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因為受媽媽傳染還是因為換了水土抵抗力下降亦或是起了濕疹引起的抵抗力下降乖仇,總而言之我感冒了逆趣。上一次生病還是將近一年前得运,因為那些日子晚上經(jīng)常熬夜赢赊,導致了一次比較嚴重的發(fā)燒,燒到只想睡覺储狭,意識也沒那么清楚互婿,持續(xù)了一天多才慢慢緩過來捣郊。這次倒沒有上次那么嚴重,只是鼻子不通氣慈参,有鼻涕加上身體微微發(fā)熱呛牲,日常的活動下床做飯都沒問題。時至今日我已經(jīng)吃了兩粒感冒藥驮配,覺得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娘扩, 希望今晚這第三粒藥下去以后可以讓我徹底恢復過來。
之所以不喜歡生病是因為它帶來了幾種感覺壮锻。第一是無力感琐旁。這可以說是最根本的一種感覺了,一旦生病渾身乏力躯保,很多想做的事情身體卻沒有力氣去做旋膳,頗為無奈。而且生病以后大腦也沒那么清晰途事,稍稍犯渾,感覺即使做了事情也不可能比平時正常時做得好擅羞。第二種感覺就是“需要陪伴”尸变。由于媽媽去開了會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獨自住著這么大的一個房子减俏,感到有些孤獨召烂、沒意思。當然這一方面是由于我還沒學會如何去獨處娃承,另一方面就是生病所帶來的一個人需要被照顧的感覺奏夫。曾經(jīng)想著結不結婚都差不多,大不了自己過唄历筝,又能怎么樣呢酗昼?可無論是這次陪姥姥住院還是自己獨自在家生病,我都認識到了身邊有人陪伴的重要性梳猪。畢竟人還是群居動物麻削,從原始社會就是如此。也許當人進化到現(xiàn)在春弥,因為有了先進的科技呛哟,可以足不出戶就通過外賣等形式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可是如果發(fā)生一些相對嚴重的疾病匿沛,指望一個人在家足不出戶就治好病可就太難了扫责。原始人群居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首要的是吃飯問題逃呼,而我們現(xiàn)代人群居則是為了互相幫扶鳖孤,在緊急的情況下互相有個照應借帘。這里又延伸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群居的范圍淌铐,原始社會人類抱團取暖的范圍可謂是很大肺然,人類成群結隊地出沒在樹林中,一旦淪為人群中的“不可接觸者”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死亡腿准。因為在當時的生存條件下际起,以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抵御叢林中那些兇猛猛獸的攻擊的,所以如果想活命就必須抱團吐葱,也正是在抱團中人們逐漸產(chǎn)生了社會分工〗滞現(xiàn)在我們看到金絲猴群或者其他類似的靈長類動物群居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大致想象出我們?nèi)祟愖嫦壬畹臓顟B(tài)了〉芘埽現(xiàn)代人所謂的群居則是可大可小灾前,我所謂的群居基本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范圍最小的就是父母與子女組成的家庭孟辑,稍微擴大點可以是老中幼三代哎甲,再擴大一些則可以包括以老一輩為根而分支出的其他親屬,如舅舅饲嗽、叔叔等炭玫。之所以現(xiàn)在越來越看重結婚的重要,是因為我是一個討厭身邊沒有人說話這樣生活的人貌虾。我希望身邊能有一個陪著我一起去做很多事情吞加、一起度過日常的每一個日子的人。在生病的時候我們可以互相照顧尽狠,有錢就一起出去旅游衔憨,一起看電影,而不是一個人活到老了以后身邊連個照顧自己的人都沒有袄膏。億萬年來傳下來的傳統(tǒng)就是群居践图,如果人工智能在未來足以達到把一個獨居老人患病的情況及時通報醫(yī)院并且醫(yī)院能迅速并且周到地提供處理,那我承認這樣的技術確實非常先進哩陕,但是對于人本身來說平项,我覺得這不是一種很好的生活。因為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悍及,還就是在生活中積累出來的感情闽瓢。如果一個人生活不用擔心任何事情,但唯獨身邊少了個說話的伴侶心赶,那我寧可多擔心一點事情扣讼。第二個問題就是互相幫扶的本質(zhì)。原始社會人類的情感沒有那么豐富的時候缨叫,抱團取暖互相幫扶的本意可能就是為了活下去椭符,為了不被周圍的野獸傷害荔燎。但人類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走到現(xiàn)在,群居的狀態(tài)沒有改變销钝,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卻發(fā)生了變化∮凶桑現(xiàn)代人即使到了最親的親人之間,也存在著互相利用蒸健。當然人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是確實存在的座享,有的親人間完全是靠著血濃于水的親情維系著,有的親人之間則因為利益共同體而維系著似忧。不管是什么方式渣叛,都可以看到隨著人的情感的豐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互相幫扶已經(jīng)不再那么“單純”盯捌。就我個人而言渴望著陪伴當然存在著自私的一面淳衙,那就是不希望自己老了以后沒有人在身邊照顧,不想孤苦伶仃地過日子饺著,所以希望有一個人能在自己身邊箫攀。但是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當人付出情感之后希望得到的積極回饋,因為我用真心去對待我身邊的人瓶籽,對于你給我的陪伴我也同樣給予你匠童,并不是一方單方面地付出而另一方單方面地索取。如果你沒有付出過塑顺,又怎么指望對方對你好呢?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和睦的老夫老妻俏险,在自己的生活里又是否真正做到了互相幫扶呢严拒?所以這一切的根源還是要從個人做起,我們無力去改變每一個人竖独,但我們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真情的人裤唠。互相幫扶的本質(zhì)還是個體付出真情所帶來的積極結果莹痢。
人的存在我覺得從古到今种蘸,科技的進步只能證明人確實是比其他動物聰明,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進步所帶來的結果竞膳,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航瞭。科技的發(fā)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的甚至直接作用于大自然坦辟,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和某些生物的滅絕刊侯。如果人類沒有如此發(fā)達的科技,大自然興許會變得更好锉走,所以說人是否比其他動物聰明并不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qū)別滨彻。我覺得人之所以為人藕届,最核心的就是人類的情感比其他動物更豐富、更細膩亭饵,這也就鑄就了人類生活的多姿多彩休偶。親情、愛情辜羊、友情雖然不是人類獨有踏兜,但是我們對于這些情感的感受和體會則要比其他動物更為深刻,而且我們更加會表達只冻,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庇麦,可直白可委婉,可用嘴說也可用肢體動作喜德,更可以用文字來表達山橄。除了上述三類情感,還有很多更加細化的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如喜怒哀樂等舍悯。所以人與動物在大腦的發(fā)達程度上的區(qū)別確實體現(xiàn)在了科學技術上航棱,但這種區(qū)別最為本質(zhì)的體現(xiàn)我認為還是在情感上。教科書教育我們是否會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萌衬,但為何以此為“本質(zhì)”區(qū)別饮醇,我想這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并不是從“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這一觀點出發(fā)得出的“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的結論就必然正確秕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