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娘荡!手抄繼續(xù)干旁!
【微公益】【617】【每日經典,伴您早起】【20170101孟子91】
【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諸馮炮沐,遷于負夏争群,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大年。文王生于岐周换薄,卒于畢郢,西夷之人也翔试。地之相去也轻要,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遏餐,夭有余歲伦腐。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jié)失都。先圣后圣柏蘑,其揆一也〈馀樱”
【譯文】
孟子說:“舜出生在諸馮咳焚,遷居到負夏,去世在鳴條庞溜,應該說是一個東方人革半。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畢郢流码,應該說是一個西方人又官。他們兩個人,生活的地方相距一千多里漫试,時代相差一千多年六敬,但能使自己的理想在中國實現,就像符節(jié)相合驾荣,完全一樣外构。一個先代圣王,一個后代圣王播掷,他們的準則卻是一樣的审编。”
【注釋】
1.諸馮:地名歧匈,相傳在今山東荷澤以南垒酬。
2.負夏:地名,約在今山東滋陽以西件炉。
3.鳴條:地名勘究,在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
4.岐周:地名妻率,指岐山下周的舊邑乱顾,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
5.畢郢:地名宫静,相傳是周文王去世的地方走净,在今陜西咸陽縣東二十一里。
6.符節(jié):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將用的憑證孤里,雙方各執(zhí)一半伏伯,以驗真假。有銅虎符捌袜,竹使符说搅,或曰五寸,古用圭璋虏等,其后乃以符代之弄唧∈食Γ《周禮·掌節(jié)》:“門關用符節(jié)『蛞”《史記·魏公子列傳》:“晉鄙合符侯养,疑之,舉手視公子澄干」淇”《漢書·高帝紀》:“封皇帝璽符節(jié)◆锓”《說文》:“符辩稽,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媚〕研梗”這里用為信物之意。
7.揆:(kuí葵)《詩·鄘風·定之方中》:“揆之以日静檬,作于楚室炭懊。”《易·系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拂檩∥旮梗”《國語·周語》:“南北之揆七同也〉纠”《楚辭·離騷》:“皇覽揆予初度兮父阻,肇錫予以嘉名⊥椋”《論衡·實知》:“凡圣人見禍福也加矛,亦揆端推類∶焊荩”《說文》:“揆斟览,度也〖危”這里用為大致估量之意苛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