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里面歌頌中興君主的詩歌自然集中在“頌”這40首里,又分為三部分分別歌頌了商天子袋毙、周天子以及魯國國君千扔。《商頌.殷武》是詩經里面的最后一首頌歌甚纲,也是歌頌商朝天子的中興君主之贊歌口锭。
“殷武”詩句基本與其他贊歌類似,本詩句歌頌對象是商朝中興君主武丁介杆,詩作者應該就是宋國人鹃操,宋國國君則是商朝被滅后其殷商后代被周天子分封到宋地的。全詩可以分作三部分理解春哨,首先第一段開門見山敘說武丁討伐南邊敵對楚人的輝煌戰(zhàn)績荆隘,形象得用了一個截斷的“截”字寫道“有截其所”,可以理解如同截斷樹干般齊整整踏平楚人所在地赴背,征服者姿態(tài)盡顯椰拒。然后渲染武丁作為征服者訓誡大眾,建設國家凰荚,發(fā)展經濟燃观,安居樂業(yè),成就顯赫便瑟。最后記載建設新廟缆毁,不忘祭祀紀念之宗旨。
比較篇幅最長詩經詩歌《閟宮》胳徽,可以看出類似處很多:一是歌頌對象都是國家中興之君积锅,二是歌頌內容都是討伐戰(zhàn)爭管理治理規(guī)范爽彤,三是都要建設寢廟以示紀念。
通過這首“殷武”記載事實缚陷,可以得知商朝被改朝換代后适篙,周天子并沒有趕盡殺絕商朝天子后代,而是分封其到宋地繼續(xù)擁有一小塊領土箫爷,享受國君待遇嚷节,這一做法讓人感受到古代無休止戰(zhàn)爭殺戮中的文明氣息,堪比歐洲貴族風范虎锚。真正貴族風范硫痰,敬畏規(guī)則,即便決斗窜护,也不在于犧牲對方身體效斑,而是無論戰(zhàn)勝戰(zhàn)敗都能且允許保有尊嚴禮遇。
這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柱徙,周朝時代的這種率先垂范不僅僅是天子做法缓屠,反映的是那個時代人們普遍遵從信奉的道德風范。其實這原本不稀奇护侮,遵守的不過動物界自然法則敌完,好比群居動物彼此爭奪領地,勝者占山為王羊初,也不會對敗者窮追猛打滨溉。然而,對于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無數(shù)次殘酷自相殘殺的現(xiàn)代人而言长赞,這卻是血腥中溫柔的瞬間晦攒。
另外對于后代的影響,也許在于改朝換代后涧卵,新王朝首先就會組織文人學者集中編寫前朝正史勤家,盡可能還原史實,記載歷史柳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热幔,留下無數(shù)點點印記乐设。
正如這首“殷武”對于中興君王武丁的贊美,反映的是后來人對于前人的紀念绎巨,表達對祖先敬意近尚。這里需要思考的是,歌頌中興之君真是因為這個君王自己厲害嗎?
一般而言场勤,這樣君王自然因為輝煌功績才被人記載歌頌戈锻,然而從心理學視角看歼跟,一個中興君王之所以被記住,真的不是因為這個人多么牛格遭,而實在是這個人“在合適的時候做了合適的事”哈街。可以想象拒迅,夏桀商紂周厲王這樣的末代君主骚秦,哪怕無惡不作,如果竟然沒有使得王朝滅亡璧微,甚至有了一番功績作箍,誰敢說不是明君之主呢。又如同漢武帝所謂后人眼里的雄才大略前硫,幾乎耗盡王朝人力財物胞得,如果就此導致朝代更迭豈不就是萬古罪王。何況屹电,這些歷史書寫者都是后人懒震。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也是后人來寫的嗤详,“勝者為王敗者寇”个扰,不是勝利者多么牛,因為勝利者代表了今天葱色,如同劉邦戰(zhàn)勝項羽递宅,今天的劉邦贏了,無論他昨天多么狼狽都是勵志故事苍狰,假設項羽贏了那么四面楚歌也就是英雄經歷办龄。
在心理學視野中,不是昨天決定了今天淋昭,而是今天決定了昨天俐填;不是原因導致了結果,而是結果反推出原因翔忽。從這個意義講英融,中興之君正是因為中興成功了才牛叉,而這樣的幾率原本少之又少歇式,中興案例也就彌為珍貴驶悟。
物以稀為貴,歷史也是如此材失,中興之君也就更為難得痕鳍。也許,知道這一點,也就不會奢望明君出現(xiàn)笼呆,而是實實在在依靠自己做點可以做的事情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