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明朝是一個很“奇葩”的朝代。
曾當過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堕担;一心煉丹,妄想能得到長生不老的嘉靖皇帝曲聂;幾十年不上朝霹购、不理朝政的萬歷皇帝;癡心于木工的天啟皇帝朋腋,以及宦官掌權(quán)齐疙、明末三大迷案等等。
這些無不證明明朝真的很離奇旭咽、很“奇葩”贞奋。
而崇禎皇帝對于明朝來說,是個很特殊的存在穷绵,繼位于兄長轿塔,又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對于他的評價仲墨,正史野史眾說紛紜勾缭,莫衷一是。
縱觀他十七年的皇帝歷史目养,我認為他有三大錯俩由,直接或間接的使明朝遭受了滅頂之災。
崇禎帝繼位以后幻梯,內(nèi)有農(nóng)民起義軍的不斷逼近,外有滿洲軍的虎視眈眈努释,接二連三的戰(zhàn)爭讓國庫逐漸透支碘梢,沒有辦法,崇禎被迫下令增加賦稅伐蒂,在原來的賦稅之外痘系,加增“遼響”、“剿響”饿自、“練響”汰翠,也就是著名的三大響。
其實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昭雌,增加賦稅真的很正常复唤,畢竟打仗需要錢,總不能讓士兵一邊餓著肚子烛卧,一邊拿著木棍打仗吧佛纫,而且增加的賦稅其實并不算多妓局,平均下來一畝地也就多征收接近十斤的稻谷,雖然明朝的一畝地糧食產(chǎn)量并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呈宇,但是多征的稻谷在明末的畝產(chǎn)量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好爬,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往往天不如人愿甥啄。
從崇禎元年開始存炮,各地頻發(fā)干旱、洪災以及瘟疫蜈漓,數(shù)以萬計的人餓死病死穆桂,這也使這增加的微乎其微的賦稅成了壓倒農(nóng)民的最后一棵稻草,更多的農(nóng)民加入起義軍融虽,而此事也成為崇禎一生最大的污點享完。
二、剛愎自用有额、急于求治般又。
“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財巍佑;渴于用人倒源,驟于行法”。
崇禎日夜希望明朝能在他手中得到“中興”句狼,但是前幾朝的積重笋熬,豈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接二連三的打擊腻菇,以及對朝中大臣的失望胳螟,崇禎“中興”的愿望越發(fā)迫切,逐漸導致他變成多疑筹吐,再加上他本身剛愎自用糖耸,因此屢犯大錯,前期大力鏟除宦宮丘薛,后期又重用宦官嘉竟,冤枉錯殺大批有志之士,讓剛有一絲曙光的大明洋侨,再一次墜入深淵舍扰。
三、斬殺袁崇煥希坚。
很多人都把這段歷史叫作冤殺袁崇煥边苹,依據(jù)是有史記載,崇禎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才冤殺了袁崇煥裁僧,其實我對這所謂的“反間計”表示懷疑个束,我特意察了一下這個“反間計”的內(nèi)容慕购,看完后我覺得這一說法有點可笑,因為這個“反間計”有點過于幼稚茬底,我并不是很相信崇禎會中計沪悲,必竟他曾經(jīng)扳倒過魏忠賢,智商不太可能會這么低阱表,我更愿意相袁崇煥是被自已害死的殿如。
對于袁崇煥這個人,我的評價是: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能捶枢,但對于政治、君臣之道和人情事故這方面就像一個傻子飞崖,先是不通報皇帝就將一品大臣毛文龍斬于帳下烂叔,后因為驕傲自大,讓皇太極打到北京固歪,最后追而不打蒜鸡,私自將軍隊駐扎在京城,條條都是死罪牢裳,崇禎一而再容忍并提醒逢防,袁崇煥卻沒有往心里去,再加上袁崇煥的種種行徑蒲讯,不得不讓崇禎懷疑他叛變了忘朝,最終崇禎下令殺他。
袁崇煥該殺嗎判帮?該殺局嘁,必竟他之前犯了那么多的死罪,但是崇禎錯就錯在殺了袁崇煥晦墙,當時的明朝本來就缺少人才悦昵,袁崇煥的才能有目共睹的,有他在最起碼可以牽制住皇太極晌畅,袁崇煥一死皇太極再沒顧慮但指,明朝被兩面夾擊,加速了滅亡抗楔。
崇禎雖有錯棋凳,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被逼無奈,當我們不看這些錯識和缺點時连躏,會發(fā)現(xiàn)在有些方面卻讓人佩服贫橙。
當李自成即將攻破北京時,崇禎自知大勢以去反粥,為了防止自已最疼愛的長平公主受辱卢肃,閉著雙眼疲迂,衣袖遮住面,揮刀斬向長平公主莫湘,不知是因為崇禎心中不忍尤蒿,還是就是失誤,只斬掉長平公主的左臂幅垮,看著昏死在血泊中的長平公主腰池,崇禎實在不忍再砍一劍。
當年明月在寫這段歷史時說了一句話忙芒,
“我知道許多人無法理解示弓,那是因為他們永遠無需理解『侨”
事實上奏属,我很理解,這不是殘忍潮峦,而是一個父親對女兒最天私的慈愛囱皿。
作為一個父親,他很了不起忱嘹。
面對兄長的請求嘱腥,崇禎毅然決然的接過皇位,崇禎豈會不知拘悦,那曾經(jīng)讓無數(shù)人向往的皇位齿兔,已經(jīng)成為一燙手的山芋,當上皇帝础米,就有可能成為魏宗賢新的傀儡愧驱,甚至可能丟掉性命。
崇禎不怕嗎椭盏?怎會不怕组砚,但是他明白,最為朱家人掏颊,他絕不能讓祖宗傳下的基業(yè)毀于一旦糟红,他必須接過皇位,即使面對魔鬼葉在所不辭乌叶。
作為朱家人盆偿,他很了不起。
登基之后准浴,崇禎廢魏忠賢事扭,鏟滅閹黨,整頓腐敗乐横,勤政廉政求橄,經(jīng)常處理公文徹夜不眠今野,甚至幾天幾夜不睡,有一次他拜見劉太妃的時候罐农,竟然坐著睡著了条霜,后來劉太妃才得知,崇禎已經(jīng)兩天兩夜沒睡了涵亏。
恢復早朝宰睡,就連日講都認真對待,更讓我吃驚的是气筋,他當政17年拆内,宮中沒有任何營建,吃穿不講究宠默,就連穿的襪子破了麸恍,交給周皇后補上接著穿。
五次向發(fā)布“罪己詔”光稼,向天下人承認自己的錯誤或南,沒知道明朝氣數(shù)已盡孩等,也從未放棄艾君,李自成攻進北京,他寧死不降肄方,以為他知道冰垄,他是大明的皇帝,大明在权她,他在虹茶,大明亡。他亡隅要,與其茍且的活下去蝴罪,不如隨明朝而去。
作為一個皇帝步清,他真的很了不起要门。
我常常思考歷史為什么這么吸引我,有時候歷史將一切的對與錯分的清清楚楚廓啊,而有時候欢搜,又像一團迷霧,將過去掩蓋的模模糊糊谴轮,讓人拼命的想撥開迷霧炒瘟,看清真相,或許這就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吧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