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修的領域枣宫,很多新奇的概念層出不窮。最近吃环,聽說又出了一個概念——“宇宙意識”也颤。之前我還聽說過一個概念,叫“基督意識”郁轻。聽起來都挺高大上的翅娶,暨玄妙,又抓人范咨。不過故觅,這些比較炫目的概念,有時候也容易讓人花了眼渠啊。
其實,喜歡新奇权旷、玄妙替蛉、前衛(wèi)的概念,是人的天性拄氯,人躲查,都有獵奇心理。
聽說译柏,“五糧液”最早不叫五糧液镣煮,叫“雜糧酒”,一直銷量不咋的鄙麦。
1929年典唇,晚清舉人楊惠泉品嘗了雜糧酒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胯府,似嫌鄙俗介衔。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骂因?”自此炎咖,五糧液美名問世,銷量直線上升寒波。
這故事的真假姑且不論乘盼,但是卻說明了一個道理——世人都是容易執(zhí)著於外相的。
培訓和身心靈的圈子也是如此俄烁。
以前绸栅,很多課程都叫“成功學”,叫“快速致富”猴娩、“超級行銷”阴幌,後來叫“吸引力法則”勺阐,再後來,就變成了“豐盛”矛双、“富足”渊抽、“顯化”,明眼人一看议忽,其實內涵沒啥太大的變化懒闷,但是聽起來檔次就上去了。那些怎樣快速賺錢栈幸、致富愤估、成功的內容,一旦披上了“靈性”和“修行”的外衣速址,就變成了金光閃閃玩焰、高大上的寶貝了。
這芍锚,就是包裝昔园。
商業(yè)社會,幾乎無處不是包裝并炮。
沒有經過包裝的東西默刚,是少有人問津的。
所以,有很多發(fā)心想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人,將老祖宗的東西進行一番包裝祠饺,讓人們更容易親近,這邪锌,是件好事,好東西也需要與時俱進养篓,需要傳播秃流,不然,老祖宗的寶貝最後就慢慢失傳了柳弄。
不過舶胀,還有很多人是趕潮流的,什麼吃香做什麼碧注。哪個行業(yè)嚣伐、哪個產品火了,馬上就有一大堆人一擁而上都做這個萍丐。
培訓行業(yè)也是如此轩端,有一些機構和老師,是看市場下單的逝变,啥課流行就講啥基茵。於是奋构,很多“成功學大師”、“營銷大師”拱层、“演講大師”弥臼,搖身一變,就成了“佛道高人”和“國學大師”根灯。很多人其實對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根本不瞭解径缅,就拿著那些看起來很唬人的東西出來招搖過市了。
君不見烙肺,現在幾乎人人都在講“智慧”纳猪、講“大道”、講“靈性”桃笙、講“揚升”氏堤、講“顯化”呢!
很多號稱“大師”的人搏明,其實沒啥涵養(yǎng)丽猬,基本上都是亂燉一鍋燴,卻粉絲一大堆熏瞄,而真正的大師,追隨者卻很少谬以。
你說說强饮,這世道!
我的幾位老師为黎,幾乎都是不太會包裝自己的邮丰,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想包裝自己,有的老師甚至是刻意避免出名的铭乾。
以我對他們的瞭解剪廉,每位老師的修為和學問,隨便拿點東西出來炕檩,就可以包裝成無數個大師了斗蒋,為什麼他們不這麼做?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笛质。
明白了這個問題泉沾,也許,你就明白了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明師(明白的老師妇押,不是有名的老師)跷究,怎樣識別真正的善知識。這樣敲霍,就會少走很多彎路俊马,少吃很多虧了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