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故事好壞的直觀標準是情緒的喚起淳梦。當然析砸,如果語句不通得令人發(fā)指,可不算一個好故事爆袍,哈哈首繁。文藝作品大多以能打動人為目標,比如顧先生評價詩句的時候陨囊,就以真情弦疮、不隔為標準,總是嫌棄說理蜘醋、嫌棄矯飾胁塞。
想一想,當你看完一部電影,從電影院里出來啸罢,朋友問你這部電影好不好的時候编检,你以什么為標準做出回答?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評價:這是一部超級暖心的片子伺糠?熱血、搞笑斥季、溫馨训桶、燒腦、恐怖……諸多的形容詞中酣倾,大部分都是描繪自己的感受舵揭。有感而生情,有情而有動于衷躁锡。
情緒是唯一標準嗎午绳?不。有些故事映之,比如偵探推理類拦焚,它最主要的特質(zhì)是邏輯推理,從而讓讀者獲得智力上的挑戰(zhàn)杠输。不過即便是智趣的故事赎败,最終還是要回到情緒層面上來。如果通過了挑戰(zhàn)蠢甲,會有成就感的歡愉僵刮,這就又到了情緒的層面上。如果沒有通過挑戰(zhàn)鹦牛,但是被作者的縝密邏輯或見識廣博而折服搞糕,從而心生贊嘆和仰慕,那也是一種情緒曼追。
說到底窍仰,人們讀故事,都是為了歡愉礼殊。即便是悲劇辈赋,蕩氣回腸地傷心一場,感覺內(nèi)心受到了釋放和升華膏燕,也是一種歡愉钥屈。即,任何情緒的喚起坝辫,讓讀者感到自己情緒的起伏篷就,使其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是一個有笑有淚活生生的人近忙,這笑淚的情緒想對外去分享竭业、去宣泄智润,那么故事就帶來了歡愉。
并不是吸引注意力的感官刺激都是能喚起情緒的未辆。比如電影里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窟绷、特效,哪怕一時間刺激了視覺咐柜、攫取了觀眾的注意力兼蜈,如果不放在合理的邏輯里,只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拙友。再比如一篇故事里有非常多的性描寫为狸,應該能喚起讀者的興奮,但是遗契,這其中有多少情緒的喚起呢辐棒?但如果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對戀人,他們的性描寫是為了通過人物行為的描寫彰顯人物的性格牍蜂、刻畫人物的形象漾根,摻雜了人物的想法、情感描繪鲫竞,這其中的互動就能帶動情緒了立叛。于是在讀前者的時候,大概興奮完了就索然無味吧贡茅。而后者秘蛇,會讓讀者更深切地認識人物。
不過有個問題顶考,情緒是喚起越澎湃赁还、越激烈越好嗎?有時候是這樣驹沿,但我想艘策,大多時候并非如此。尤其是我手頭在寫的這篇里渊季,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朋蔫,經(jīng)常能把自己看得又哭又笑。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却汉,未免太用力了驯妄,話講得太透了,就成了煽情合砂。煽情可以青扔,但是煽情多了,就濫情了。感覺故事讀著特別沉微猖,就像加多了油鹽醬醋的一盤菜谈息,即便美味,未免刻意重口凛剥,吃完了總得找水喝侠仇。
總有一些輕描淡寫的故事,卻越讀越覺得耐人尋味犁珠,這種味才是歷久彌新逻炊、百讀不厭的。符合東方文化的審美傳統(tǒng)盲憎。但如果有些民族的文化就是熱烈奔放嗅骄,也未嘗不可胳挎。有人愛秋葉的靜美饼疙,就有人愛夏花的絢爛。
怎么做才能喚醒情緒呢慕爬?上面已經(jīng)提到了窑眯,先有感,后才能生情医窿。所以故事撰寫事磅甩,要讓讀者能夠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感受。人有多少種感官呢姥卢?視覺絕對是最倚重卷要、最直觀的;嗅覺卻是直達大腦的最親密直接的独榴;讀到的內(nèi)容需要調(diào)動聽覺時僧叉,會突然感覺特別耳目一新;還有味覺棺榔、位覺瓶堕、冷熱覺、觸覺……不只是人體上的感官傳遞症歇,還有腦中的思考可以直接喚醒情緒郎笆,比如一個人想著想著突然很生氣。另外佛家說人與世界交互有“色受想行識”五蘊忘晤,大概也可以劃為感受的種類吧宛蚓。
辨明各種感受,描繪它們设塔,即便找不到最合適的形容詞苍息,那就用最肖像的比喻句,無限地去貼近自己想要描繪的狀態(tài),讓讀者能有切膚之感竞思,那便是情緒喚起的發(fā)端表谊。
遠航隨筆
遠航員阿花