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不是這兩個小屁孩的爸爸的時候,我看到追著小孩喂飯的情景,就很反感抬闯。
經(jīng)尘荆看到有的小孩邊吃邊玩溶握,吃過一口蒸播,玩一會又回來再吃一口睡榆;有的吃過一口袍榆,第二口得追幾百米胀屿;有的喂晚餐,一直喂到天黑還吃不完包雀。他們的家長則一邊訓斥小孩不聽話,一邊拿著碗和勺子追著他們跑才写,看著都覺得累。好像有了孩子赞草,一切都要圍著他轉讹堤。
我在心里默念,我以后有了小孩厨疙,千萬不要這樣洲守。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我之所以反感這種行為沾凄,當然不是因為我小時候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待遇而眼紅,而是這樣做對小孩確實有不良影響撒蟀。
長期喂飯,可能影響其形成獨立的人格唉俗。吃飯是天生的能力,如果這個都要別人代勞虫溜,那他如何成長、如何自理呢衡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敦姻,獨立的人格也不是一天能形成的歧杏。如果小孩形成被喂的習慣迷守,萬一家長不在身邊犬绒,他還能不能自己吃飯兑凿?他長大了去了幼兒園,他能自己吃嗎咐鹤?這些問題圣絮,家長們都應該有所思考。
喂飯還可能導致小孩厭食扮匠。本來吃飯是件高興的事情,有些家長生怕孩子不吃飯會餓餐禁,會瘦,不健康帮非,用語言威逼小孩吃飯,或者用他心愛的玩具或事物作為要挾末盔,導致吃飯變成他們的一種負擔。長此以往翠拣,小孩心里勢必會產(chǎn)生這樣的自我暗示:吃飯不是一件高興的事情游盲,我不想吃。其實益缎,一餐不吃能有多大影響呢?如果是長期不吃莺奔,那就得反思自己家里是不是太多零食了。
還有一種家長恼琼,為了哄小孩吃飯,與之交換各種條件晴竞,比如吃完飯可以吃糖,吃完飯帶你出去玩表窘,吃完飯可以看動畫片……小孩子非常聰明甜滨,只要吃過一次甜頭瘤袖,下次你再哄他吃飯衣摩,你得滿足他的要求了。從此艾扮,吃飯變成了交易占婉,而小孩也變得勢利起來。你叫他做什么逆济,他都能跟你談判,講條件抛虫,你如果滿足不了简僧,他便耍潑練地建椰,你拿了毫無辦法岛马。
而如果他實在是不想吃,而又好不容易逼自己吃完了伞矩,你又沒兌現(xiàn)承諾蹦浦,那更嚴重了。你在他心中的信任程度打了個折扣,你講什么蝌诡,他都會當成耳邊風枫吧,而到時你又反過來責怪小孩不聽話,最后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關于小孩吃飯這件事九杂,我和老婆的觀念是一致的,即讓他們「自己吃」甥捺。這個一方面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镀层;一方面讓他們正視「吃飯」這件事,要讓他們知道唱逢,吃飯是自己的事,一件普通的事坞古,別人幫助不了,也沒有必要织堂。
到了吃飯的時間听怕,我們給他們做的是:裝好飯菜,放好勺子尿瞭。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幫助黑竞。剛開始可能有些難度疏旨,他們可能拿不穩(wěn)勺子,根本吃不進幾粒飯(對于豆豆和諾諾檐涝,他們都是1歲多開始自己吃法挨,剛開始老婆的做法是幅聘,準備2個勺子,一個給他們自己拿自己吃帝蒿,一個不時的喂上兩口。雖然這里也用了喂暴氏,但他會感覺是自己吃進去的)绣张;或者將自己搞得非常邋遢,餐桌胖替、地面到處都是飯粒豫缨、油漬;或者拿著勺子好玩……看到這些我們也很心煩燃箭,多少次席間都沒忍住發(fā)怒舍败,但想到讓他們「自己吃」的好處,還是給自己開導:忍一忍邻薯,只是飯后費點體力搞衛(wèi)生而已。很多父母不想讓小孩自己吃飯累榜,我想大部分還是不想事后搞衛(wèi)生灵嫌,覺得麻煩。
豆豆也有不想吃飯的時候寿羞,他可能是在家或者小伙伴那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吃了零食。這個時候我們通常是放任他辨泳,不勉強。不想吃的話就讓他出去玩一會菠红,不要在餐桌旁玩,打擾大家吃飯绍傲;還跟他講清楚耍共,晚上不會給他開小灶。他會聽話到外面玩试读,但到了晚上,還是會餓比藻。有很多次倘屹,豆豆就告訴他剛下班回到家的奶奶想吃飯,吃土豆炒飯纽匙,他知道他奶奶疼愛他,會給他做烛缔。豆豆有些偏瘦,他奶奶總覺得我們沒搞東西給他吃院喜。而實際情況是晕翠,豆豆生下來就偏輕,是天生的瘦子崖面。她又最見不得小孩挨餓,立即走到廚房搗鼓起來庶香,搞完了還喂他简识。我雖然反感感猛,但這樣的次數(shù)有限奢赂,就忍忍,只是當面說她兩句膳灶,并不會把飯碗搶走不讓吃,不然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序厉。
他奶奶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毕箍,只要她在家,豆豆就只求他奶奶滿足他無理的要求而柑;全家人,就是他最不聽他奶奶的話粹排,他知道她奶奶疼他伟葫,有恃無恐。有時候他奶奶開玩笑說「為什么在家里你只是欺負我筏养,不欺負你爸媽常拓?」我笑笑,心想茎辐,自找苦吃……
現(xiàn)在豆豆馬上5歲掂恕,諾諾2歲,都完全能自己吃飯了懊亡。除此之外,豆豆還有一種特別好的習慣店枣,就是不喜歡剩飯叹誉,甚者到了「強迫癥」的地步闷旧。如果自己真吃不完,還想把剩下的飯弄到爺爺碗里匠襟,讓自己的飯碗一粒不剩(汗)该园。吃完飯了,自己還會主動將飯碗放到灶臺爬范,這點我們很少要求他做,我想他是看到我們大人都這樣做璧亮,潛移默化影響了他斥难。
但他也有個壞習慣,就是吃飯的時候話太多哑诊,像個小鳥嘰嘰喳喳不停。我想這也與我們這些家長的習慣有關竞阐,因為我們吃飯的時候暑劝,總習慣聊天。
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担猛,人們也越來越溺愛自己的小孩傅联。特別是小孩的爺爺奶奶輩,想把自己以前未體驗過的好東西蒸走,好事物,一股腦地推給孩子猜嘱,好像孩子能代替他們童年多吃點東西,彌補心靈缺失朗伶。但這樣做,只能是「費力不討好」益楼,既累了自己点晴,還慣壞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