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的心理發(fā)展觀
行為主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chuàng)造的寨蹋,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現(xiàn)實和客觀研究蹄胰。
華生的發(fā)展心理學理論
華生認為心理的本質是行為。心理丢氢、意識被歸結為行為傅联。各種心理現(xiàn)象是行為的組成的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觀的刺激(S)—反應(R)來論證疚察,其中包括作為高級心理活動的思維蒸走。
華生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環(huán)境決定論
華生的心理發(fā)展問題上突出的觀點是環(huán)境決定論。這種環(huán)境決定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貌嫡。
1.否認遺傳的作用
否認行為的遺傳作用是華生的環(huán)境決定論的基本要點之一比驻。華生明確地指出:在心理學中再不需要本能的概念了。
華生為什么要否認行為的遺傳作用岛抄?其理由有三個方面别惦。
首先,行為發(fā)生的公式是剌激一反應夫椭。從刺激可預測反應掸掸,從反應可預測刺激。行為的反應是由刺激引起的蹭秋,刺激來自于客觀而不是決定于遺傳扰付,因此行為不可能取決于遺傳。
其次感凤,生理構造上的遺傳作用并不導致機能上的遺傳作用悯周。華生承認機體在構造上的差異來自遺傳,但他認為陪竿,構造上的遺傳并不能證明機能上的遺傳禽翼。由遺傳而來的構造,其未來的形式如何族跛,要決定于所處的環(huán)境闰挡。
最后,華生的心理學以控制行為作為研究目的礁哄,而遺傳是不能控制的长酗,所以遺傳的作用越小,控制行為的可能性則越大桐绒。
因此夺脾,華生否認了行為的遺傳作用之拨。
2. 夸大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
華生從刺激一反應的公式出發(fā),認為環(huán)境和教育是行為發(fā)展的唯一條件咧叭。
首先蚀乔,華生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論斷,即構造上的差異及幼年時期訓練上的差異足以說明后來行為上的差異菲茬。
其次吉挣,華生提出了教育萬能論。華生從行為主義的控制行為的目的出發(fā)婉弹,提出了他聞名于世的一個論斷:“請給我十幾個健康而沒有缺陷的嬰兒,讓我在 我的特殊世界中教養(yǎng)镀赌,那么我可以擔保氯哮,在這十幾個嬰兒之中,我隨便拿出一 個來佩脊,都可以訓練他成為任何一種專家——無論他的能力蛙粘、嗜好、趨向威彰、才能出牧、 職業(yè)及種族是怎樣的,我都能夠訓練他成為一個醫(yī)生歇盼,或一個律師舔痕,或一個藝 術家,或一個商界首領豹缀,或者甚至也可以訓練他成為一個乞丐或竊賊伯复。”
最后邢笙,華生認為學習的決定條件是外部刺激啸如,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復雜的行為氮惯,都可以通過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叮雳。這學習規(guī)律完全適合于行為主義預測和控制行為的目的,所以華生十分重視學習妇汗。華生的學習觀點為其教育萬能論提供了論證帘不。
華生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對兒童情緒發(fā)展的研究
華生對心理發(fā)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緒發(fā)展的課題上。情緒發(fā)展的課題又分為兩種:重點是研究兒童在三種非習得性杨箭,即非學習性的情緒反應基礎上形成的條件反射寞焙;同時,他也重視兒童嫉妒和羞恥的情緒行為研究。
華生有關兒童情緒的觀點捣郊,特別是對兒童的怕辽狈、怒、愛的分析模她,主要是來自他對情緒發(fā)展所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稻艰。這些實驗研究懂牧,在心理學史上被譽為“經典實驗”之一侈净。這也是華生在發(fā)展心理學上的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斯金納的發(fā)展心理學理論
在斯金納的理論體系中僧凤,與華生的刺激一反應心理學的不同點畜侦,在于他區(qū)分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斯金納把由可觀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為反應稱做應答性行為躯保,把沒有任何能觀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為反應稱做操作性行為旋膳。
斯金納的心理發(fā)展理論主要表現(xiàn)在下述幾個方面。1途事,行為的強化控制原理验懊。2,兒童行為的實際控制尸变。
斯金納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行為的強化控制原理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強調塑造义图、強化與消退、及時強化等原則召烂。
首先碱工,在斯金納看來,強化作用是塑造行為的基礎奏夫。他認為怕篷,只有了解強化效應和操縱好強化技術,就能控制行為反應酗昼,就能隨意塑造出一個教育者所期望的兒童的行為廊谓。兒童偶然做了什么動作而得到了教育者的強化,這個動作后來出現(xiàn)的概率就會大于其他動作麻削;強化的次數增多蒸痹,概率隨之增大,這便導致了人的操作行為的建立碟婆。行為是由伴隨它的強化刺激所控制的电抚。
其次,強化在行為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竖共,行為不強’化就會消退蝙叛, 即得不到強化的行為是易于消退的。依照斯金納的看法公给,兒童之所以要做某 事借帘,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蜘渣。要使兒童的不良行為消退,如長時間的啼哭或 發(fā)脾氣等肺然,可在這些行為發(fā)生的時候不予理踩蔫缸,排除對他的注意,結果兒童 就會不哭不鬧了际起。在兒童的眼中拾碌,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的強化,是他衡量 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的唯一標準街望,練習的多少本身不會影響到行為反應的速.率校翔。練習在兒童行為形成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提供了重復強化的機會灾前。只 練習而不強化防症,不會鞏固和發(fā)展起一種行為。
最后哎甲,斯金納強調及時強化蔫敲,認為強化不及時是不利于人的行為發(fā)展的。教育者要及時強化希望在兒童身上看到的行為炭玫。
強化作用奈嘿,依照斯金納的觀點,可分為積極強化作用和消極強化作用(陽性強化作用和陰性強化作用)兩類础嫡。盡管分類不同指么,其作用的效果都是增 加反應的概率。所謂積極強化作用榴鼎,是由于一種刺激的加入增進了一個操作 反應發(fā)生的概率的作用伯诬,這種作用是經常的。所謂消極強化作用巫财,是由于一 種刺激的排除而加強了某一操作反應的概率的作用盗似。斯金納建議以消退取代 懲罰,提倡強化的積極作用平项。
斯金納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兒童行為的實際控制
斯金納重視將其理論應用于實際赫舒。
1.育嬰箱的作用
斯金納從白鼠的按壓杠桿到兒童的撫養(yǎng),做了不少工作闽瓢。
例如接癌,當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決定做一個新的經過改進的搖籃扣讼,這就是斯金納的育嬰箱缺猛。他們在實驗箱里“長大”的女兒過得很快活,很快就成為一名很有名 氣的畫家。于是荔燎,斯金納把它詳細介紹給了美國《婦女家庭》雜志耻姥,他的研究工作第一次普遍受到大眾的注意和贊揚。在論文《育嬰箱》(1945)中有咨,他描述道:光線可以直接透過寬大的玻璃窗照射到箱內琐簇,箱內干燥,自動調溫座享,無菌婉商,無毒,隔音征讲;里面活動范圍大据某,除尿布外無多余衣布,幼兒可以在里面睡覺诗箍、游戲;箱壁安全挽唉,掛有玩具等刺激物滤祖;可不必擔心著涼和濕瘆一類的疾病。這種照料嬰兒的機械裝置是斯金納研究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又一杰作瓶籽。這種設計的思想是要盡可能避免外界一切不良刺激匠童,創(chuàng)造適宜兒童發(fā)展的行為環(huán)境,養(yǎng)育身心健康的兒童塑顺。后來汤求,斯金納發(fā)展了這些思想,寫成小說《沃爾登第二》严拒,把一個兒童成長的行為環(huán)境擴展到幾千 人組成的理想國扬绪。
2.行為矯正
斯金納操作性行為的思想被大量用于行為矯正。這種矯正工作并不復雜裤唠。例如挤牛,教師對兒童的尋釁、爭吵都裝作不知道种蘸,成人對兒童的自傷行為不予理睬墓赴。不論何時,成人都應注意不去強化兒童的不良行為航瞭。
3.教學機器和教學程序
行為塑造常常使教育者失去耐心诫硕,尤其是糾正不良行為、學習這類復雜的行為塑造刊侯;在一個班級里教育者很難照顧到每個兒童章办;在教育經驗中,師資水平較差的事實也普遍存在。這些問題促使斯金納深思纲菌。在長期的研究中挠日,斯金納形成了學習和機器相聯(lián)系的思想。
于是翰舌,最早的輔助教學機誕生了嚣潜,它彌補了教育上的一些不足。實際上機器本身遠不如機器中包含的程序材料重要椅贱。程序教學有一系列的原則懂算,如小步子呈現(xiàn)信息、及時知道結果庇麦、學生主動參加學習等计技,這些教學進程中的耐心、促進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及時反饋的速度山橄,幾乎是一般教師所不能及的垮媒。盡管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對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有妨礙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考慮較少航棱,但是斯金納的工作還是對美國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睡雇。
斯金納在心理發(fā)展的實際控制上做了不少有價值的工作。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饮醇、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環(huán)境心理學它抱、日益流行的教學輔助機、臨床收效較 大的新行為方法等朴艰,都受到了他的強化控制理論和實踐的影響观蓄。
班杜拉的發(fā)展心理學理論
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的《社會學習理論》,全面反映其發(fā)展心理學的觀點祠墅。這里著重介紹兩個方面侮穿。1,觀察學習及其過程饵隙,2撮珠,社會學習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
班杜拉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觀察學習及其過程
觀察學習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一個基本概念。所謂觀察學習金矛,實際上就是通過觀察他人(榜樣)所表現(xiàn)的行為及其結果而進行的學習芯急,它不同于刺激一反應學習。刺激一反應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驶俊,同時直接接受反饋(強化)娶耍,即通過學習者的直接反應給予直接強化而完成的學習。而觀察學習的學習者則可以不必直接地作出反應饼酿,也不需親自體驗強化榕酒,而只是通過觀察他人在一定環(huán)境中的行為胚膊,并觀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強化就能完成學習。
觀察學習表現(xiàn)為一定的過程想鹰,班杜拉認為這個過程包括注意過程紊婉、保持過程、運動復現(xiàn)過程和動機過程辑舷。
班杜拉認為喻犁,強化可以是直接強化,即通過外界因素對學習者的行為直接進行干預何缓。班杜拉認為肢础,外在結果雖然每每給予行為以影響,但是碌廓,它不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唯一結果传轰。人是在觀察的結果和自己形成的結果的支配下,引導自己的行為谷婆。
強化也可以是替代強化慨蛙,即學習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贊揚的行為,就會增強產生同樣行為的傾向波材;如果看到失敗或受罰的行為股淡,就會削弱或抑制發(fā)生這種行為的傾向。強化還可以是自我強化廷区,即行為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時,以自己能支配的報酬來增強贾铝、維持自己的行為的過程隙轻。
自我強化依存于自我評價的標準。這種自我評價的標準是兒童根據自己的行為是否比得上他人垢揩,用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應而確立的玖绿。在這個過程中,成人對兒童達到或超過為其提供的標準的行為表示喜悅叁巨,而對未達到標準的行為則表示失望斑匪。這樣,兒童就逐漸形成了自我評價的標準锋勺,獲得了自我評價的能力蚀瘸,從而對榜樣示范行為發(fā)揮自我調整的作用。兒童就是在這種自我調整的作用下庶橱,形成觀念贮勃、能力和人格,改變自己的行為苏章。
班杜拉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社會學習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
班杜拉特別重視社會學習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寂嘉,即社會引導成員用社會認可的方法去活動奏瞬。為此,他專門研究了攻擊性泉孩、性別化硼端、自我強化和親社會行為等社會化的目標。
1.攻擊性
班杜拉認為寓搬,攻擊性的社會化也是一種操作條件作用珍昨。如當兒童用合乎社會的方法表現(xiàn)攻擊性時(如球賽或打獵),父母和其他成人就獎勵兒童订咸;當他們用社會不容許的方法來表現(xiàn)攻擊性時(如打幼小兒童)曼尊,則懲罰他們。所以兒童在觀察攻擊的模式時脏嚷,就會注意什么時候的攻擊性被強化骆撇,而對于被強化的模式便照樣模仿。
2.性別化
班杜拉認為父叙,男女兒童的性別品質大多是通過社會化過程神郊,特別是模仿來獲得的。
班杜拉認為趾唱,兒童常常通過觀察學習兩性的行為涌乳,只是因為在社會強化的情況下,他們通常所從事的僅僅是適合他們自己性別的行為甜癞。有時這種社會強化還會影響觀察過程本身夕晓,也就是說,兒童甚至會停止對異性模式細致的觀察悠咱。
3.自我強化
班杜拉認為蒸辆,自我強化也是社會學習的結果。他曾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讓7?9歲的兒童觀看滾木球比賽析既。在比賽中躬贡,只有得高分,才可以用糖果來獎勵自己眼坏,否則拂玻,將作自我批評。以后宰译,讓看過和未看過滾木球比賽的兒童分別獨自玩滾木球比賽游戲檐蚜,結果,看過比賽的兒童將糖果作為自我強化物囤屹,而未看過比賽的兒童對待糖果的態(tài)度是只要自己愿意和喜歡熬甚。可見肋坚,在兒童評價自我的行為上乡括,即自我強化的社會化方面肃廓,社會學習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效果?
4. 親社會行為
班杜拉認為,呈現(xiàn)適當的親社會行為(如分享诲泌、幫助盲赊、合作和利他主義等)模式能夠對兒童產生影響。親社會行為靠訓練是沒有什么效果的敷扫,有時強制的命令可能會一時奏效哀蘑,但會有反復,只有正確行為模式的影響才更有用葵第,而且持續(xù)時間更長绘迁。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從人的社會性角度研究學習問題,強調觀察學習卒密,認為人的行為的變化既不是由個人的內在因素缀台,也不是由外在的環(huán)境因素單獨決定的,而是由兩者的相互作用決定的哮奇;認為人通過其行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條件并產生經驗(個人的內在因素)膛腐,被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條件和作為個人內在因素的經驗又反過來影響以后的行為等。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人類學習的特點鼎俘,揭示了人類學習的過程哲身,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但是贸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基本上是行為主義的勘天。他雖然也重視認知因素,但并沒有對認知因素作充分的操討捉邢,更缺乏必要的實驗依據误辑。他偏重的是人的行為的研究,在行為研究中沒有給認知因素以應有的地位歌逢,而只是一般化地對認知機理作些簡單的論述。因而他的社會學習理論具有明顯的不足之處翘狱,表現(xiàn)出一定的局限性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