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住過兩座山蔼夜,且都是佛道圣地。雖說不是獨自開荒的山居生活压昼,但比起車水馬龍的城居生活還是有一些新體驗的求冷。譬如半月不洗頭,三日不食巢音。不知網(wǎng)絡(luò)遵倦,日日清修,一簞食一瓢飲一古籍官撼,看晨昏星斗梧躺,觀智慧藏海。然而一個人要面對的不只歲月靜好,還有地里的菜掠哥,廚房的老鼠巩踏,周圍人的私欲牽纏。
我家雖是農(nóng)戶续搀,我卻從小沒碰過農(nóng)活塞琼,養(yǎng)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想來也有些遺憾禁舷,去田里只知道生火烤紅薯彪杉,上山就知道摘野果。住在山上都有種好的蔬果牵咙,我只需要澆水鋤草等豐收就行派近。
那時候常沉浸在經(jīng)典中廢寢忘食,結(jié)果就是草比菜高洁桌,老比嫩多渴丸,壞比好多。松鼠另凌,野貓谱轨,老鼠都是常客吠谢。有只小貓大的老鼠還在廚房下了一窩崽土童,養(yǎng)得膘肥體壯,遍地都是老鼠屎囊卜,對視覺和嗅覺的沖擊實在太大了娜扇。為了抓老鼠試過粘鼠板,捕鼠器栅组,不過山上的老鼠都成精了壓根抓不住雀瓢。最后只好用艾草熏得煙霧繚繞,幾個人合力逮住才一窩端了玉掸。
鋤草這活也是一天都不能落下刃麸,久居山中的人無不是膽大心細(xì),手腳勤快司浪。除此之外還得身心健康泊业,自學(xué)自醫(yī),自娛自樂啊易,方才耐得住苦寒寂寞吁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很多人都忽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租谈。在山里也是要和人打交道的篮奄,而且素質(zhì)參差不齊完全看運氣。若在城市錢能買一方清凈,房門一關(guān)獨善其身窟却。而在山村很是講究人情往來昼丑,壓根沒有敲門的概念,門開著就是邀請人來的夸赫。沒有邊界感的環(huán)境就很考驗接人待物的本事了菩帝,除非與世隔絕人跡罕至,否則在哪都是喧囂的茬腿。城市的喧囂是冰冷的金錢交易呼奢,山中的喧囂是熱忱的人情往來。不能太好滓彰,遭人嫉妒控妻。也不能太不好州袒,惹人笑話揭绑。
最近聽完二冬的《借山而居》和云姑的《居山而行》,很有意思郎哭。一乾一坤他匪,一無神一出家。二冬在山里有許多好友打掘,尚且還有村民常來順點東西走迈套。好在把門一關(guān)独泞,尚且偷得浮生半日閑〉可颍看雞看鵝看狗看菜,觀我生觀其生姐扮。而云姑在廟出家絮供,平日里接人待物不知凡幾,更別提經(jīng)韻科儀之繁復(fù)茶敏,功課戒律之森嚴(yán)壤靶。光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得三四點起就勸退很多人,非大毅力者很難堅持惊搏。
對我這種散漫的人來說贮乳,其實更適合借山而居的活法。畢竟儒釋道中恬惯,我最喜歡的還是莊子向拆,既不想做小人也不想為君子,只想順隨自己的天性自然酪耳。我一直感覺自己活得不真實浓恳,時輕時重,時起時落,時清時濁奖蔓。而這種感覺似乎在廟宇中會減輕赞草,有人會告訴你何為真。但由于他們本身沒有知行合一吆鹤,這種真又大打折扣厨疙,變成另一種假,比假更假疑务≌雌啵或許因為私欲少容易專注的原因,我竟成了最自律的知允。然而我并不沒有刻意維持這種自律的秩序撒蟀,只是順其自然罷了。
如今我已下山温鸽,想起山上的日子恍若大夢保屯,如此不真實,現(xiàn)在比起那時要成熟許多涤垫。也有些遺憾的地方姑尺,沒種好菜也沒待好人,沒留點日記也沒找到自己蝠猬。也有很多收獲的地方切蟋,拋開一切清清靜靜,好友三三兩兩榆芦,圍爐夜話暢聊人生柄粹。時過境遷各奔東西,當(dāng)時卻只道是尋常匆绣。
倒也不必頻頻回首驻右,眼下是一條新的路,出世入世任我行犬绒。剛好看到這位朋友說的“在社會上放電旺入、回自然中充電;在人群中歷練凯力、在獨處中沉淀”茵瘾。紅塵煉心,山林養(yǎng)性咐鹤,于細(xì)微中體悟大道拗秘,于大道中見微知著。進(jìn)進(jìn)出出祈惶,來去自如雕旨。我想明年再回山中就會明了扮匠,何為真了。
(期待在簡書走過365天凡涩,甚至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