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料峭春風(fēng)
【釋義】料峭崎场,微寒砰嘁。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處】宋·蘇軾《定風(fēng)波》:“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蒋搜,山頭斜照卻相迎抒倚『肿牛”
【成語2】人生如夢
【釋義】人生如同一場夢。形容世事無定托呕,人生短促含蓉。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项郊∠诳郏”
【成語2】廬山真面目
【釋義】指廬山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着降;或人的本來面目差油。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任洞⊙嵫常”
蘇軾十歲的時候食绿,曾經(jīng)和母親程氏一起讀《后漢書》中的《范滂傳》。
范滂是東漢名士公罕,在地方為官時因彈劾朝中權(quán)貴而遭誣告入獄,臨刑前和母親告別耀销,母親安慰他說:“為了正義和美好的名聲楼眷,死又有什么遺憾的呢!”范滂因此從容赴死熊尉,年僅三十三歲罐柳。
讀到范滂母子告別時的對話時,程氏感嘆不已狰住。一旁的蘇軾立即發(fā)問:“要是我想當(dāng)范滂那樣的人张吉,母親你同意嗎?”程氏說:“你要當(dāng)范滂催植,我就能當(dāng)范滂的母親呀肮蛹!”
蘇軾長大了,也開始做官了创南。身在官場的日子里伦忠,他應(yīng)該不止一次想到自己和母親關(guān)于范滂的那次對話吧?
熙寧二年(1069年)稿辙,王安石變法開始全面推開了昆码。時任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的蘇軾馬上舉手反對,并給神宗連續(xù)上書邻储,稱變法要以“結(jié)人心”赋咽、“厚風(fēng)俗”、“存綱紀(jì)”為前提吨娜,不可輕易為之脓匿,否則后果會不堪設(shè)想的。
王安石見蘇軾態(tài)度如此萌壳,心里說:不支持變法就一邊玩去耙嘞狻!于是蘇軾就靠邊了袱瓮,而那些欲做“變法生意”的宵小之輩缤骨,都一個個地集結(jié)在了王安石的旗下,有的還開始在神宗面前詆毀蘇軾尺借。
蘇軾無奈绊起,只得自請外任,到杭州當(dāng)通判去了燎斩。
在杭州虱歪,蘇軾親眼看到了新法擾民的現(xiàn)實蜂绎,而后就在《山村五絕》等詩中進(jìn)行揭露嘲諷。熙寧六年(1073年)笋鄙,身為集賢殿校理的沈括奉命視察兩浙的農(nóng)田水利和新法實施情況师枣,期間又遵神宗旨意專程來杭州看望了蘇軾。
沈括離開杭州前萧落,特意向蘇軾索要詩作践美。蘇軾沒有多想,將自己新創(chuàng)作的詩歌悉數(shù)抄錄找岖,交給了沈括陨倡。
沈括回京后,就把蘇軾那些反對新法许布、帶有抵觸譏諷意味的詩句作了標(biāo)記兴革,然后呈送給了神宗皇帝。
看了蘇軾的那些詩歌蜜唾,神宗表面沒作什么強(qiáng)烈反應(yīng)杂曲,但是王安石旗下那一幫人看到后,一場陷害蘇軾的行動便悄悄展開了灵妨。
又是幾年過去解阅,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了湖州知州任上泌霍,上任伊始货抄,照例寫了《湖州謝上表》以謝主恩。
這篇表文終于成了導(dǎo)火索朱转。御史中丞李定和監(jiān)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蟹地、舒亶三人,立即抓住文中“愚不識時藤为,難以追陪新進(jìn)怪与;老不察事,難以牧養(yǎng)小民”等句缅疟,對蘇軾進(jìn)行彈劾分别,說他愚弄朝廷,藐視皇上存淫,簡直是妄自尊大耘斩,一派胡言!
幾輪煽風(fēng)點火下來桅咆,神宗終于沉不住氣了括授,他親自下達(dá)了逮捕蘇軾并押解回京的命令。然后,文字獄史上駭人聽聞的“烏臺詩案”就發(fā)生了荚虚。
審訊蘇軾是在京城御史臺(漢朝的長安御史臺里長有柏樹薛夜,樹上有許多烏鴉棲宿,因此御史臺就有了“柏臺”和“烏臺”的別稱版述,宋代沿用)內(nèi)進(jìn)行的梯澜。從元豐二年的八月十八日到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這前后一百三十個日日夜夜里渴析,蘇軾在獄中受盡了折磨和羞辱腊徙。
幸虧有范鎮(zhèn)、蘇轍等人的上書營救檬某,幸虧有宰相吳充、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螟蝙、翰林學(xué)士章惇等人的面圣求情恢恼,幸虧有曹太后及時出面,御史們要弄死蘇軾的陰謀才最終沒有得逞胰默。
保住了性命场斑,但政治待遇卻要打折扣了,出獄后的蘇軾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牵署,去那個荒僻的南方小城坐冷板凳去了漏隐。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奴迅。
塞上縱歸他日馬青责,城東不斗少年雞。
走了取具,不跟你們玩了脖隶,管什么聲名高低。蘇軾在動身去黃州前暇检,再次寫詩明志产阱。
畢竟是經(jīng)受過一次生與死的考驗,畢竟是吃過文字的大虧的块仆,初到黃州的蘇軾還是謹(jǐn)小慎微的构蹬。先是和兒子蘇邁住在小寺廟定惠院里,平時基本是閉門不出悔据。
等心中的陰影慢慢變淡庄敛,蘇軾才外出走走。那日蜜暑,他來到定惠院東邊的那座小山上铐姚,看到山上開滿了各樣的野花,野花叢中,竟有一株海棠開得那么明艷出色隐绵,又顯得那么孤獨之众。望著那海棠,蘇軾自然想到了自己的處境:江城地瘴蕃草木依许,只有名花苦幽獨棺禾。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峭跳。
也知造物有深意膘婶,故遣佳人在空谷。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更多的時候蛀醉,蘇軾都是在夜晚出來悬襟,一個人在江邊散步,獨自在濤聲和月光下體會那份“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拯刁,漏斷人初靜脊岳。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垛玻。? ? 驚起卻回頭割捅,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帚桩,寂寞沙洲冷亿驾。
等到家人都來到黃州,蘇軾的負(fù)擔(dān)立即增大起來账嚎,靠自己微博的薪俸根本無法養(yǎng)家糊口莫瞬。后來靠鄂州知州的幫助,全家搬到了江畔的臨皋亭醉锄,算是暫時解決了住的問題乏悄。那吃飯問題呢?
黃州知州徐大受知道蘇家的困境后恳不,就把城東的一塊荒廢的營地批給了蘇軾檩小。
元豐四年(1081年)春天,蘇軾全家總動員烟勋,又有友善的村民前來相助规求,開荒、犁田卵惦、播種阻肿,展開了一場小規(guī)模的“大生產(chǎn)”運動。
春去秋來沮尿,“有點田”的蘇軾儼然成了一個地道的農(nóng)夫丛塌,盡管田里所種的那些小麥较解、水稻、蔬菜只能勉強(qiáng)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赴邻,但這自給自足的生活也讓蘇軾收獲了一份坦然和快樂印衔,他開始自稱“東坡居士”。
農(nóng)閑時姥敛,蘇軾又在東坡附近蓋了一處房子奸焙,房子竣工日,天正落雪彤敛,他就在房內(nèi)的墻壁上畫上雪景与帆,因此這新房就有了一個明亮的名字——雪堂。
雪堂既是蘇軾看護(hù)莊稼的“值班室”墨榄,也是他日常交往的“會客室”玄糟。那個初秋的晚上,他和朋友在學(xué)堂喝酒談心袄秩,直到深夜才回臨皋亭茶凳。到家時,大門已經(jīng)關(guān)上了播揪,室內(nèi)傳來看門小童的打鼾聲,蘇軾敲了敲門筒狠,沒有動靜猪狈,于是他就轉(zhuǎn)回頭,獨自來到江邊辩恼,拄杖聽江聲: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雇庙,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灶伊。敲門都不應(yīng)疆前,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聘萨,何時忘卻營營竹椒。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米辐,江海寄余生胸完。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蘇軾一時的避世念頭翘贮,但此詞傳出后赊窥,卻有人誤以為蘇軾因想不開而跳江自殺了,造成了一場虛驚狸页。
雖然內(nèi)心里有“江海從此逝”的歸隱念頭锨能,但生性開朗的蘇軾還是能積極面對現(xiàn)實的。飲食條件不好,那就自創(chuàng)美食址遇,“東坡魚”熄阻、“東坡肉”、“東坡羹”等從此問世傲隶。寂寞無聊了饺律,那就多交朋友,遍游山水跺株,讓友情和風(fēng)景凈化心靈复濒,提升心智。
慢慢地乒省,蘇軾愛上了黃州巧颈,他甚至決定要在黃州定居了。聽說距黃州城三十里的沙湖土地肥沃袖扛,他便欲跟朋友去那里買地砸泛。去的那天,是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蛆封,一開始天是晴好的唇礁,到半路卻突然下起雨來了,下午喝酒回來時惨篱,天又放晴了盏筐。
這次沙湖之行,蘇軾沒買成地砸讳,卻寫下了一首詞:
【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琢融,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簿寂,誰怕漾抬?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常遂,微冷纳令,山頭斜照卻相迎】烁欤回首向來蕭瑟處泊碑,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毯欣。
當(dāng)風(fēng)雨過后馒过,一切便都平靜下來。寵辱偕忘酗钞,波瀾不驚腹忽,這便是“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境界吧来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