嚎研;因不失其親蓖墅,亦可宗也×侔纾”
“信近于義论矾,言可復(fù)也「擞拢”——為什么中國文化提倡“仁義禮智信”贪壳?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教人建立“信”蚜退?因“信近于義”闰靴,義者相宜也彪笼。
“義”字表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要注意“仁義”兩字传黄,“仁”字杰扫,凡是博愛、慈愛都叫“仁”膘掰,世界各國文化里章姓,都有“仁”。但是中國的“義”字识埋,英文凡伊、法文、德文窒舟,任何一國文字都沒有同義字系忙。只有中國文化才有的。
“義”惠豺,有兩種解釋银还。儒家孔門的解釋:“義者宜也〗嗲剑”恰到好處謂之宜蛹疯,就是禮的中和作用,如“時宜”就是這個意思热监。另外一個解釋是墨子精神——“俠義”捺弦,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孝扛×泻穑”
“信近于義”。答應(yīng)的話一定要做到苦始。所以寞钥,歷史上有著名的“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
《論語》中的子路也是這樣的人陌选〈粘埽“言可復(fù)也”,守信的人柠贤,不可以講空話。因為講了的話必須恢復(fù)类缤【拭悖“恢復(fù)”=兌現(xiàn)。
“恭近于禮餐弱,遠恥辱也宴霸〈亚纾”禮貌中要恭敬。恭就是內(nèi)心對事情的莊重認真瓢谢。不是看見人敬禮就是恭敬畸写。人與人為什么要恭敬?“遠恥辱也”氓扛,免得招來無畏的恥辱枯芬。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采郎∏”“因”就是動機,中國文化:親親蒜埋、仁民淫痰、愛物≌荩“因不失其親”待错,意思是,人絕對不自私是做不到的烈评。
(中國文化中火俄,兩個觀念是由道家出來的,一個是大公無私础倍,一個是絕對自私烛占。儒家主張有限的自私。)
“亦可宗”:像這個樣子沟启,也可以宗仰忆家。
這些都是講做學(xué)問的態(tài)度。然后引用孔子的話: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德迹,居無求安芽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胳搞,可謂好學(xué)也已卸例。
說明學(xué)問的道理,并不是只讀死書肌毅,而是注重現(xiàn)實人生中的做人處世筷转。孔子說悬而,生活不要過于奢侈呜舒。
“食無求飽”,尤其在艱難困苦中笨奠,不要有過分袭蝗、滿足奢侈的要求唤殴。與《鄉(xiāng)黨篇》孔子自己生活的態(tài)度、做人的標準是相同的到腥。
“居無求安”朵逝,住的地方只要適當,不要過分安逸乡范,貪求過分享受配名,能安貧樂道,不要貪求過分的安逸和享受篓足。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不求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段誊,而重視精神生命的升華。
“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責任栈拖、應(yīng)該做的事连舍,要敏捷,馬上做涩哟。
“慎于言”:不能亂說話索赏。
“就有道而正焉”:這個“道”就是指學(xué)問、修養(yǎng)贴彼。那么哪里叫“有道”呢潜腻?古人的書,書本上就是“有道”器仗,從書本上去修正做人做事的道理融涣,這個樣子就叫做好學(xué)【ィ可見《學(xué)而》一篇威鹿,并不是說讀書就是學(xu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