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垂暮之年
【釋義】垂暮之年是一個漢語詞匯,指快要到或已接近人的晚年嘹锁。
【出處】宋·張元干《醉落魄·云鴻影落》 :“天涯萬里情懷惡葫录。年華垂暮猶離索×旎”
【成語2】萬里江山
【釋義】形容國家領土幅員廣闊。
【出處】宋·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萬里江山知何處骇扇?回首對床夜語”
“垂暮之年”是南宋詞人張元干為我們貢獻的一個成語摔竿,這成語出自于他的一首《醉落魄》詞:
云鴻影落。風吹小艇欹沙泊少孝。津亭古木濃陰合继低。一枕灘聲,客睡何曾著稍走。
天涯萬里情懷惡袁翁。年華垂暮猶離索柴底。佳人想見猜疑錯。莫數(shù)歸期粱胜,已負當時約柄驻。
詞中的“年華垂暮”就是“垂暮之年”的原型。
張元干寫這首詞時焙压,已有六十多歲了鸿脓,除了這首詞外,在相同時間段涯曲,他還寫了另一首《醉落魄》詞:
浮家泛宅野哭。舊游記霅(zhà)溪蹤跡。此生已是天涯隔幻件。投老誰知拨黔,還作三吳客。
故人怪我疏髯黑绰沥。醉來猶似丁年日蓉驹。光陰未肯成虛擲。蜀魄聲中揪利,著處有春色态兴。
從這首詞“投老誰知,還作三吳客”一句能夠看出疟位,作者當時正在吳越蘇杭一帶瞻润。而“天涯萬里情懷惡”、“佳人想見猶猜錯”甜刻、“此生已是天涯隔”绍撞,分別能感受到作者投老無人知的感慨和飄零在外的思鄉(xiāng)情懷。
張元干在吳越之地想家得院,那么傻铣,他的家到底在哪兒呢?
據(jù)考證祥绞,張元干是福建永福(今永泰縣嵩口鎮(zhèn)月洲村)人非洲。一個福建人,為何在如此高齡跑到吳越那里去思鄉(xiāng)蜕径、發(fā)感慨两踏?
因為他在晚年遭遇了一次牢獄之災,才被迫到了吳越之地兜喻,后來梦染,大約是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他就死在了蘇州。
張元干為何會遭遇牢獄之災帕识?——只因為他之前曾給一個人寫了一首送別詞泛粹。
要理清其中的原委,還得從張元干早年的經(jīng)歷說起肮疗。
因早歲喪母晶姊,所以張元干在少年時就跟著做官的父親到了河北,政和年初又進入京師太學族吻,其才華也漸漸為人所知帽借。
年輕的張元干應該是個多情公子,在政和二年(1112年)超歌,他二十二歲時砍艾,寫過這樣一首《菩薩蠻》詞:
黃鶯啼破紗窗曉。蘭缸一點窺人小巍举。春淺錦屏寒脆荷。麝煤金博山。
夢回無處覓懊悯。細雨梨花濕蜓谋。正是踏青時。眼前偏少伊炭分。
初春天氣桃焕,梨花帶雨,正是踏青好時節(jié)捧毛,身邊卻偏偏少了個她观堂。有美景,但沒美女在側(cè)呀忧,張元干感覺很是遺憾师痕。
雖然多情,但張元干卻不愿沉迷于兒女情長而账,他的志向是——從軍報國胰坟。
“少年時,壯懷誰與重論泞辐。視文章笔横、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稱尊铛碑。奏公車狠裹、治安秘計,樂油幕汽烦、談笑從軍±蛴”到了晚年撇吞,他在《隴頭泉》一詞中這樣表達自己的少年理想俗冻。
這個從軍的理想,直到遇到李綱后牍颈,才得以實現(xiàn)迄薄。
宣和六年(1124年),張元干在從由家返京的途中煮岁,經(jīng)朋友引薦讥蔽,拜訪了正在家閑居的李綱。見面后画机,李綱對張元干非常欣賞冶伞。第二年春天,李綱被重新召回擔任太常少卿步氏,張元干隨后就成了他的屬官响禽。當年冬天,北方的金兵就打來了荚醒。
徽宗把位子讓給太子趙桓(宋欽宗)芋类,然后倉皇出逃。這就迎來了靖康元年(1126年)界阁。
李綱始被欽宗任命為北征行營使侯繁,負責京城防御。身為行營屬官的張元干與李綱一道泡躯,親臨指揮一線贮竟,帶領開封軍民頑強抵抗,打退金兵一次又一次進攻精续。
難以攻城坝锰,金人就開始采取退兵議和的誘降之法。欽宗竟然接受了屈辱的議和條件以求茍安重付,為此李綱顷级、張元干兩人極力反對,結(jié)果李綱遭遇貶官确垫,張元干也無奈地離開京城弓颈,一路南下而去。
沒了李綱的開封删掀,很快就被金兵攻破了翔冀。
靖康之變發(fā)生后,徽宗和欽宗都成了金人的俘虜披泪。1127年(建炎元年)五月纤子,康王趙構(gòu)(宋高宗)在南京即位(今河南商丘),南宋開啟。
已到臨安的張元干禁不住寫詩表達心中憤慨:
乾坤忽震蕩控硼,土宇遂分裂泽论。
殺氣西北來,遺毒成僭竊卡乾。
議和其禍胎翼悴,割地亦覆轍。
(《建炎感事》)
紹興元年(1131年)幔妨,當一心主和的秦檜當上宰相后鹦赎,張元干便再也不想在朝為官了——“不屑與奸佞同朝”而“飄然掛冠”,他回家隱居去了误堡。
回家后的張元干自號蘆川老隱古话,雖隱,但卻忘不了心中的抗金愿望埂伦。
只好用友情和山水來消解內(nèi)心苦悶煞额。
紹興八年(1138年),正在江西安撫制置使兼知洪州任上的李綱沾谜,因上書反對秦檜等人的新一輪議和謀劃而被罷職殖熟。
聽到李綱罷居福州的消息后扣癣,張元干就寫了首《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李綱字伯紀议蟆,高宗即位初曾一度為相)寄給他:
曳杖危樓去锡宋。斗垂天、滄波萬頃媳否,月流煙渚栅螟。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篱竭。宿雁落力图、寒蘆深處。悵望關河空吊影掺逼,正人間吃媒、鼻息鳴鼉鼓。誰伴我吕喘,醉中舞赘那?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氯质、愁生故國募舟,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闻察,遺恨琵琶舊語拱礁。謾暗澀琢锋、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觅彰,過苕溪吩蔑、尚許垂綸否钮热?風浩蕩填抬,欲飛舉。
張元干在詞中說:在山河破碎隧期、眾人皆睡的今天飒责,只有李丞相你與我情投意合。轉(zhuǎn)眼間仆潮,距我們當初一同抗金已有十年了『牝龋現(xiàn)在您受到打壓,就如同寶劍被埋沒性置。在如此形勢下拾并,我們在山水間隱居,還能做到心安理得嗎鹏浅?
兩年后嗅义,李綱在福州病逝,張元干悲痛萬分隐砸,連寫了五首挽詩來悼念這個對自己有恩之碗、對國家有功的一代名臣。
在紹興八年季希,除李綱外褪那,還有一個堅決反對和議的人,他就是當時的樞密院編修胡銓(字邦衡)式塌。在宋金雙方舉行臨安和談的當口博敬,胡銓憤然上書,請求高宗斬了秦檜峰尝、王倫偏窝、孫近這三個一味求和者的人頭。
宋高宗沒斬那三個禍國殃民的家伙境析,反而是胡銓因此被詔令除名囚枪,一年后改為福州簽判。
抗金派在朝中沒了立足之地劳淆,宋金和議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九月順利達成链沼,宋高宗還因此加秦檜為太師,封魏國公沛鸵。
一個欲討好秦檜的諫官括勺,趁此機會舊事重提缆八,出來彈劾胡銓。胡銓因此再遭除名疾捍、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奈辰,正在福州的張元干便寫了《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來送行: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乱豆、連營畫角奖恰,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宛裕,九地黃流亂注瑟啃。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揩尸,況人情老易悲難訴蛹屿。更南浦,送君去岩榆。
涼生岸柳催殘暑错负。耿斜河,疏星殘月勇边,斷云微度犹撒。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粥诫。雁不到油航,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怀浆,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谊囚!舉大白,聽《金縷》执赡。
當時镰踏,秦檜一手遮天,很少有人還敢跟胡銓來往沙合。但張元干在胡銓遭受迫害之時奠伪,卻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寫詞為之送行首懈,還追問是什么原因?qū)е隆暗资吕鰞A砥柱绊率,九地黃流亂注”這樣的悲劇,詞中不僅有對朋友的慰勉究履,更表達了一種深沉的亡國之痛滤否。
秦檜看了張元干的詞后,一定會想:這不是公開和老夫我作對嗎最仑?你不是問“萬里江山知何處”嗎藐俺?那我現(xiàn)在就給你一個選擇:大理寺炊甲!
文章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現(xiàn)在就有了答案:因為張元干為胡銓寫了首《賀新郎》的送行詞欲芹,所以惱怒的秦檜就派人跨省抓捕了他卿啡,將他關入臨安的大牢,順便抄了他的家菱父。
張元干經(jīng)人營救出獄后颈娜,就在江浙一帶漫游,期間只回過一次福建老家滞伟。
“有誰伴我凄涼揭鳞,除非分付與,杯中醽醁梆奈。水本無情山又遠,回首煙波云木称开。夢繞西園亩钟,魂飛南浦,自古情難足鳖轰。舊游何處清酥,落霞空映孤鶩≡搪拢”(《念奴嬌》)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中秋焰轻,年近古稀的張元干登上了吳興(今湖州)的垂虹亭,眼前呈現(xiàn)的萬里江山昆雀,唯有一片蒼茫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