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個朋友,性情古怪乐设,離群索居讼庇。
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一個人徒步近尚,從北方走到南方蠕啄。他推著一輛小破鐵皮車,沿著公路走啊走啊肿男,一直走下去介汹。
路上餓的時候就啃饅頭餅子,到了晚上舶沛,就找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嘹承,搭起帳篷過夜。
就這么著如庭,他從山西走到大理之后叹卷,決定在這里修養(yǎng)調(diào)整一段時間。他住在一個乏人問津的小村子里坪它,把租來屋子打理得井井有條骤竹。
散步、閱讀往毡、寫作和買菜是他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蒙揣。很少與人來往。若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开瞭,幾乎就不會出現(xiàn)懒震。
我這么描述,好像這是個冷漠偏執(zhí)的家伙嗤详。但實際上个扰,他性情和善,且不乏幽默感葱色。
有一次递宅,我問他這種生活方式對他的意義是什么。他告訴我,跟別人在一起時他會感到焦躁和虛妄办龄,而當他獨自在房間里烘绽,當他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心里卻很充實土榴,也很平靜诀姚。
他說,孤獨其實并不可怕玷禽,它是個中性詞赫段。只有能夠享用孤獨的人,才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矢赁,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糯笙。
02
他說的沒錯。孤獨并不一定就是壞事撩银。
前幾年我去終南山给涕,探訪那些隱居山林的修行人,他們住在簡陋的茅棚里额获,生活簡樸够庙,內(nèi)心清凈,也自有一番樂趣抄邀。
在西藏耘眨,有很多長年在山洞苦修的僧人。他們通過實地修行境肾,在邁向證悟的道路上不斷精進剔难,從而獲得內(nèi)在的快樂與和平。
但是奥喻,話說回來偶宫,作為一個生活在俗世間的普通人,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环鲤,是不是包含了一種對他人和世界的失望纯趋?
正如我那位朋友,年少時的一些經(jīng)歷冷离,使得他無法對他人產(chǎn)生信任感结闸。因此,他寧愿選擇遠離酒朵,為自己建起一道保護層。在保護層的里面扎附,他感覺安心和自在蔫耽。
他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有時令我想起小說《挪威的森林》里的渡邊。
在小說里,男主角渡邊君是個沉默少言的大學生匙铡。沒什么朋友图甜,也從來不參加什么集體活動。一個人上學鳖眼,吃飯黑毅,泡圖書館,沒玩沒了地聽音樂钦讳,偶爾獨自徒步旅行矿瘦。
渡邊認識了一個叫綠子的女生。有一天愿卒,綠子問他:
喂缚去,你就這么喜歡一個人嗎?
渡邊君的回答是:
哪里有人真的喜歡孤獨呢琼开,只是不想失望罷了易结。
03
我想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柜候,原本想要跟他人擁有更緊密的聯(lián)系搞动,卻因為各種原因,終于帶著失望而遠離渣刷。
哲學家叔本華很形象地描述了這一過程鹦肿。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原本想要靠近取暖飞主,卻被彼此的刺扎傷狮惜。遠離使他們感到寒冷,靠近卻令他們傷口流血碌识。這樣反反復復碾篡,刺猬們終于學會了保持安全距離。
當然筏餐,這只是個比喻开泽,因為刺猬在冬天是要冬眠的。而且刺猬的刺也并不總是處于警戒狀態(tài)魁瞪。
不過這個比喻形象地指明了人際交往之間的“心理距離效應”穆律,想要靠近卻又怕會受傷害,疏遠又令人感到痛苦导俘。
每個人對“心理距離”的感知程度不一樣峦耘。不同心理頻段的人,在一起常常會覺得很難受旅薄。
現(xiàn)代性和科技的發(fā)展增強了人們的疏離感辅髓,同時又增強了對心理距離的感知。
這時就有了一個悖論:在這個時代,人們越來越容易感到孤獨和疏離洛口,卻又越來越不喜歡跟人靠近矫付。
04
離群索居的孤獨或許還有積極的一面,身處人群中的孤獨第焰,反而更令人難以忍受买优。
恰恰是在那些無聊的社交場合,人潮洶涌的公交和地鐵站挺举,甚至在深夜的社交軟件里杀赢,我們感到了一種與他人更加深切的疏離感。
疏離感的體驗產(chǎn)生焦躁豹悬。
德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指出葵陵,人類最深層的需要就是克服疏離感,是逃離孤獨監(jiān)獄的需要瞻佛。
與他人疏離脱篙,意味著不能主動把握這個世界,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無助伤柄。
想想看绊困,人類原本是一種多么脆弱的物種啊皆怕。在叢林里生存的時候宙帝,單個智人的體力和靈活性,想要多活幾天都很困難昼汗。
正是因為人類天然的社交能力笔喉,使得智人在那樣險惡的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取视,并且成功禍害了其他大多數(shù)的物種。
到了今天常挚,人類的嬰兒出生時作谭,也是十分脆弱的。我們不得不完全依賴于母親的悉心照料才存活下來奄毡。
只有理解了人類是多么害怕與人隔絕折欠,我們才明白疏離感帶來的焦躁和無助是怎么來的。
多少人遭遇了人情冷暖吼过,感情的創(chuàng)傷锐秦,就假裝自己愛上了孤獨?
承認自己不那么喜歡孤獨盗忱,不愿意與他人疏離酱床,這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因為人的本性有一種避免孤獨趟佃,想要與他人融為一體的愿望斤葱。
05
人類學家在針對原始部落的田野調(diào)查里慷垮,發(fā)現(xiàn)許多原始宗教都會通過某些儀式來擺脫疏離感。
這樣的儀式往往帶有狂歡的性質(zhì)揍堕,并且使用一些帶有致幻效果的植物和藥品,混雜著神秘的舞蹈和音樂汤纸,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暫時融為一體的幻覺衩茸。
在現(xiàn)代社會,酒精中毒贮泞、毒癮楞慈、缺失感情的性關系和社交軟件上癮,都是個人所采取的逃避孤獨疏離感的方式啃擦。
但是這些方式囊蓝,都只能是暫時的,而且常常伴隨不良的后果令蛉。
真正能夠消解孤獨感的聚霜,是與他人和外界建立恰當且牢靠的聯(lián)結(jié)。
這種聯(lián)結(jié)可以是與某個特定的人珠叔,某個社會群體蝎宇,可能是過往的某個偉大的靈魂,甚至也可能是大自然或者動植物祷安。
電影《荒野生存》里姥芥,剛剛大學畢業(yè)的男主角克里斯托弗,厭惡人類社會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汇鞭,于是他獨自來到阿拉斯加的冰雪荒原里凉唐,成為了一個遠離人類文明的野蠻人。
當他飽嘗了孤獨的滋味之后霍骄,終于決定回到文明世界去台囱。可是暴漲的洪水困住了他腕巡,最后他死于饑餓和食物中毒玄坦。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在這個年輕人最后留下的筆記中绘沉,人們發(fā)現(xiàn)他寫道:真正的快樂煎楣,是與人分享。
我相信他留下的是真心話车伞。是他在最后的時刻择懂,想要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點善念。
“人不應該孤獨的活著另玖,”李宗盛在那個著名的廣告里這樣說道困曙,“之所以有作品是為了溝通表伦,透過作品去告訴人家,心里的想法慷丽、眼中看世界的樣子蹦哼、所在意的、所珍惜的要糊「傺“
園丁可以把他的愛心貫注在花園里,匠人則用他的作品與他人交流锄俄。
人越長大局劲,我們越不可避免的要承受這份與生俱來的孤獨。
但是不要拒絕逃避與他人和外界的聯(lián)結(jié)奶赠。就算失望再所難免鱼填,人這一生,也總得靠著一些善意和執(zhí)念活下去毅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