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原創(chuàng)非首發(fā)悬荣,首發(fā)于同名weixin公眾號。
在網(wǎng)上第一眼瞧見它疙剑,被信封上流暢的毛筆字所吸引氯迂。再一看,信封左上角貼的民國孫中山像郵票言缤,呵嚼蚀,這是一件民國實寄封!漂亮管挟!
可是轿曙,再用集郵人的眼光審視一番,缺點就很明顯了僻孝,銷票戳和落地戳實在是很不清晰导帝。經(jīng)與郵友討論,被提醒:“不建議拍這種戳不清晰的穿铆∧ィ”“如果郵戳模糊還能推斷出相關(guān)的時間地點就還好,否則就是明顯的品相問題了荞雏∨扒兀”
哈哈!晚了凤优!我早已被情懷擊中羡疗,沖動下手參拍了。如我所料别洪,雙戳不清晰的缺點讓這件民國封無他人問津叨恨。這件民國無錫寄出的實寄封,八十多年后重新回到了無錫挖垛,來到了我的實寄封冊里痒钝。
再來仔細看一看這件陳年的舊信封吧秉颗,或許有它的故事。
這是一件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送矩,五月十日或十一日由無錫寄往上海的實寄封蚕甥,五月十二日落地上海。信封左上角貼普16香港中華二版孫中山像一角六分橄棕色直雙聯(lián)郵票栋荸,銷無錫(甲)中英文點線戳菇怀。這銷票戳,很模糊晌块,只能辨認中文“無錫甲”和英文“WUSIH”爱沟,格中的年月根本無法辨認,留下了很大的遺憾匆背。這封上的郵票要是被洗下來呼伸,當信銷票都估計沒人要。
這件書信的目的地是“上海靜安寺路同和里一號A字”钝尸,收信人“沙礪人先生”(沙-礪人括享,好名字!)珍促。優(yōu)美的行書給這件實寄封加分不少铃辖,令我忘記了銷票戳的遺憾。封背面落地戳顯示到達上海九局猪叙,時間三十二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時娇斩?)。這枚比較模糊的郵戳沐悦,所幸彌補了時間的缺憾。不過五督,戳上的年份看似二十二年藏否,但根據(jù)郵票發(fā)行時間及郵資推斷,應當是三十二年充包,模糊的墨跡未能清晰顯示“三”字副签。
封正面還有一小方黑色的“蘇州碼子”投遞章,這確實是一件投遞責任到人的實寄封基矮。
拋開票淆储、戳,再來看看封上反映的歷史氣息家浇。
靜安寺路本砰,是南京西路的原名,該路筑于1862年钢悲,英文譯為“Bubbling Road”点额,意為“涌泉路”或“沸井路”舔株。靜安寺旁原有一口古井,常年沸騰还棱,洋人遂以“涌泉”或“沸井”名之载慈。筆者所藏該寄件人后續(xù)的兩件實寄封上不再有“靜安寺路”,而是變成了現(xiàn)在的路名“南京西路”珍手。這是地名在時代變換中的更迭办铡,舊信封也是歷史的見證。
南京西路688廣場琳要,原南京西路688弄“同和里”(筆者所藏該寄件人后續(xù)來往的信封上為“南京西路688弄同和里”)是一條著名的弄堂寡具。1927年1月15日,新月派詩人焙蹭、散文家晒杈、出版家、翻譯家邵洵美與盛宣懷的孫女盛佩玉結(jié)婚孔厉,轟動上海灘拯钻,證婚人是復旦公學創(chuàng)辦人馬相伯。郁達夫在當天日記里寫道:“午后二點撰豺,至Carlton參與盛家孫女嫁人典禮粪般,遇見友人不少……”。邵洵美結(jié)婚滿月污桦,高朋滿座亩歹,徐志摩、陸小曼凡橱、郁達夫小作、劉海粟等作家、畫家歡聚一堂稼钩,盛極一時顾稀。邵洵美婚后不久,因父親揮霍無度坝撑,他被迫將邵家花園地皮低壓静秆,在這里新造了幾套房子,構(gòu)成弄堂雛形巡李。他特地取名為“同和里”抚笔,期盼父子“同和”。(該段文字參考文獻:新民晚報之《南京西路:人文歷史的“涌泉”》)
再回到這份書信的出發(fā)地——無錫侨拦。
信封正面左下角“無錫 正德針織廠信緘”殊橙,“正德針織廠”網(wǎng)上已無法搜索到該廠的詳細信息,反正是風雨飄搖年代無錫名族工商業(yè)的一員。該廠的地址“光復門內(nèi)圓通路”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蛀柴。無錫舊時城墻有四座主要城門螃概,東為靜海門,西為試泉門鸽疾,南為望湖門吊洼,北為控江門。辛亥革命后制肮,1912年4月冒窍,錫金軍政分府拆除東北角部分城墻,辟光復門豺鼻。解放后综液,城墻被拆除,成為現(xiàn)在的解放路儒飒。為紀念舊時的光復門谬莹,無錫于2008年易地重建,位置正對火車站∽耍現(xiàn)在的光復門已不同舊時附帽,信封上的光復門卻是舊時的光復門……
歷史,舊時的故事令人遐想井誉。再回到實寄封本身蕉扮。
該郵件貼有郵資32分,網(wǎng)上查詢民國當時的郵資颗圣,不符合霸印!信封正面大大的“32”不知為何留在了信封上在岂,估計也有同樣的疑惑奔则。這不符的郵資,也沒有“欠資”的戳記蔽午,令人大惑不解易茬,莫不是假封?
查閱《中國集郵大辭典》附錄郵資表祠丝,1943年5月10日(或11日)無錫寄上海(各局互寄)理論上郵資為0.5元疾呻。但是備注里提到“1942年12月1日調(diào)整之郵資除嘹,未通知淪陷各郵區(qū)写半。”尉咕,那么抗日戰(zhàn)爭尚未勝利叠蝇,無錫、上海屬于當時淪陷郵區(qū)年缎,繼續(xù)沿用1942.11.1郵資標準:各局互寄每重20公克0.16元悔捶。該郵件貼有32分郵資铃慷,那么應該是超過20公克的重量,計資32分蜕该,符合郵資犁柜!最大的疑惑解開!
這件實寄封郵資與全國不統(tǒng)一有當時的歷史原因堂淡,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郵政史上的一件物證馋缅。
寫到這里,這件實寄封的重大缺憾(雙戳不清)在我心中已經(jīng)煙消云散绢淀。郵政史萤悴、地名變遷、歷史文化等眾多元素已經(jīng)讓這件實寄封富有濃重的時代氣息皆的。
感謝同鄉(xiāng)“瑜良”先生創(chuàng)造的這件寶貴的書信覆履,感謝集郵人前輩的悉心收藏這件郵品,今日有幸能再次見到這件實寄封费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