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唐代:王維
之三
月明松下房櫳靜贵白,日出云中雞犬喧率拒。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禁荒。
平明閭巷掃花開猬膨,薄暮漁樵乘水入。
譯文
明月朗照呛伴,松下房櫳寂靜勃痴;旭日升起,村中雞犬聲響起热康。村人驚訝地把外客迎接沛申,爭相邀請,詢問那世上的消息姐军。清晨的街巷铁材,家家打掃花徑尖淘;傍晚的溪邊,漁樵乘船回村著觉。
注釋
(1)逐水:順著溪水村生。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為饼丘。
(4)一說“行盡青溪忽值人”趁桃。見人:遇到路人。
(5)隈:山肄鸽、水彎曲的地方镇辉。
(6)曠望:指視野開闊。旋:不久贴捡。
(7)攢云樹:云樹相連忽肛。攢,聚集烂斋。
(8)散花竹:指到處都有花和竹林屹逛。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這里指漁人汛骂。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罕模,相傳在今湖南桃源縣(晉代屬武陵郡)西南。武陵帘瞭,即今湖南常德淑掌。
(11)物外:世外。
(12)房櫳:房屋的窗戶蝶念。
(13)喧:叫聲嘈雜抛腕。
(14)俗客:指誤入桃花源的漁人。
(15)引:領(lǐng)媒殉。都邑:指桃源人原來的家鄉(xiāng)担敌。
(16)平明:天剛亮。閭巷:街巷廷蓉。開:指開門全封。
(17)薄暮:傍晚。
(18)避地:遷居此地以避禍患桃犬。去:離開刹悴。
(19)靈境:指仙境。
(20)塵心:普通人的感情攒暇。鄉(xiāng)縣:家鄉(xiāng)土匀。
(21)游衍:留連不去。
(22)自謂:自以為扯饶。不迷:不再迷路恒削。
(23)峰壑:山峰峽谷池颈。
(24)云林:云中山林。
(25)桃花水:春水钓丰。桃花開時河流漲溢躯砰。
賞析
這是王維十九歲時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携丁。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曾說:“意思琢歇,猶五谷也。文梦鉴,則炊而為飯李茫;詩,則釀而為酒也肥橙∑呛辏”好的詩應(yīng)當像醇酒,讀后能令人陶醉存筏。因此宠互,要將散文的內(nèi)容改用詩歌表現(xiàn)出來,決不僅僅是一個改變語言形式的問題椭坚,還必須進行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予跌。王維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進行了這種藝術(shù)上的再創(chuàng)造善茎,因而具有獨立的藝術(shù)價值券册,得以與散文《桃花源記》并世流傳。
《桃源行》所進行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垂涯,主要表現(xiàn)在開拓詩的意境烁焙;而這種詩的意境,又主要通過一幅幅形象的畫面體現(xiàn)出來集币。
詩一開始考阱,就展現(xiàn)了一幅“漁舟逐水”的生動畫面:遠山近水,紅樹青溪鞠苟,一葉漁舟,在夾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進秽之。詩人用艷麗的色調(diào)当娱,繪出了一派大好春光,為漁人“坐看紅樹”考榨、“行盡青溪”作了鋪陳跨细。這里,絢爛的景色和盎然的意興融成一片優(yōu)美的詩的境界河质,而事件的開端也蘊含其中了冀惭。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晉太元中震叙,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散休,忘路之遠近……”在詩中都成了釀“酒”的原材料媒楼,化為言外意、畫外音戚丸,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划址、去體會了。在畫面與畫面之間限府,詩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夺颤、過渡性的描敘,來牽引連結(jié)胁勺,并提供線索世澜,引導著讀者的想象,循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向前推進署穗×攘眩“山口”、“山開”兩句蛇捌,便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抚恒。它通過概括描敘,使讀者想象到漁人棄舟登岸络拌、進入幽曲的山口躡足潛行俭驮,到眼前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春贸。這樣混萝,讀者的想象便跟著進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畫面萍恕。這時逸嘀,桃源的全景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了:遠處高大的樹木像是攢聚在藍天白云里,近處滿眼則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允粤、茂竹崭倘。這兩句,由遠及近类垫,云司光、樹、花悉患、竹残家,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售躁。畫面中坞淮,透出了和平茴晋、恬靜的氣氛和欣欣向榮的生機,讓讀者馳騁想象回窘,去領(lǐng)悟诺擅、去意會,去思而得之毫玖,而所謂詩的韻致掀虎、“酒”的醇味,也就蘊含其中了付枫。接著烹玉,讀者又可以想象到,漁人一步步進入這幅圖畫阐滩,開始見到了其中的人物二打。“樵客初傳漢姓名掂榔,居人未改秦衣服继效。”寫出了桃源中人發(fā)現(xiàn)外來客的驚奇和漁人乍見“居人”所感到服飾上的明顯不同装获,隱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漢瑞信,無論魏晉”的意思。
中間十二句穴豫,是全詩的主要部分凡简。“居人共住武陵源”精肃,承上而來秤涩,另起一層意思,然后點明這是“物外起田園”司抱。接著筐眷,便連續(xù)展現(xiàn)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畫面和生活畫面。月光习柠,松影匀谣,房櫳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靜謐资溃;太陽振定,云彩,雞鳴犬吠肉拓,桃源之晨一片喧鬧。兩幅畫面梳庆,各具情趣暖途。夜景全是靜物卑惜,晨景全取動態(tài),充滿著詩情畫意驻售,表現(xiàn)出王維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露久。漁人,這位不速之客的闖入欺栗,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毫痕。“驚聞”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畫面迟几,不過畫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消请。“驚”类腮、“爭”臊泰、“集”、“競”蚜枢、“問”等一連串動詞缸逃,把人們的神色動態(tài)和感情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表現(xiàn)出桃源中人淳樸厂抽、熱情的性格和對故土的關(guān)心需频。“平明”二句進一步描寫桃源的環(huán)境和生活之美好筷凤≌蜒常“掃花開”、“乘水入”嵌施,緊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點饲化。“初因避地去人間吗伤,及至成仙遂不還”兩句敘事吃靠,追述了桃源的來歷;“峽里誰知有人事足淆,世間遙望空云山”雹姊,在敘事中夾入情韻悠長的詠嘆,文勢活躍多姿廊宪。
最后一層煎娇,詩的節(jié)奏加快。作者緊緊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動丹鸿,將漁人離開桃源越走、懷念桃源、再尋桃源以及峰壑變幻、遍尋不得廊敌、悵惘無限這許多內(nèi)容铜跑,一口氣抒寫下來,情骡澈、景锅纺、事在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吲梗“不疑”六句囤锉,在敘述過程中,對漁人輕易離開“靈境”流露了惋惜之意护锤,對云山路杳的“仙源”則充滿了向往之情官地。然而,時過境遷蔽豺,舊地難尋区丑,桃源已不知在何處了。這時修陡,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沧侥。最后四句,作為全詩的尾聲魄鸦,與開頭遙相照應(yīng)宴杀。開頭是無意迷路而偶從迷中得之,結(jié)尾則是有意不迷而反從迷中失之拾因,令讀者感喟不已旺罢。“春來遍是桃花水”绢记,詩筆飄忽扁达,意境迷茫,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回味蠢熄。
將這首《桃源行》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作比較跪解,可以說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點签孔。散文長于敘事叉讥,講究文理文氣,故事有頭有尾饥追,時間图仓、地點、人物但绕、事件都交代得具體清楚救崔。而這些,在詩中都沒有具體寫到,卻又使人可以從詩的意境中想象到帚豪。詩中展現(xiàn)的是一個個畫面碳竟,造成詩的意境,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力狸臣,去想象、玩味那畫面以外的東西昌执,并從中獲得一種美的感受烛亦。這就是詩之所以為詩的原因。
王維這首詩中把桃源說成“靈境”懂拾、“仙源”煤禽,現(xiàn)代的人多有非議。其實岖赋,詩中的“靈境”檬果,也有云、樹唐断、花选脊、竹、雞犬脸甘、房舍以及閭巷恳啥、田園,桃源中人也照樣日出而作丹诀,日入而息钝的,處處洋溢著人間田園生活的氣息。它反映了王維青年時代美好的生活理想铆遭,其主題思想硝桩,與散文《桃花源記》基本上是一致的。
這首詩通過形象的畫面來開拓詩境枚荣,可以說碗脊,是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棍弄,全詩三十二句望薄,四句或六句一換韻,平仄相間呼畸,轉(zhuǎn)換有致痕支。詩的筆力舒健,從容雅致蛮原,游刃有余卧须,頗為后人稱道。清代王士禛說:“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花嘶,王摩詰(王維)笋籽、韓退之(韓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椭员。觀退之车海、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隘击。及讀摩詰詩侍芝,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埋同,不免面紅耳熱州叠,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琢蓿”(《池北偶談》)這“多少自在”四字咧栗,便是極高的評價。翁方綱也極口推崇說虱肄,這首詩“古今詠桃源事者致板,至右丞而造極『葡浚”(《石洲詩話》)這正是結(jié)論性的評價可岂。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翰灾,字摩詰缕粹,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纸淮,祖籍山西祁縣平斩,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咽块。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绘面,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侈沪,畫中有詩揭璃。”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亭罪,任太樂丞瘦馍。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应役,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情组。王維精通佛學燥筷,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院崇,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肆氓。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底瓣,音樂也很精通谢揪。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