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她發(fā)朋友圈:
《阿含經(jīng)》中講述了四念處的修行法門讶坯,就是從身、受岗屏、心辆琅、法著手漱办,如實而又綿密地覺察自己的身心。在這種了了分明的覺察中婉烟,很多煩惱消失無蹤了娩井。
當自己被憤怒、嫉妒似袁、恐懼洞辣、煩躁等等情緒困擾時,注意觀察昙衅,不要被它們推著到處亂跑扬霜,轉過身來正視它們,看它們從何而來而涉,往哪里去著瓶!
安住在負面情緒中,而不是壓制它啼县,也能幫助我們培養(yǎng)菩提心材原。焦躁、憤怒季眷、嫉妒余蟹、恐懼、煩悶瘟裸、疾病等等都讓我們痛苦客叉,這時我們想:還有很多眾生和我一樣在受苦!為了他們话告,為了自己兼搏,我一定要學會擺脫痛苦的方法。寂天菩薩說:我們生起菩提心沙郭,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稀世珍寶佛呻。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喜悅,滿足我們所有的希求病线。
他沒有回應吓著。
14:43她發(fā)朋友圈:
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吞簦或是溺愛放縱绑莺,或是自責苛求,總之就是不能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自己相處惕耕。很多人的問題都在于永遠對自己不滿意纺裁,不滿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欺缘、財富栋豫、受用,好了還想更好谚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丧鸯。佛經(jīng)中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嫩絮。癡心不改硬要在這個缺憾的世界里追求完美丛肢,會有結果嗎?永無止境地追逐絮记,目的到底是什么摔踱?辛苦操勞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不快樂怨愤,大有人在,而一生卻已經(jīng)過去了蛹批。
快樂的人生是從接受缺憾開始的撰洗,接受一個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學會說:我不再需要什么腐芍,我很滿意差导。
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猪勇,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设褐。
生活富裕卻不快樂,不是幸福的生活泣刹。
在佛法中助析,我們學到的便是讓今生來世平等安樂的方法。龍樹菩薩曾經(jīng)發(fā)愿:來世一不投生到富貴人家椅您,二不投生到過于貧窮的人家外冀,最好是投生到有吃有穿的中等人家,既不用為衣食操心掀泳,也不會為富貴所累雪隧,平穩(wěn)安樂,最適合修行员舵。
哈哈脑沿!真的嗎?龍樹菩薩的發(fā)愿不應該是成佛嗎马僻?為何是這么平凡甚至俗氣的愿望庄拇?
他沒有回應。
15:42她發(fā)朋友圈:
世間萬物時刻處于變化中巫玻,而我們本能地想要追求安全感丛忆、確定性祠汇,這就意味著生活往往會不順我們的心。人們常感嘆人生失意熄诡,事實上可很,那種挫敗感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對無常的體驗。
如果你承認無常是生命的規(guī)律并接受它凰浮,你就會放松下來我抠。你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稱心如意、沒有安全感袜茧。你會懂得很多事情都不可強求菜拓,自己盡了心就好;斤斤計較于得失亦是無謂的笛厦。
很多年以來我都覺得沒有安全感是我自己的心理問題纳鼎,一直在各種書中尋求治療。常常為此埋怨自己裳凸,為何內(nèi)心不能強大一點贱鄙,為何不能開朗一點。也許我還不是虔誠的佛教徒姨谷,但對于佛法里的無常逗宁,我確實是心悅誠服頂禮膜拜。
18:45他點贊梦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