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以場景式讀書為特色的欄目《一本好書》在網(wǎng)絡上收獲諸多好評腊满。
該欄目將經(jīng)典作品以舞臺戲劇套么、片段朗讀培己、圖文插播的方式演繹,在演員和評論家的點評下胚泌,文學作品用全新的視聽方式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省咨。打個比方,在其中一期诸迟,演員趙立新化身為科幻小說《三體》中拯救世界的羅輯茸炒,以主人公的視角向觀眾呈現(xiàn)原著中不同文明之間沖突共存的故事愕乎。嘉賓陳曉楠阵苇、吳伯凡、蔣方舟則為觀眾作出解讀感论。通過對原著的再加工和表演绅项,《三體》以舞臺劇的形式被搬上了熒屏,又有與原著的實時互動比肄。這種方式將舞臺表演和文本解讀結合在一起快耿,讓人們認識到原來“讀書”竟然這么有趣。
隨著技術和時代的發(fā)展芳绩,在當下社會掀亥,閱讀模式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一方面妥色,傳統(tǒng)紙媒在新興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有衰落之勢搪花,紙質(zhì)書越來越貴,網(wǎng)購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嘹害,實體書店紛紛轉型撮竿。另一方面,文學的社會影響力也有所變化笔呀,相比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幢踏,文學在當下的位置和作用似乎不復當年之勇。
而當代生活的復雜性和緊張感许师,也是影響“讀書”這一精神活動的重要因素房蝉。安靜地坐下來讀一本書,對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來說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微渠。
首先是電子書惨驶。
將紙質(zhì)文本轉化為電子格式,儲存方便敛助、易于使用粗卜,解決了傳統(tǒng)紙質(zhì)書占據(jù)儲存空間和價格高的問題。而電子書也直接催生了另一種形式的閱讀——手機閱讀纳击。
近十年來续扔,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完成了從電腦端向手機端的轉型攻臀,閱讀電子文本完全可以使用手機而不依賴其他任何專門的設備。因此纱昧,除電子格式的讀本文檔外刨啸,微信公眾號、朋友圈识脆、長微博设联、APP等成為人們閑暇之余了解社會動態(tài)的主要方式之一。
文學閱讀也難逃此列灼捂,僅專做文摘類离例、薦書類等的新媒體就不勝枚舉。
場景式讀書則是另一種更為新穎的閱讀方式悉稠。
傳統(tǒng)閱讀模式里的場景宫蛆,往往只是讀者讀書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而在上述閱讀方式中的猛,文本經(jīng)過制作耀盗,以音頻、視頻的方式出現(xiàn)在讀者(觀眾)面前卦尊,文字從抽象變成了可聽化叛拷、可視化的具體。所以岂却,我們可以看到忿薇,既有以播音的方式朗讀文本的喜馬拉雅;也有像《朗讀者》《見字如面》《一本好書》等“明星+場景+音樂”的聲情并茂的畫面式閱讀淌友。
而線下的實體書店煌恢,也在轉型過程中形成了“讀書會”“書友會”等有一定規(guī)模組織的團體,定期舉行活動震庭,團體成員可以相互交流讀書心得瑰抵。這類讀書會的性質(zhì)和以往差別不大,但帶有更多的社交意味器联。
與此同時二汛,紙質(zhì)書裝幀越來越精致,價格也非常美麗拨拓。搭上了網(wǎng)絡銷售的平臺后肴颊,一波接一波的促銷活動讓讀者們目不暇接。
于是渣磷,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一邊是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層出不窮婿着,一邊是紙質(zhì)書從樸實向精致的轉變,商品化趨勢顯著。
無論是碎片式閱讀還是傳統(tǒng)閱讀竟宋,在獲取知識這件事上提完,讀書對人的門檻總是親和的。
我們需要謹慎對待的丘侠,無非是在選擇時保持自己的主體性和判斷力徒欣,不要被各種“結論”遮蔽了自己在閱讀中的主體感受。
(本文整理自:閱讀的多張面孔_撫州新聞網(wǎng) http://www.zgfznews.com/dianzibao/B/B3/2019/0111/1554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