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感想景埃。
回避型人格
漸漸發(fā)覺自己不適合扯上“愛”跪帝,因為一旦觸碰就極度不適想要逃避。不同人物設(shè)定間存在不同種愛———家人崎苗,朋友狐粱,戀人……這三種大概是我最常接觸的,而最后一種接觸概率最小胆数。每當家人關(guān)愛肌蜻,朋友關(guān)心,曾經(jīng)戀人(好像這么說有點成熟)親近時必尼,總是有種抵觸感蒋搜,覺得矯情不適尷尬,然后以“逆反”行為回敬判莉。這樣太沒禮貌豆挽,但熱情回應又不符合我的心理,以至最終讓他人無措或許還有點傷心失落券盅。怎么辦呢帮哈?這應該是畢生都要研究的一個課題。我應該有個回避型人格吧锰镀。
焦慮
也許是因想要達成的太多娘侍,目前得到的又太少,假期過的太快互站,浪費的時間太多私蕾,又急于求成。做了很多計劃胡桃,最終止于惰性踩叭。學習上這陣子懈怠,減肥也沒有嚴格執(zhí)行計劃,反而越來越重容贝。每當想到這就會產(chǎn)生沮喪心理自脯,接連就是負面情緒開啟頹廢喪模式。但這回我清醒斤富,開啟了麻木模式膏潮。哎,在自我救贖這條路上真是來日方長满力。
另外
這幾天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焕参,總想著自我提升,但又沒有過硬的執(zhí)行力油额,止于思考卻不行動叠纷。沒有想著為這個家做什么,只是一味地索取潦嘶。還像中學一樣把自己當成個孩子涩嚣,跟父母頂嘴爭吵。明知故犯掂僵,只因心里總有個聲音“反正我18歲航厚,還沒有到20歲呢”。似乎這成了我任性的借口锰蓬,暫時的僥幸與逃避幔睬。明知故犯,是我礙于面子的心理芹扭,認為如果順從父母做一些事就等于“認輸”溪窒,而我又是個固執(zhí)倔強的人偏偏不撞南墻不回頭。想為父母家庭做些什么又被這面子阻礙了冯勉。我似乎就是個愛面子要強的人,加上“似乎”二字是不想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摹芙,所以也不想這么快就定實錘判死刑灼狰。希望還是還有回頭改變的余地吧。要改的東西太多了浮禾,可能那些需要改變之處恰恰是人們所謂年少時的“鋒芒”“棱角”交胚,它們最終會在歲月與經(jīng)歷的打磨中漸漸消失,也許那正是我們沉穩(wěn)平靜之時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