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14 日更第44天:
自從網(wǎng)絡(luò)、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出現(xiàn)后皮假,出點啥事鞋拟,網(wǎng)上熱炒一波接一波,泥沙俱下惹资,假新聞大行其道贺纲。不少人說,這是新媒體的問題褪测,言下很無奈猴誊。
其實,這不是新媒體或這個時代的問題侮措。人性中天然有八卦懈叹、窺探、閑聊分扎、傳播的一面澄成,有沒有新媒體都一樣。
不要說現(xiàn)在笆包,幾百年前也一樣环揽。
最近看《盛世的黃昏》,有一個事很有趣庵佣。這一章叫“被偽稿羞辱”,講的是乾隆十六年的事汛兜。那一年是公元1751年巴粪,乾隆40歲,無論是王朝的國力還是乾隆的統(tǒng)治粥谬,都正在鼎盛肛根。也就是說,皇權(quán)的統(tǒng)治既強又穩(wěn)漏策。
就在這一年派哲,發(fā)生了一件蹊蹺事:民間流傳著一份以工部尚書孫嘉淦(就是在“雍正王朝”中被編排成年羹堯殺死的那個直臣)之名寫的奏章,抨擊乾隆上臺以來南巡勞民傷財掺喻,冤殺大將芭届,皇后死后大位空懸等储矩,一共有“五不解、十大過”褂乍。
這事多嚴重呢持隧?相當于今天網(wǎng)上出現(xiàn)一個熱帖,以建設(shè)部部長(尚書比部長還要高些逃片,大概是副國級)名義寫的屡拨,批評今上施政不妥、錯誤褥实。那還了得Q嚼恰?
乾隆見到這樣膽大妄為的帖子损离,當然勃然大怒赠潦,嚴令各地督撫嚴查。
我們以為草冈,皇權(quán)無所不能她奥,想干什么都能干成。所謂“普天之下怎棱,莫非王土”哩俭,在王土之上,有什么問題拳恋,只要皇上重視凡资,還不是傳令下去,立碼解決谬运?
實際不是這么回事隙赁,就象一聲令下,可以刪掉能見到的帖子梆暖,但恐怕找不到帖子的源頭伞访。
“偽稿案”查了三年,結(jié)果卻是一筆糊涂賬轰驳。因為全國各地都有“偽稿”出現(xiàn)厚掷,多點爆發(fā),相互傳來傳去级解,最后只得胡亂抓了一個所謂“始作俑者”結(jié)案了事冒黑。
用作者的話說:官僚在皇帝催逼與嚴斥的夾縫里求生存,上演著推諉勤哗、拖延抡爹、瞞騙、懈怠的戲碼芒划。而民間則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冬竟,從京師到邊疆欧穴,從販夫走卒、商人诱咏、衙役苔可,乃至文武官員,莫不爭相傳播這則大新聞袋狞。被羞辱的“乾隆帝”形象焚辅,一時傳遍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40歲的乾隆帝即便年富力強苟鸯,握有強大的皇權(quán)同蜻,卻未必能掙脫信息的束縛,碾壓得過更強大的官場規(guī)則早处。
260年過去了湾蔓,傳播信息的手段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人們樂于傳播小道消息的情形與當年并無二致砌梆。
這就是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權(quán)威默责、宏觀、正面咸包、高大上的信息桃序,為什么沒人愿意看?而那些一看就是夸大其辭烂瘫、虛假渲染的東西媒熊,為什么卻能大行其道?
很簡單坟比,即使人們并不相信什么“五不解芦鳍、十大過”,但茶余飯后葛账,誰不愿意說點有趣的事柠衅?
更重要的是,平時離得越遠注竿、越私密茄茁、越難接觸到的事,大家就越樂于討論巩割。所以,政治和性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付燥。天下至尊的皇上越高高在上宣谈,民間就越樂于傳播與之相關(guān)的“秘聞”,不管真假键科。(特朗普打破規(guī)則闻丑,自己直接向民眾傳播“秘聞”漩怎,所以大受歡迎。)
正史不及野史有生命力嗦嗡,史書不及小說和戲文有傳播力勋锤,就是這個原因。
明白這個侥祭,有些事其實就很好做了叁执。可惜矮冬,有的人不明白谈宛,有的人假裝不明白。
(微信公號:孔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