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可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簽了映皆,是魏晉風度的代表。但我一直覺得這個意象不那么真實轰枝,這七個人年齡差距很大捅彻,相距都挺遠,更重要的是性格鞍陨、旨趣很不一樣步淹,他們會聚到一個竹林里喝酒、彈琴诚撵、唱歌缭裆?總覺得不靠譜。正好今天看了一本小書《嵇康之死》寿烟,激起了我考據(jù)的興趣澈驼,又找了些魏晉的史料來看,印證了之前的感覺——竹林七賢很可能是人為制造的文化意象筛武。
七賢的組成是:阮籍缝其、嵇康、向秀徘六、阮咸内边、劉伶、山濤待锈、王戎漠其。其中阮籍和嵇康是大IP,尤其是嵇康,后世將他與陶淵明相比和屎,甚至評價比陶淵明還要高阳惹。所謂相聚于竹林,說的也是在嵇康家眶俩。但這是大可懷疑的莹汤,因為嵇康這個人性格非常孤傲,很不給人面子颠印,交游的人極少纲岭,很難想象他會是一場文化界聚會的組織者。
有一則軼事线罕,說鐘會(這是一個很壞的小人止潮,后來嵇康就是被他害死的)寫了一部玄學著作,希望得到嵇康的評價(嵇康在當時的文學界學術界都是大拿)钞楼,但知道嵇康說話又直接又刻薄喇闸,很怕當面被批評下不來臺,就跑到嵇康家門外询件,隔著院墻把書稿扔進院子里燃乍。
嵇康是“七賢”里唯一沒有做官的,他因為和曹操家族有同鄉(xiāng)的關系宛琅,在曹魏末年娶了曹操的曾孫女刻蟹,畢竟也是王親,授了一個叫中散大夫的虛職嘿辟,但這時司馬家已經(jīng)專權了舆瘪,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希望文化界的大IP嵇康能為自己服務红伦,但嵇康明確表示不參與政治英古。
嵇康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個山巨源就是山濤昙读。山濤比嵇康大十幾歲召调,是魏國大臣,與司馬家關系不錯箕戳,他有一次得到提拔某残,就推薦嵇康接任自己先前的職務,結果嵇康知道后就寫了這篇絕交書陵吸。魏晉人的關系比較復雜玻墅,像嵇康雖然與山濤公開絕交,但后來嵇康被害壮虫,他的兒子和女兒還是山濤撫養(yǎng)長大的澳厢,這說明他倆私下關系是可以的环础,但鑒于山濤與司馬氏的關系,嵇康不可能與他在生活中有很密切的來往剩拢。
還有王戎线得,七賢之中王戎最小,比最大的山濤小將近30歲徐伐,所以僅從年齡上湊在一起就很奇怪贯钩。王戎和山濤年齡相差大,但相似的一點办素,都在司馬昭手下為官角雷,而且官做的還很大。大家應該都聽過道旁李子的故事性穿,說一群小孩看見路邊李子樹長滿了李子勺三,就跑去摘,只有一個小孩不摘需曾,說那么多李子沒人摘吗坚,說明肯定不好吃。這個聰明小孩就是王戎呆万。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王戎長大后的另一個關于李子的故事商源,說王戎家有一棵優(yōu)質品種的李子樹,他家每年賣李子之前桑嘶,都要把果核鉆破炊汹,以防別人栽種。王戎是歷史上有名的吝嗇鬼逃顶,為官名聲也不好,很難想象嵇康會和他交好充甚。
七賢中真正走得近的是嵇康和向秀以政,要說他倆有竹林之游還是可能的。向秀學術上是研究老莊的專家伴找,文學造詣也高盈蛮,嵇康死后,他懾于司馬昭的淫威技矮,只好出仕做官抖誉,期間去嵇康家探望,寫下《思舊賦》衰倦,成為中國文學史經(jīng)典袒炉。
阮籍相對特殊一些,他在文化界的地位不亞于嵇康樊零,也是魏晉的大IP我磁,但他不像嵇康那么超脫孽文,也是當朝大官,和司馬氏走的很近夺艰。嵇康對阮籍從才學上有惺惺相惜之感芋哭,但政治上的選擇決定了他倆生活中沒有什么接觸。
阮咸和劉伶在才學上幾乎一無所聞郁副,明顯是湊數(shù)的减牺。為什么拿他倆湊數(shù)?這個后邊再講存谎。
“竹林七賢”這個意象從提出到成熟烹植,主要是在西晉末年到東晉,從史料看愕贡,“竹林之游”的意象最早是出自王戎草雕。王戎做尚書令的時候,有一次乘車路過一個酒館固以,就對同車的人說:我以前和阮籍墩虹、嵇康經(jīng)常在這個酒館喝酒,也曾一起在竹林游玩憨琳。這個時候阮籍和嵇康已經(jīng)去世多年眼姐,反正也沒有對證了域庇。不光王戎,山濤晚年也喜歡說與阮籍和嵇康如何交游。這時已是西晉末年矫付,就開始有“竹林七賢”的說法了。但這個意象的風行還是在東晉舱卡。
“王與馬崖咨,共天下”的王導,以及主持淝水之戰(zhàn)的謝安绪杏,都大力宣傳“竹林七賢”的事跡下愈。這里有家族利益,王導是王戎的子侄輩蕾久,宣傳父輩與阮籍嵇康這樣的知識分子領袖交好势似,無疑是很有利的。但謝安等其他大族也倡此說僧著,這可能有整體的考慮:東晉偏安南方履因,失去了中原正統(tǒng),那么就要證明自己的文化正統(tǒng)盹愚,這就要借助文化名人的力量栅迄。
那么為什么是這七個人呢?這得先看“竹林七賢”的形象定位杯拐。首先這里必須得有文化界領袖霞篡,這個自然是由阮籍世蔗、嵇康來挑大梁了,其實所謂七賢朗兵,主要是阮污淋、嵇兩賢,最多加上向秀余掖。其次寸爆,魏晉之風的特點是崇尚自由,不受約束盐欺,那么退隱不仕的嵇康和向秀可為代表赁豆。
魏晉之風還有個很大的特點是放誕不羈,不拘禮數(shù)冗美,這可是七賢的拿手戲魔种。像阮籍,有個絕活是對著不喜歡的人翻白眼粉洼,能把黑眼珠完全藏起來节预,喜歡的人才正眼看,青眼有加属韧、青睞就是從他這來的安拟。嵇康以打鐵為業(yè),仰慕他而上門求見的很多宵喂,但他往往自顧打鐵不搭理人家糠赦,也就是因為這得罪了鐘會,后來被陷害致死锅棕。
放誕的典型表現(xiàn)是喝大酒拙泽,七賢中阮籍和劉伶是代表。阮籍被稱為阮步兵哲戚,因為他聽說步兵校尉府中藏有大量好酒奔滑,所以求為此官。司馬昭曾想和他結為親家顺少,阮籍為了躲此親事,連續(xù)大醉六十天王浴,讓司馬昭沒機會和自己談正事脆炎。劉伶醉酒更是有名,他經(jīng)常駕著牛車氓辣,載一壇酒秒裕,邊走邊喝,告訴駕車人:我若醉死就隨地挖個坑埋了钞啸。劉伶醉酒的故事很多几蜻,但若論才學喇潘,并未見有什么記載,所以我以為將劉伶引入七賢梭稚,看重的就是他的縱酒放誕颖低。
竹林之風講求瀟灑,音樂自然是少不了弧烤,嵇康是歷史上有名的古琴家忱屑,他從容赴死前,曾彈一曲《廣陵散》暇昂,彈畢將琴擲地莺戒,嘆曰:廣陵散于此絕矣!(其實廣陵散并沒有絕急波,現(xiàn)在還能聽到从铲,這個以后也可以說一說)阮咸不論才學或事功均無足道,但他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澄暮,民族樂器中的阮就是他發(fā)明的名段,據(jù)說阮咸是個大胖子,肚子大彈古琴不方便赏寇,所以發(fā)明了抱著彈的阮……這大概就是阮咸被納入七賢的緣由吉嫩。
至于山濤和王戎,其實這兩位與“竹林七賢”的文化意象是不太相符的嗅定,他們汲汲于名利事功自娩,亦無放誕不羈的事跡。忝列其中渠退,大概主要是因為他倆是這個文化意象的首倡者忙迁,或者說創(chuàng)作者吧,俗稱“蹭熱度”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