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3】
很偶然間看到了《此生未完成》這本書,作者是2011年就已經(jīng)去世的復旦大學女博士于娟产阱,她生前不幸罹患“乳腺癌”婉称,確診時就已經(jīng)是最晚期,經(jīng)過一年多“生不如死构蹬、九死一生王暗、死里逃生、生生死死”的治療以后庄敛,最終留下了痛苦的家人俗壹、未竟的事業(yè)和對生活無盡的熱愛,撒手塵寰藻烤。
作者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深刻反思自己32年的人生绷雏,抱著“以我為鑒”的心態(tài)寫下了這些靈動的文字头滔,其中既有病痛帶來的刻骨銘心的折磨,又有少年時代親人的脈脈溫情涎显;既有為了求生而喪失理智最終被騙子所利用的不幸經(jīng)歷坤检,又有關(guān)于生命、友誼等種種人生命題的厚重思考期吓。本書就是一本私人的“抗癌日記”早歇,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是怎樣在病魔來襲時依然堅毅,并最終以自己的方式在這個世界留下了專屬于她的痕跡讨勤。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缺前?人為什么活著?人終其一生最應該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悬襟?這些虛無縹緲的問題我們一般人平時無暇多顧衅码,畢竟我們都生長于“現(xiàn)實主義”和“功利主義”盛行的文化土壤里,毫無實際用處的東西脊岳,何必去想逝段。何況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光是應付日常生活就已經(jīng)身心俱疲了割捅,誰還會沒事找事呢奶躯。
只有像作者這樣離“死亡”近在咫尺的人,才會認真反思這些問題亿驾,力求找到生命真正的意義嘹黔。所以她真誠地寫道:“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才干的傻事”莫瞬、“得了病我才知道儡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xù)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改只去看短暫的名利權(quán)情”疼邀。
我想到了“健康”之于人的意義喂江。有人說,“健康”就是當你“生病”時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的東西旁振,的確如此获询,很多事我們習以為常,往往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意識到它真正的價值拐袜。記得年少時吉嚣,我曾嘗試過給“事業(yè)”、“家庭”蹬铺、“友誼”之類的人生主題排序尝哆,有時會因為“應該把什么排在首位”而游移不定,直到后來身受疾病的折磨丛塌,才驀然意識到较解,跟“健康”比起來畜疾,原來認為很多重要的東西其實都不值一提。
即使作者在書里已經(jīng)盡量詳盡地描繪了病痛帶給她的種種身體的疼痛和心理的摧殘印衔,以至于最后都已經(jīng)“生死疲勞”了啡捶,身為局外人,我們依然很難真正的“感同身受”奸焙,只能通過有時并不那么精確的文字去盡力揣摩瞎暑、盡力想象。因此与帆,即使她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悲慘的“人間煉獄”了赌,并且“別再重蹈覆轍”的忠告言猶在耳,但可以想象玄糟,依然會有不少人在她曾走錯的路上前仆后繼勿她。
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則流傳已久的故事,弟子問師傅:“您能說說人類的奇怪之處嗎阵翎?”師傅回答:“他們急于成長逢并,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郭卫,不久后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砍聊。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xiàn)在的幸福贰军。因此玻蝌,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词疼。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俯树;臨死前,又仿佛從未活過寒跳∑溉”
“聽過很多道理竹椒,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童太,是我們很多人的宿命。雖然我們也真切地希望作者的悲劇不要重演胸完,但我們也出于本能地知道书释,這多半仍然是一廂情愿,對有些人來說赊窥,該來的始終要來爆惧。不過幸好,我相信也一定會真的有人將其引為前車之鑒锨能,然后開始改變扯再,并最終減少了悲劇的發(fā)生芍耘,他們,才是對已逝的作者最大的安慰熄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