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認知事物過程中,會人為的去定義概念钮惠、形成判斷茅糜,比如高與低、長與短素挽、美與丑等蔑赘,這種賦予不可避免的會投射人的主觀思想,而人的思想是變化的差異的预明,所以就有了矛盾沖突爭吵戰(zhàn)爭缩赛。
老子在第二章前兩段都在描述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狀態(tài),這是我們認知事物的實際情況撰糠,這個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統(tǒng)一的酥馍,事物在矛盾中存在發(fā)展。第三段突然轉(zhuǎn)到講述“無為”的意義上阅酪,好像跟前面講述對立統(tǒng)一沒啥關系旨袒,實際老子是在強調(diào)人不要陷入主觀的二元判斷中汁针。佛教強調(diào)不著相,說萬法歸一砚尽,本無二元施无,表達的也是類似含義”毓拢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猾骡,自然而然。
所以基于該判斷隧魄,老子提出“無為”卓练,可以理解為不要妄為、不要盲目下判斷购啄、不要自以為是襟企。當你想要去教育一個人時,內(nèi)心已經(jīng)預設了一個對立觀念——對方不如你狮含,這樣的溝通往往都是失敗的顽悼。“行不言之教”几迄,意思就是不要試圖去影響甚至說服他人蔚龙,而是自己行動起來,做自己人為正確的事情即可映胁。同樣的道理木羹,做事情做了就做了,不要因此有恃才傲物解孙、自視甚高坑填、自以為了不起等想法,不要有“我執(zhí)”的觀念弛姜。這樣才是接近“道”的狀態(tài)脐瑰,才能減少因為對立矛盾觀念帶來的各種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