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躍動堰氓,氣象萬千,在歲月變遷中遺留滄桑苹享。彭博浩海双絮,千巒崇山,終逃不過掌權(quán)天下氣勢輝煌得问。揮毫間囤攀,歷史重現(xiàn),祭奠宫纬,懷念焚挠。整理筆尖思緒,納入筆筒中漓骚,融入的文墨在膛內(nèi)回旋蝌衔,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案例吧!
2000年夏天蝌蹂,楊自文和兩個朋友合伙花了1200萬元在緬甸買下了一塊重41.5公斤的賭石毛料噩斟。
一刀,兩刀孤个,三刀剃允,石頭越切越小,1200萬慢慢的被磨完了齐鲤!
石頭色還不錯斥废,有一點(diǎn)綠色,雖然不是想象中的高冰给郊、玻璃種滿綠的翡翠牡肉,但是至少1200萬不會一分錢不剩了!丑罪,但是蘚也跟著吃了進(jìn)去,看得出料子種水十分不錯凤壁,顏色也很正吩屹。可問題是一黑毀所有啊拧抖,黑蘚吃的密密麻麻都是煤搜,使其價值大打折扣。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唧席,跟他一起投資的兩個朋友撤資擦盾,楊自文自己承擔(dān)賭石失敗的損失嘲驾。
如果楊自文就這樣一蹶不振,不了了之迹卢,就不會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歲寒三友翡翠筆筒”了辽故。楊自文把石頭擱置一年后,拿一小部分去拋光腐碱,雕刻之后誊垢,發(fā)現(xiàn)還有可取之處。而且料子顏色夠辣症见,個頭也不小喂走,經(jīng)過三個多月絞盡腦汁的思考和設(shè)計,經(jīng)過兩年多的創(chuàng)作谋作,細(xì)致的扣掉所有黑蘚和一些沒用肥料芋肠。取其精華,最終刮骨重生遵蚜。最后這件著名的《歲寒三友翡翠筆筒》作品終于面世了帖池!
專家估價一億元,這只筆筒震驚了整個收藏界谬晕!
如今已經(jīng)有人想要幾千萬想將這只筆筒收入囊中碘裕,可是貨主一直不賣,現(xiàn)在只能在很多展覽上一睹芳容了攒钳,或許這件作品里面包含了很多他的故事......
這樣的人生簡直就像過山車一樣帮孔,跌巖起伏,且賭且珍惜吧不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