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 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云何 是諸恒河沙 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諸恒河尚多無數(shù) 何況其沙 須菩提 我今實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于此經(jīng)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這一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佛設問引導眾生認識
實相蘊含如恒河沙般無數(shù)的世界
第二部分是佛祖的實證咐囑
意在說明法布施的福德殊勝本質
本段承接上文佛教導菩薩應遠離十八界的困擾
踐行無諍專注清凈。
原創(chuàng)白話譯文
須菩提朱躺,你想象一下:一條恒河中所有砂子的數(shù)量扔枫,如果有像恒河沙這么多數(shù)量的恒河伊佃,你如何看从媚?這么多的恒河所擁有的砂子加在一起是不是無限多膀蝓濉款慨?須菩提恭敬的答道:世上最尊貴最值得尊敬的覺悟者啊胖烛,那將是非常非常多的。僅僅是如同一條恒河之砂數(shù)量的恒河已經(jīng)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者蠕,何況是這么多的恒河一起擁有的砂子數(shù)量窃祝,那將是難以想象的。須菩提踱侣,如來現(xiàn)在把如來親證的實相用你們的語言來告訴你:如果有發(fā)了菩提心粪小,追求脫苦證道的男女佛弟子、佛信眾抡句,把如同你能想象的無數(shù)條恒河所擁有的砂那么多的金銀珠寶探膊,都拿出來布施,那么他所能得到的福報是不是很多按啤逞壁?須菩提平靜的回答道:世尊,那一定是很多的锐锣。佛陀此時嚴肅認真的告訴須菩提:這些發(fā)了菩提心腌闯,追求脫苦證道的男女佛弟子佛信眾,如果能夠從這本經(jīng)書中雕憔,領悟绑嘹、實證、真信橘茉、踐行了覺醒的大道工腋,哪怕只是領悟、實證畅卓、真信擅腰、踐行了其中如同四句短詩的覺醒之道,并且能夠慈悲的把這種覺醒之道無私的分享給需要的人翁潘,讓需要的人因此脫離苦惱趁冈,這種行為所能得到的福德,是和前面所說的通過布施無數(shù)物質財寶金所得的福德是完全不同的拜马,是遠遠殊勝的渗勘。
本段之重點在于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此福德為無為世界的福德
前福德為有為世界的福德
** 此福非彼福
彼福其實空
彼福如水月
此福破死生**
對于佛陀時代的一條狗而言,每天都能得到越多的屎塊,就是越多的福德俩莽,然而如果它轉而為人旺坠,登上了另一個高級的境界,那種以屎塊為單位的福德就沒有意義了扮超∪∪校可見境界不同,福德的定義是不同的出刷。如果一個生靈璧疗,有幸認識了自己的處境與實相的不可思量,自然心生謙卑誠敬馁龟;有緣接觸了解脫覺醒之道崩侠,自然時感平和清凈。且看今時今世今人今事坷檩,平日里多以錢却音、權作為福德單位,病痛中常以康淌喻、寧作為福德單位僧家,可是到最終面臨生死關頭,多數(shù)人就把很多原來難舍的所謂福德一并放下了裸删,所以說有幸八拱、有緣、有根基的人涯塔,越早放下常人貪戀的所謂此福德肌稻,越有可能早些累計些生死關頭從容超越的彼福德。至于如何放下匕荸?
** 持戒真自在
布施得福德**
再深入點探討下福德
福有很多種:口福爹谭、艷福、清搁簧Γ······
而不同的境界決定了福的定義不同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而相應的德有時會影響福的時限乃至轉化
福兮禍所伏
不同的福帶來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境遇
甚至不同的結果
關于口福诺凡,一個饑一段飽一頓的人东揣,可能覺得頓頓都吃飽就是有口福,頓頓都吃飽的可能覺得頓頓都吃好才是有口福腹泌,頓頓都有魚有肉的可能覺得頓頓米其林三星方是有口杆晃裕······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果理解為窮奢極欲不啻為自找苦惱凉袱,吃的輕松芥吟、吃的專注、吃出原汁原味专甩、吃出豆干與花生同嚼出火腿滋味的情趣钟鸵,也許才是真口福,越吃越自在涤躲,越吃越解脫棺耍,而非越吃越糾結、越煩惱篓叶、越恐懼······
關于艷福烈掠,最近一段中國藝人寶寶蓉蓉喆喆,一段美國鬼才小扎回應捐款“丑女”缸托,清楚的反映了不同的境界決定了對于福報的不同定義左敌,而且證明了相應的德對福的影響乃至轉化,寶寶一度以為蓉蓉之美是艷福俐镐,可沒幾年就轉化成了丑和苦矫限;而小扎,也許應了中國老話里:“丑妻近地家中寶”佩抹,夫妻兩志趣相投叼风、平和喜樂,有才(財)不恃棍苹,有愛不執(zhí)无宿,真真是自在逍遙。
有關清福枢里、無為福孽鸡,這里暫不展開了,近來寫文越來越長栏豺,甚是躊躇不安彬碱,關于其他福的話題有機會和有緣人共修實證吧
我今實言告汝
這句有兩個值得注意之處
首先是如來以“我”自稱
其次是"實言"的實字
佛陀在悟道后40多年的說法布道中
以“我”自稱時常有其特殊情境與目的
一是指前世與今世前期即未開悟時之身
一是讓受眾感覺自然親近以便對方接受理解
和常人語中“我”之自稱的發(fā)心動念大有不同
而“實言”的實也需注意推敲
以常人習慣的“實話實說”為機
此“實”與實話的實意思相仿
指的是實相、真實的情況
而實說的實對應虛奥洼、對應假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多數(shù)現(xiàn)代人更容易接受一個常人化的佛陀巷疼,對很多的神通神話神跡存有半信半疑甚至全然不信,這種疑心灵奖,反倒是影響了其對佛法中科學有效的具體方法和原理的接受嚼沿,所以建議對佛法還是本著學習專注估盘、解決苦惱、自修親證的原則骡尽,不必高推圣境忿檩、外恭內疑,也不必以世俗的邏輯爆阶、科學去求思求辨。
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
如是沙等恒河
如是以光般迅捷
走上數(shù)百成千年月
也難一見實相的邊緣
而以如來指引之專注觀察
一念禮敬三千大千世界無量諸佛
即得無量無邊無數(shù)平和寧靜功德
從這一段開始沙咏,后文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恒河砂這個概念辨图、這種描述,可能很多現(xiàn)代國人不一定會習慣或喜歡這種說法肢藐,覺得啰嗦故河,但如果深入的了解一下佛陀生活修行弘法的那個年代、那種環(huán)境吆豹,可能就對佛陀的語言般若感佩不已了:那時的印度諸城邦鱼的,種性等級森嚴,多數(shù)人為文盲數(shù)盲痘煤,交通不便凑阶、語言不通,而佛陀游歷傳法于各城邦之間衷快,因時因地因事以眾人易于理解的日月宙橱、天地、恒河為例蘸拔,以解脫眾生苦痛為目標师郑,傳道解惑,當真大智大慈大悲大愛大勇大德调窍。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受什么宝冕?
接受四圣諦八正道
持什么?
持四念處七正覺因
四句偈邓萨?
翠竹黃花法身般若
說什么地梨?
專注之法解脫之道
現(xiàn)在大家可能經(jīng)常在生活中、微信里先誉、電視里經(jīng)呈簦看到接觸到一些宗教的元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兩點:首先是自佛陀時代開始褐耳,就時有一些人出于各種原因诈闺,利用佛法達到一些政治與經(jīng)濟的目的,而佛教傳入中國铃芦,更是變本加厲雅镊,甚至成為王朝興衰更迭的推手襟雷,而時至今日,今世今人大有越演越厲之勢仁烹,不可不辨耸弄,否則貿然盲從、誤己傷人卓缰;其次時有癡愚信眾貪圖所謂福報计呈,不去專注精修,到處勸人信教積德征唬,稀里糊涂的成為別有用心之徒的幫兇爪牙捌显,可憐可悲。至于近來時有質疑如是背景如何實修如何总寒,乃至言及解經(jīng)不當扶歪、罪孽深重等等,想來如果發(fā)心向善摄闸、發(fā)心為善善镰,說些體會感受方法,意在助人解決些許苦惱困惑年枕,想來既有愚誤炫欺,如來、尊者画切、上師也許不會怪罪吧竣稽。
最后循例一起來總結下本段重點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物質布施實為利己解脫之道
法之布施更是發(fā)心開悟之機
為他人說
解決的是他人的問題
收獲的是自己的進步
福需德載
利人利己
是諸恒河沙 寧為多不
學會觀想
觀想六方虛空
觀想高山大河
觀想報身如砂
觀想緣起性空
金剛經(jīng)初釋14-告別癡迷擁抱解脫
金剛經(jīng)初釋13-不必執(zhí)著小乘之路
金剛經(jīng)初釋12-真正放下利己利他
金剛經(jīng)初釋11-有為世界皆是塵埃
金剛經(jīng)初釋10-今生再難也要努力
金剛經(jīng)初釋09-無所不在真如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