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大清第一漢臣,想必大家見仁見智苹威。
得票最多的昆咽,估計有范文程、年羹堯牙甫、岳鐘琪掷酗、張廷玉、曾國藩腹暖、李鴻章汇在、左宗棠,甚至是袁世凱脏答。
竊以為大清第一漢臣當屬張廷玉糕殉,就憑一條就有足夠說服力。
在大清殖告,配享太廟是無盡的榮光阿蝶,除了帝后和愛新覺羅的那些功王們能進入太廟,其他異姓功臣能進入太廟的只有14人黄绩,而他是整個清朝276年里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羡洁。
01 出身名門世家:合家頂戴,滿門朱紫
在清代安徽桐城張氏家族中爽丹,張英筑煮、張廷玉、張若靄粤蝎,祖孫三代真仲,侍值內廷,頗受康初澎、雍秸应、乾三帝的青睞,可謂"合家頂戴"碑宴,滿門朱紫软啼。尤其張廷玉,"登朝垂五十年延柠,長詞林者二十七年祸挪,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軍國大事贞间,奉旨商度" 贿条。
那句知名的“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就是出自文華殿大學士張英之手盈罐。
當年張英在京城做官,張家人修葺房屋時與鄰居因為地基的界限爭吵不休闪唆,于是一封家書送到張英手上,想讓他出面用權勢壓倒鄰居钓葫,結果張英豁達的寫下了這首詩悄蕾。家人順從了張英的意思,主動退了三尺础浮,鄰居見狀帆调,也自覺的退了三尺,后來這里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豆同,為時人津津樂道番刊。
由這個小故事,就可以窺見張家的門風謙遜而和善影锈,有這樣的家風芹务,“合家頂戴、滿足門朱紫”也就不為奇了鸭廷。
02 歷仕康雍乾三代明君枣抱,兩度傳旨立新君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進士辆床,授為翰林院庶吉士佳晶。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張廷玉授翰林院檢討讼载,開始擔任《親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轿秧。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書房咨堤,年紀輕輕就成為輔政大臣菇篡。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吱型。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逸贾,充經筵講官。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津滞,充武英殿試讀卷官铝侵,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總裁官触徐。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咪鲜,授刑部左侍郎。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撞鹉,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張廷玉奉旨與都統(tǒng)耗賴等赴山東穩(wěn)妥地處理了鹽販王美公等"聚眾劫掠屯莊"案疟丙。 六月颖侄,調吏部左侍郎。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享郊,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張廷玉奉旨與都統(tǒng)耗賴等赴山東穩(wěn)妥地處理了鹽販王美公等"聚眾劫掠屯莊"案览祖。張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干便嶄露頭角炊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展蒂,康熙帝駕崩于暢春園,張廷玉宣讀傳位詔書苔咪,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統(tǒng)锰悼,是為雍正帝。
經過二团赏、三十年的艱苦激烈的奮爭箕般,胤禛深覺皇位來之不易,為了實現(xiàn)自己奪得皇位的夙愿舔清,大力扶植和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丝里。他雍正慎選張廷玉作為輔佐他籌劃軍國大政的主要助手。
雍正元年(1723年)鸠踪,張廷玉復值南書房丙者。四月,加太子太保营密。八月械媒,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评汰。九月纷捞,調任戶部尚書。十月被去,張廷玉任四朝國史總裁官主儡。
雍正初年,清廷在西北對蒙古準噶爾部大舉用兵惨缆。由于兩路大將軍用兵失機糜值,準部叛兵屢擾邊境。雍正帝心情焦勞坯墨,頻繁指授方略寂汇。張廷玉每天當值,從早到晚捣染,恭謹謙和骄瓣,不敢退。
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耍攘,晉保和殿大學士榕栏。不久又兼管吏部尚書事務畔勤。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扒磁,命張廷玉與怡親王胤祥庆揪、蔣廷錫領其事。
張廷玉的成長史妨托,就是一部升官史嚷硫。
之后,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始鱼,侍值者多虞泄漏,"始設軍機處于隆宗門內脆贵,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医清。張廷玉擬定了辦理軍機處的規(guī)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卖氨,自通政司上会烙,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筒捺,下軍機處擬旨柏腻,親御朱筆批發(fā)"。應當說系吭,雍正帝設立軍機處五嫂,其主要制度都是張廷玉所籌劃的。
正是從這時起肯尺,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沃缘,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则吟,平章政事槐臀,參與機密"。張廷玉不僅典掌軍機氓仲,又兼理吏部水慨、戶部要職【纯福總裁乾隆《吏部則例》等典章制度晰洒,對清朝政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張廷玉侍奉三代明君舔哪,許多圣旨都是由他代筆欢顷,往往皇上剛說完,他就已經寫完了捉蚤,而且字跡工整抬驴,條理清晰炼七,這一點,不是常人能比的布持,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超級速記員豌拙。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雍正帝特召兩路領兵將軍返京题暖,與王公按傅、滿漢文武大臣共同商議,博采眾論胧卤,詳慎籌劃唯绍。和碩康親王巴爾圖主張兩路士兵已駐扎邊陲枝誊,叛軍的地勢情形俱已深悉况芒,糧草、馬駝叶撒、軍裝古瓤、器械,無不預備整齊扔水。乘此北路魔市、西路"約會齊進将宪,并力殲除"华嘹。當時力主用兵者居多耙厚。而張廷玉堅持遣使宣諭,并起草奏疏一稿呆细,隨其簽名的大臣有十余人泛豪。雍正帝最終降旨采納了張廷玉遣使宣諭的建議。
盡管對準部的作亂最終還是用戰(zhàn)爭來解決問題侦鹏,但張廷玉的言論對雍正帝的影響是很大的 。
雍正十三年(1735年)臀叙,雍正帝病危略水。臨終前,封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劝萤、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渊涝,由張廷玉宣讀傳位詔書,并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床嫌。
乾隆帝即位后跨释,奉大行皇帝遺命,由莊親王允祿厌处、果親王允禮鳖谈、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輔政阔涉。因他們懇辭缆娃,以總理事務王大臣稱職。乾隆元年(1736年)瑰排,張廷玉再次奉命為皇子師傅贯要,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椭住,乾隆帝親謁景陵崇渗,張廷玉與王大臣留京總理事務。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宅广,張廷玉總是留京總理事務葫掉。乾隆帝還總是將他留京總理朝政,夜宿紫禁城乘碑,并典試科舉挖息,選拔人才,考察薦舉官吏兽肤。
張廷玉雖政務繁重套腹,因學間深通,還榮膺雍乾兩代皇子師傅;兼任編纂《清圣祖實錄》资铡、《明史》电禀、《大清會典》、《皇清文穎》笤休、《清世宗實錄》尖飞、《玉碟》等重要典籍的總裁官 。
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店雅,朝官條奏政基,"取士之法,不當專用制科試士之法闹啦,不當專用制藝者"沮明。他"力持以為不可更張,當以仍舊為善"窍奋。又有朝官奏請"均田限田"荐健,他以"事屬難行,徒滋擾累"為由琳袄,也力主不準江场。?盡管發(fā)生這些事,但卻沒有影響乾隆帝對他的寵幸窖逗,譬如址否,清朝本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卻封張廷玉為伯爵碎紊,"系格外加殊恩"在张。
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爾泰病故矮慕,訥親取代了他帮匾。雖然張廷玉面奏內閣班次應訥親居首,但其心中亦有難言之隱痴鳄。為了平衡各種因素瘟斜,確定"嗣后內閣行走列名,訥親在前。吏部行走列名螺句,張廷玉在前"虽惭。乾隆帝的種種做法,實際上是加劇了滿漢臣僚之間的矛盾蛇尚,使他們很難協(xié)調芽唇,以致明爭暗斗、互不尊服取劫。張廷玉與鄂爾泰共事十余年匆笤,"往往竟日不交一語"。鄂爾泰有所過失谱邪,他必微語譏諷炮捧,使鄂爾泰無地自容。
張廷玉為官五十載惦银,恭謹謙卑咆课,謹小慎微,辦事幾乎不曾出過任何差錯扯俱。
03 做錯一件事书蚪,從頂峰跌入深淵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陳疏以老病乞休迅栅。乾隆帝專降諭旨:"卿受兩朝厚恩殊校,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库继。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宣諭慰留。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窜醉,命他如宋代文彥博舊例宪萄,十日一至都堂議事,四五日一入內廷備顧問榨惰。當年冬天拜英,張廷玉再次乞求離職養(yǎng)病。乾隆帝批準以原官致仕琅催,并御制詩三章賞賜居凶。
張廷玉入謝,而見乾隆帝時藤抡,上奏說:"以前世宗憲皇帝破格給予臣厚恩侠碧,遺命臣配享太廟,去年跟從陛下祭祀時又有挽留臣告老回鄉(xiāng)的諭旨缠黍,臣恐怕死后不能有這樣高的待遇啊弄兜,而且外間也有類似的議論。"
這句話,要命替饿!
他免冠叩首语泽,請求乾隆帝出一個憑證。乾隆帝很不高興视卢,但還是擬了手詔踱卵,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賜詩以安其心据过。詩云:"造膝陳情乞一辭惋砂,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惟欽此蝶俱,去國余恩或過之班利。可例青田原佑廟榨呆,漫愁鄭國競摧碑罗标。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积蜻。"
次日闯割,張廷玉具折謝恩,派遣兒子張若澄入宮向乾隆帝謝恩竿拆。乾隆帝因張廷玉不親自謝恩頗為惱火宙拉,傳旨令他明白回奏。
當時丙笋,由軍機大臣傅恒谢澈、汪由敦傳寫諭旨,旨還未下達御板。第二天黎明锥忿,張廷玉即來內廷謝恩。乾隆帝更為不快怠肋,認為這是軍機處泄露消息的原故敬鬓。嚴詞責備了汪由敦漏言。于是廷臣會議笙各,商議剝奪張廷玉的官爵钉答,罷去配享太廟的優(yōu)容。于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杈抢。
乾隆十五年(1750年)数尿,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xiāng)惶楼,激怒了乾隆帝砌创,于是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虏缸,命其自審應否配享。
乾隆帝用大學士九卿議嫩实,罷配享刽辙,免治罪。隨后歸去甲献。后來又因四川學政編修朱筌坐罪宰缤,命張廷玉盡繳頒賜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晃洒,張廷玉卒于家中慨灭,享年八十四歲。死后葬于龍眠山球及,乾隆帝最終仍遵清世宗遺詔氧骤,命配享太廟。
張廷玉一生謹小慎微吃引,做事不曾有過差錯筹陵,晚年卻昏招迭出,自毀名聲镊尺,不得不令人感到奇怪朦佩。
甚至,我常常在想庐氮,張公是不是故意制造污名语稠,以自污名聲的方式來保全家族后代?
畢竟弄砍,樹大招風仙畦,張公死后,張家這顆大樹就外強中干了音婶,政敵一推就倒慨畸,到時可不就是名聲跌落這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