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吳亦凡的《JULY》先口,好聽,編曲也很好瞳收,英文歌碉京。很多媒體說他是最有望走向國際的新生代明星,國外到處走秀螟深,還接了好萊塢電影谐宙。這次的新歌選擇了時下歐美電子風的英文歌,也可以看出是為其走向國際的布局界弧。他太火了凡蜻,以至于像我這種好幾天刷一次微博的人都知道。作為一個純路人的觀點是夹纫,如果他那些瘋狂的粉絲多長點腦子咽瓷,會更好。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舰讹,到處都在提“全球化”或者“國際化”茅姜。好像現(xiàn)今中國存在的意義,就是去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月匣。在文化上钻洒,我們是自卑的,努力在追趕西方那套價值觀锄开。我記得第一次看川端康成的書時素标,是完全淪陷進去的。啊萍悴,這才是東方古典文化的現(xiàn)代表達形式啊头遭,這種感受特別強烈寓免,直接喚醒了骨子里那種東方文化特有的韻味〖莆可以說袜香,日本將東方文化保留得極好。中國丟失的鲫惶,都能在這個島國找到蜈首。
日本是一個特別頑強獨特的國家,總是不遺余力的去吸收別國的長處欠母。通過學習中國欢策,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后,來到近代“明治維新”赏淌,又學習了西方的政治體制踩寇,教育體制和科學技術。完全是“陳酒換新裝”猜敢,內在的文化還是那套姑荷,只是披了一層西方體制的皮囊盒延。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缩擂,日本不夠“國際化”。從日本的電影添寺、音樂胯盯、動漫等各個方面可以看到,它就是很頑固的在堅持自己那套计露。日本演員也是不夠國際化的博脑,好萊塢要拍關于日本的電影,大都是找中國演員票罐。不是日本演員沒有演技叉趣,而是他們的表演方式過于“日本化”,不夠“國際化”该押×粕迹看亞洲地區(qū)的文化流行趨勢,曾有過璀璨的香港蚕礼,鄉(xiāng)土的臺灣烟具,現(xiàn)在是類似美國流行文化的韓國。日本從始至終都沒有完全的站在舞臺中央奠蹬,但香港已經(jīng)瀕死朝聋,現(xiàn)在幾乎無力再向外輻射文化影響力;臺灣變成了小眾文化的樂土囤躁,文化影響力大不如前冀痕;韓國風頭正勁荔睹,但目前他們輸出的流行文化和當年的香港如出一轍,不過可以看到言蛇,近幾年韓國也在大力發(fā)掘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应媚。而日本,它就像一塊頑固的石頭猜极,就是長在那里中姜,文化影響力就像緩緩流淌的溪水,一點點的影響你跟伏。歷史上丢胚,日本殖民過臺灣和韓國,所以被影響自不必說受扳。香港文化最鼎盛時期携龟,也和日本交流頻繁。
那么勘高,這樣一個不夠“國際化”的日本峡蟋,它就沒希望嗎?可以看到华望,獲得奧斯卡的黑澤明蕊蝗,影響了許多西方電影大師。而他的電影赖舟,是非撑钇荩“日本化”的電影,并非“國際化”的電影宾抓,宮崎駿亦然子漩。可以說石洗,西方國家最了解的東方國家幢泼,不是“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中國和韓國,而是日本讲衫。這和東施效顰是一個道理缕棵,我們學西方那套,沒能玩出花樣焦人,沒能顛覆改良挥吵,就落個“四不像”。西方人會驚訝于京劇的美輪美奐花椭,卻不會對我們的舞臺劇驚訝忽匈。為什么?因為舞臺劇就是他們的矿辽,他們玩得更溜丹允,而且更喜歡看到白人演員郭厌。當看到亞洲演員的時候,就像我們看白人演古裝劇一樣別扭雕蔽。
“國際化”如果沒能保持自身特色折柠,最后只能落得一場空。中國那么多服裝設計師批狐,卻再沒能設計出一件類似旗袍和中山裝一樣扇售,一穿身上就知道是中國設計的服裝,又能適應現(xiàn)代穿著要求嚣艇。中國那么多發(fā)型師承冰,卻再沒能設計出一款帶有中國味道的發(fā)型。中國那么多彩妝師食零,卻再沒能創(chuàng)造出一款中國韻味的妝容困乒。卻有日式服裝,日式美發(fā)贰谣,日式妝容娜搂,日式現(xiàn)代建筑、日式現(xiàn)代裝潢吱抚,甚至日式影像風格百宇。要我說,真正正確的“國際化”是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频伤,再融合學習現(xiàn)代手法恳谎,用現(xiàn)代的方式呈現(xiàn)東方古典主義芝此,而不是盲目學韓國和歐美憋肖。歐美體系國家以外的國家,能得到尊重并重視的“國際化”道路婚苹,只有這一種岸更。同樣的,由此延伸出去膊升,“全球化”是雙面性的怎炊,既為文化相互交流大開方便之門,也使得文化輸出處于劣勢的國家和地區(qū)極其危險廓译,文化多樣性遭到破壞评肆。
以前,互聯(lián)網(wǎng)還不如現(xiàn)在發(fā)達非区,我們把辣條叫做板筋瓜挽;把竄天猴叫沖天子;把擼串叫串串香征绸。你可以說久橙,統(tǒng)一名稱以后俄占,一講大家就都懂了。但淆衷,方言的魅力正在于此啊缸榄,各地都不同。方言的“全國化”也是一種流失的過程祝拯,當然甚带,你也可以反駁,這是一種改良佳头,一種與時俱進欲低。但你用方言講一個笑話,和用普通話講畜晰,效果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砾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全國化”“國際化”,普通話代替方言凄鼻,英文代替中文腊瑟。最后是方言也不太聽得懂,語文也一塌糊涂块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