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所預設的程序是蚪腐,把男孩變得孤獨,而把女孩變得無力税朴。男孩就應該為了競爭和勝利而犧牲聯結和情感回季,而女孩就應該為了不傷害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成就。
01小孩的性別區(qū)別教育
小侄女哭的時候正林,我大多會站在她旁邊陪著她泡一,或者是摸摸她的頭發(fā)撫慰她,而外甥哭的時候觅廓,我更多是離他有一段距離的鼻忠,甚至我更容易因為厭煩而責令他不要哭出聲來。
回想起小孩子哭的情況杈绸,我發(fā)覺自己這是一種“偏見”帖蔓,對于女孩子,哭被當做是正常的瞳脓,而男孩子則被我們期望堅強塑娇,所以在我們面前,男孩子的哭就顯得很難看了劫侧。
我究竟哪里來的這個“偏見”埋酬?直到我刻意去觀察大人們這個細節(jié)的時候,我才得出結論烧栋,這原來是一代傳一代的思想觀念写妥。
我們對于男孩軟弱一點的行為,總是說這類型話:“你是男孩子哦审姓,應該勇敢點”珍特,“你可是男子漢哦,不覺得哭很害臊嗎”.....
而對于女孩子大咧一點的行為魔吐,卻這樣說:“女孩子不可以這么粗魯的哦”次坡,“女孩子應該安靜點,不許大吵大鬧的”画畅,“女孩子不能玩這么暴力的玩具”......
02大人生活中性別的行為偏見
生活中和他人起爭執(zhí)時,女人被認為應該這樣:克制和諒解宋距,溫和而不失禮貌轴踱。假如她大吵大鬧的,不管說得多在理谚赎,很大可能會被認為是潑婦淫僻、男人婆或者強勢诱篷。而男人則被認為應該這樣:要有面子,不能讓步并且要贏雳灵,假如男的選擇忍讓或者面對對方的責罵無動于衷棕所、平靜處理,被認為是膽小怕事悯辙、窩囊和甚至是沒有能力的可能更多琳省。
再說一個蟑螂的例子。女的看見飛過來的蟑螂躲撰,因害怕而大喊大叫是正常的针贬,而男的面對這種情況時,就應該去抓住蟑螂才算是真男人拢蛋。要是男的這個時候也跟著大喊大叫桦他,這么這個男的多半會被嘲笑。而女的這個時候要是毫不畏懼去抓住那蟑螂谆棱,則會被認為很man快压。
同一事件,同一種行為垃瞧,為何只因性別的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蔫劣?
03情感缺失的兩種極端
以上列舉的“區(qū)別的對待”行為好像都是很合理的,然而細思極恐的是皆警,因為大家都覺得合理拦宣,竟沒有人質疑這種合理性,以及沒有意識到其對孩子以后所帶來的潛移默化影響信姓。
陰險毒辣的女子
男孩不能哭泣鸵隧,并不代表女孩就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所有的情緒。女孩被鼓勵要聽話意推,要對別人好豆瘫。這樣一來,有幾種關鍵的情緒就會被列入社會不接納的范疇菊值,其中之一便是憤怒外驱。
女人要維持自己在別人面前的乖巧形象,就不能夠暴跳如雷指著別人的鼻子罵娘腻窒,于是只能玩“陰”的昵宇,難怪有些女人變的“陰險毒辣”,因為這是唯一拐彎抹角的發(fā)泄方式儿子。
大男人主義的男人
男孩被鼓勵要有勇氣和敢于冒險瓦哎,并不代表他們就不需要我們的情感安慰。男孩總被制止不能哭,或者哭泣的時候蒋譬,又總被嘲笑割岛,男孩所受到的這類方式,更有可能讓他們無法正確地表達受傷及脆弱的感受犯助,或者無法接納溫情癣漆。
當他們內心感受到挫敗感或無力感時,為了維持住男性表征上的力量剂买,更可能會強制性要求你認同他的想法惠爽,甚至會情緒失控使用拳頭去解決問題。更極端的就是家庭暴力雷恃。
區(qū)別教育行為疆股,弱化了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
我們從小就已經被劃分了行為標準:男的就應該如何如何倒槐,女的就不應該怎樣怎樣旬痹。雖然比起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應該在家相夫教子”的普遍觀念讨越,現代的男女教育標準似乎更為對等两残,但影響卻更為嚴重。
女孩常能得到安慰把跨,但不被鼓勵去冒險或探索人弓,而男孩被允許去探索,甚至被鼓勵要勇于冒險着逐,但在害怕崔赌、寂寞或難過時,卻沒人理睬他耸别,甚至還因為情緒的表達而被懲罰健芭。
男孩和女孩從一出生就開始受到了區(qū)別對待,其相應結果是大人忽視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需求秀姐,有一半的可能壓制了男女雙方的潛能和天性慈迈。
04能力分化的結果
我們的社會所預設的程序是,把男孩變得孤獨省有,而把女孩變得無力痒留。男孩就應該為了競爭和勝利而犧牲聯結和情感,而女孩就應該為了不傷害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成就蠢沿。
說到這里伸头,這應該能隱約知道,為什么在某些領域舷蟀,男的會比女的更有能力勝任熊锭,為什么會偏向于招男性而不是女性弧轧?這并不是成人世界里的性別歧視,而是
從教育的源頭開始碗殷,我們的父母和社會就啟動了這種性別能力的篩選。某些領域的男女比例更是一種適者生存的結果速缨,而并不是有意調配的陰謀锌妻。
在那些競爭力和取勝心很強的領域里,女的那種探索和冒險的能力基本上已經被父母的教育給削弱掉了旬牲,自然而然地仿粹,大部分女性就被這些領域的行業(yè)所淘汰掉。而另一方面原茅,在教育行業(yè)(特別是幼教)吭历,女性比男性要多,也是因為這種從教育源頭起的能力篩選的結果擂橘。
有研究表明晌区,女孩小時候若是沉溺在女孩子氣的游戲當中,她們后來在學校中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成績就會低于其他女生通贞。以此類推朗若,若只玩男孩子玩具的男孩,也可能受到同樣的局限昌罩。
我們長大后遇到了性別歧視哭懈,才開始對著別人呼吁要男女平等,這本身呼吁的方向就錯了茎用。男女不平等并不是長大后受歧視的結果遣总,而是從小被性別區(qū)別教育的結果。
并不是別人不給我們平等的機會轨功,而是打從一開始旭斥,我們就喪失了獲得某些方面平等的能力。
正因為我們小時候被區(qū)別教育夯辖,能力被分化琉预,另外還有社會上對性別行為的偏見鞏固加持,才導致了我們目前男女不平等的局面蒿褂。想要男女更平等圆米,就必須讓他們獲得去平等的能力,作為大人得摒除掉自己固有的性別上偏見行為啄栓,然后無區(qū)別培養(yǎng)孩子的情感娄帖,基于孩子還會遇到很多其他外人的偏見,為了對消掉其他影響昙楚,甚至我們還應該稍微反方向調整我們的關注比例:給男孩更多的關懷近速,給女孩更多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