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界】
69.我常說袱贮,一個人必須把四大界分別清楚。究竟怎樣算是分清呢体啰?
若能本性如如不動(罵也不動性攒巍、打也不動性、殺了也不動性)荒勇,
讀后感:
被人打柒莉,被罵,被殺都是身體的經(jīng)驗沽翔,是肉身層面上的事件兢孝,志界人在明心見性之后,已經(jīng)超越了肉體的局限仅偎,不再將身體所經(jīng)歷的感受和故事等同于自己的生命跨蟹,再也不被這些發(fā)生的事情勾住了,脫離原有的習(xí)性反應(yīng)的鏈條橘沥,被打被罵窗轩,都不為事件賦予更多的意義,事件沒有意義座咆,也就不會引起自己的心做出新的反應(yīng)痢艺。沒有情緒仓洼,沒有新想法,沒有話需要去講堤舒,沒有新的行為需要去做色建。處在一種有意識但是不思考的狀態(tài),即是佛家的非想非非想的狀態(tài)植酥。
極度的臨在镀岛,安詳,清明友驮,和敏銳漂羊。
把世間的愚人(無明,受假我困擾的人)都托(帶著慈悲心卸留,支持和喚醒)起來走越,使他們成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耻瑟,就是佛國的境界(開悟旨指,覺醒的狀態(tài));
若能心無一物(心無掛礙喳整,不再有恐懼感和匱乏感)谆构,
常樂無憂(始終處在喜悅,富足框都、有覺知的狀態(tài)之中)搬素,
便是意界(隨時保持有意識,清晰明了的境界)魏保,就是天堂的境界熬尺;
若是貪得無厭,多憂多慮谓罗,便是心界(總是有操不完的心粱哼,一件事情處理完了就會立刻找新的事情去折騰自己,以社會有問題需要自己要去解決的幻覺來刷存在感檩咱,經(jīng)常被小我掌控揭措,或者頭腦思維里),就是苦海(無邊無際税手,無止境的煩惱)的境界蜂筹;
若是為名為利,爭貪攪擾芦倒,花天酒地,流連忘返不翩,好勇斗狠兵扬,便是身界(只為身體的感官享受而活麻裳,沒有覺知,將自己和世界嚴(yán)重分裂器钟,敵視他人津坑,活在強(qiáng)烈的情緒里頭,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傲霸,不對任何事負(fù)責(zé)任疆瑰,怨恨別人),就是地獄的境界(時時刻刻都活在痛苦和怨恨之中昙啄,是最煎熬的活法)穆役。
所以說,志界是佛國梳凛,意界是天堂耿币,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獄韧拒。
2017-4-6
羅偉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