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微信訂閱號【行長家】查看更多內(nèi)容
身邊有過不少朋友問過我:
“你又不是做文字和編輯工作的涧团,為啥會寫文章只磷?”
或者說的再直接點——你哪來的這些閑功夫和精力,寫這么些東西的少欺?
被問的多了喳瓣,我就想著怎么回答這個問題,自己也梳理一下赞别,回答別人畏陕,也是回答給自己。
▼
都說仿滔,高考后惠毁,能靠個人努力能做成的事就越來越少了。
的確是崎页,但我想過鞠绰,尤其是結婚有娃以后,有什么事情還能靠自己堅持做到的飒焦,倒還真不是鍛煉和跑步蜈膨,而是做觀察和記錄屿笼,熙姐今年8歲,熙+日記和她同歲翁巍。
養(yǎng)娃這事驴一,正是從未知,心心念念灶壶,陪伴肝断,支持,每天參與其中驰凛,時間很快胸懈,你拉都拉不住,我嘗試過用照片恰响,但發(fā)現(xiàn)有太多事是照片所不能記憶和表達出來的趣钱。
從2015年嘗試著在訂閱號寫了短短的第一篇,斷斷續(xù)續(xù)到今天積累了約135篇胚宦,如果以每周一篇的更新速度羔挡,這是約3年的工作量。
▼
娃就是面照妖鏡
從出生那一刻起间唉,爸爸媽媽們就開始從孩子的外觀上找绞灼,找哪里像爸爸,哪里像媽媽呈野,但其實娃這張白紙低矮,在將來的生活中,將展現(xiàn)更多像你們的被冒,她內(nèi)在军掂,性格,優(yōu)點昨悼,缺點......
不得不說蝗锥,也是從上學開始,要作業(yè)率触,閱讀终议,運動,興趣等葱蝗,從熙姐身上看到了更多自己存在的問題穴张,只是做為孩子她還不會隱藏,直接暴露出來而已两曼,家長如果經(jīng)常著急生氣皂甘,只是忘了這鏡子的對面就是我們自己。
面對照妖鏡悼凑,發(fā)火前偿枕,要默念咒語:“這娃是誰生的璧瞬,是我,這娃像誰渐夸,像我彪蓬,還是像我……”
一遍不行就三遍。
而在之后的記錄捺萌,不但可以看到孩子在不同階段所存在的問題,更多可以看到還不成熟的自己膘茎。
也許多年后大家一起拿出來看看桃纯,帶來的會是更多的驚訝和可樂,“喲披坏,我那會還那樣啊态坦,我還是挺牛的”
▼
觀察中提高認知
在娃的成長中,尤其是家長在兒童成長各階段上棒拂,不會覺得哪里有什么不對伞梯,自己不會去琢磨,更別提什么認知要提高了帚屉,娃不都是這么養(yǎng)的谜诫。
但用文字的來記錄生活,就需要對所見所想有深度的認知攻旦,要想自己記錄表達的有價值喻旷,就需要逼迫自己對一個司空見慣的事物產(chǎn)生更加不同、更加深刻的思考牢屋,這無疑是在逼著自己去體驗和觀察思考且预。
就比如:一個孩子為什么沒有主動性?
如果一個孩子連摔倒了疼不疼都要由你來決定烙无,她哪里來的主動性锋谐?
認知提高,不光是對娃有益處截酷,更多有對自己成長的重新了解涮拗,娃在長大,家長也變得更成熟迂苛,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戰(zhàn)隊多搀,協(xié)同配合很重要。
▼
倒逼改變與成長
我是個比較宅的人灾部,雖然我不葛優(yōu)躺康铭,但我也不太會主動外出。所以像家庭的旅行計劃赌髓,基本都是老婆大人承包了从藤,實在不好意思催跪。
有了觀察記錄的倒逼,就需要接觸夷野,觀察懊蒸,發(fā)現(xiàn),這也是在推著自己走出去悯搔,離開現(xiàn)在生活的城市骑丸,感覺不同城市文化,人們的生活妒貌、工作通危、飲食、習俗等灌曙。
觀察記錄的靈感需要自己對生活敏感(還在調(diào)整中)菊碟,養(yǎng)成隨時隨地記錄的習慣,一個日常所見在刺,能觸發(fā)內(nèi)心一連串反應逆害,把散亂的素材、思緒連接起來蚣驼,這都是在陪娃接觸的過程中慢慢帶來改變和收獲魄幕。
雖然至今自己的記錄輸出水平還很一般,華麗的詞藻也不太使用颖杏,但能通過觀察與記錄梅垄,提高認識問題的深度、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输玷、陪伴快樂地成長队丝,值得。
祝 大家有一個愉快的周末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