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花木蘭》一直是有期待的遍略,印象中去年校報的頭版就是劉亦菲的花木蘭扮相,我花了20分鐘的時間在給學生中譯英介紹骤坐,聽完她們很是期待绪杏,我也開始因為她們的期待而期待。
直到后來疫情發(fā)生無奈撤了檔期纽绍,好不容易在九月份上映了卻沒想到會被眾人當個“笑話”來看待蕾久。
在看《花木蘭》前十分鐘的時候,我覺得還沒在國內上映就已經(jīng)有6w多人的豆瓣評價是偏頗的拌夏,因為從出場小女孩為了抓一只雞而鬧的沸沸揚揚的跋扈以及長大后的花木蘭扮演者劉亦菲毫無違和感的扮相怎么也不至于還未上映就只有4.9分和那些超級大爛片平起平坐吧僧著。
但很快履因,這種念頭就打消了,別自己騙自己說因為北美拒絕院線上映選擇支付200人民幣的網(wǎng)絡直播還有各種盜版的橫生才淹沒了這部迪斯尼作品的好盹愚,說實話栅迄,根本沒有什么客觀因素,就是電影本身皆怕,真的爛透毅舆。
說到這里我又去翻看了98年《花木蘭》的動畫片,發(fā)現(xiàn)電影比起動畫片省略了最重要的大多歌舞元素以外重要的是連木蘭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都被那些雄偉壯麗饕餮的視覺效果所遮蓋了愈腾。
舉個例子就是當初花木蘭想要“替父從軍”這件事在動畫里有很長一段背景音樂交代了花木蘭趁父親深夜熟睡用自己枕邊的梳子替換了征兵的圣旨憋活,自己用劍削斷了長發(fā)梳妝成男性連夜騎馬奔赴戰(zhàn)場,而在電影里呢顶滩,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是因為看到父親摔倒暗示了木蘭父親的年邁余掖,是不小心聽到了母親說“他出征了就回不來了”所以才想要替父從軍。
就因為這樣礁鲁,后面還有太多場面的描寫實際都沒有運用到演員自身的表演功底盐欺,只是一味的為了要推進故事而推進,真的可惜了請到甄子丹和李連杰這樣的武打巨星啊仅醇。
另外冗美,所有戰(zhàn)爭場面的對手戲或者是打仗你都沒有辦法深究,除了斥2億美元巨資做的特效也就只有在電影院IMAX才有感覺以外析二,剩下的內容都讓人覺得粉洼,真·荒誕。
比如叶摄,在洪輝被卷入雪崩以為晚節(jié)不笔羧停花木蘭騎個馬就能迎雪而上騎過去還能單手在這種復雜的環(huán)境下拉起一個男人?還有那位挾持皇帝的反派他居然隨手一箭就射穿了在里面所有角色里我覺得最厲害的女巫蛤吓?而那位反派呢宵喂,自己又是個渣渣沒什么本事的角色。
而所有戰(zhàn)爭場面的基調我從第一場戲開始就已經(jīng)當場“陣亡”会傲,前期鋪墊了半天的訓練營生活大家第一次上戰(zhàn)場锅棕,敵軍撤退以后明明可以以人數(shù)優(yōu)勢戰(zhàn)勝歸來,反而卻只派了左翼去追淌山,其他千軍萬馬在旁邊看戲不說裸燎,最后只留下木蘭和幾個士兵沒死然后這兩天逃兵的心理也沒有描述一下,突然就落荒而逃泼疑,实侣蹋花木蘭一個?
你看,故事本身就不夠打動人脆炎,所有的戰(zhàn)爭場面像兒戲一樣你根本無法深究梅猿,那剩下的你讓觀眾看什么呢?
是讓我們看木蘭動不動背后就長出來的鳳凰翅膀嗎秒裕?
小時候袱蚓,我們看《花木蘭》大人總會告訴你不是要你真的要上戰(zhàn)場打仗才是厲害,是要你學習花木蘭的品質几蜻,她代表了女孩子身上最最閃光的勇敢和堅韌喇潘。
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除了以后想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勇敢堅強以外梭稚,我們也要嘗試告訴自己還有身邊很多的父母颖低,關于重男親女這件事,關于愚孝這件事過去我們并沒有關注到點弧烤。
比如在電影的開頭忱屑,看到木蘭追一只雞在房梁上上串下跳所有鄰居都不理解的時候,作為父親暗自表現(xiàn)出了極力的欣賞和鼓勵暇昂,而轉頭又希望她可以早日成婚才是為國家爭光莺戒。
那到底是嫁人還是自我強大,最后導演也沒有給觀眾一個交代和定論急波。
這部電影從故事本身就完全不知道想要告訴觀眾什么从铲,除了替父從軍這件事早就是家喻戶曉的事實以外,或許連導演自己都沒搞清楚她到底想要塑造怎么樣的花木蘭形象澄暮,以至于槽點太多名段,根本沒有需要演員發(fā)揮演技的地方。
這樣的爛片泣懊,真的是前無古人伸辟,只希望,后不再有來者馍刮。
最后自娩,想問問服裝到底是誰啊,在花木蘭沒從軍之前的扮相還說是高度還原歷史渠退,能不能再丑一點?
讓我再po一張小時候看的動畫版的《花木蘭》脐彩,啊碎乃,這才是我心里真正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啊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